基于预测的机会式网络编码
本文选题:机会式网络编码 + 预测 ; 参考:《通信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针对理论网络编码在实际应用上的缺陷,以及现有机会式网络编码完全依赖于消息偷听导致应用场合的局限性,以完全不同于网络编码优化问题的思路,提出了基于预测的机会式网络编码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基于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利用EMD(经验模式分解)和ARMA(自回归滑动平均)预测下一个报文的到达时间,综合计算编码时间、为了编码而等待的时间、传输时间等要素,从而决定是否编码。推导出了网络编码在不同情况下要实现吞吐量正增益可以等待的时间上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在吞吐量上,提出的方法相对于理论网络编码平均提高15%左右,相对于当前的存储转发平均提高21%左右。在提高吞吐量的基础上,提出方法也可有效地降低网络的能量消耗。
[Abstract]:Aiming at the defects of theoretical network coding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limitation of existing opportunistic network coding due to message eavesdropping, i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network coding. An opportunistic network coding method based on prediction is proposed. The main idea is: based on the self-similarity of network traffic, EM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ARMA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arrival time of the next message. Transmission time and other elements, thus determining whether or not to code. The upper bound of the time that the network code can wait to achieve the positive gain of throughput in different cases is deriv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ncreases the throughput by about 15%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network coding and 21%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storage and forwarding.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roughpu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network.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中山大学电子通信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0735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970146,6120227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1040004068,S2012040007184)~~
【分类号】:TP393.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邓亮;赵进;王新;;网络编码下的编码开销-链路开销联合优化[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年03期
2 刘外喜;余顺争;蔡君;;安全的网络编码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计算机科学;2011年06期
3 杨林;郑刚;;无线多跳网中具有网络编码意识的机会路由协议[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4 黄政;王新;;网络编码中的优化问题研究[J];软件学报;2009年05期
5 高波;张钦宇;梁永生;刘宁宁;黄程波;张乃通;;基于EMD及ARMA的自相似网络流量预测[J];通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婷;EMD算法研究及其在信号去噪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永琼;张军;王峗;;无线多跳网络中网络编码感知的机会转发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2 于海涛;;网络编码[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1期
3 罗莹;;网络编码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32期
4 郝琨;金志刚;;一种最小化编码节点的网络编码优化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2期
5 王蕾;张国印;马春光;李想想;;传感网中以能量为中心的部分网络编码方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孙康;金钢;朱晓华;;基于半方差函数的海杂波长相关特征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0期
7 张宇辉;汪利君;兰华;段伟润;李哲;郎燕生;;基于EMD-相关性算法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新方法[J];电测与仪表;2012年12期
8 邓亮;赵进;王新;;网络编码下的编码开销-链路开销联合优化[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年03期
9 高茜;李广侠;胡婧;;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IP流量预测[J];计算机科学;2012年01期
10 高茜;冯琦;李广侠;;基于组合模型的自相似业务流量预测[J];计算机科学;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志坚;光组播网络中基于逻辑运算的网络编码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郝琨;网络编码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陈思光;高效的网络编码容错与安全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朱晓军;HHT变换及其在脑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宋淑敏;非常态下异常道路交通状态信息获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马晓艳;网络流量模型化与拥塞控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7 谷文哲;航空自组网QoS路由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白云飞;基于链路代价综合评估和网络编码的延迟容忍网络路由优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刘纪坤;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过程热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0 李敏通;柴油机振动信号特征提取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华;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秦桂红;无线Mesh网络MAC层协议优化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曹志刚;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传输优化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夏榕泽;基于网络流量数据特征分析的预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要彬彦;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Mesh网络可靠路由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胡延国;嵌入式超声波流量计的设计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惠娜;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地震动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恩涛;基于EMD和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9 徐蓓蓓;风电场风速和发电功率预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10 侯光辉;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牙种植导板设计算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清维,程蒲,张道信;基于对称延拓的DFT频谱泄漏抑制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余顺争;唐人亨;;二商品流最大流问题的合成流算法[J];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3 程军圣,于德介,杨宇;基于EMD的信号瞬时特征的小波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4 李士心,刘鲁源;小波域中值滤波器设计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盖强,张海勇,徐晓刚;Hilbert-Huang变换的自适应频率多分辨分析研究[J];电子学报;2005年03期
6 徐冠雷;王孝通;徐晓刚;朱涛;;基于限邻域EMD的图像增强[J];电子学报;2006年09期
7 邵晨曦;王剑;范金锋;杨明;王子才;;一种自适应的EMD端点延拓方法[J];电子学报;2007年10期
8 罗正刚;彭圆;李桂娟;王浩;刘东涛;;基于拐点尺度的对经验模态分解的改进[J];电子学报;2009年09期
9 潘泉;孟晋丽;张磊;程咏梅;张洪才;;小波滤波方法及应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1期
10 陈东义,曹长修,彭伟;工程信号的小波时-频分析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盖强;局域波时频分析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胡劲松;面向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的经验模态分解时频分析方法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郝志华;基于局域波法和盲源分离的故障诊断方法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胡爱军;Hilbert-Huang变换在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柏贤,刘强;基于ARMA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2年12期
2 赵新波;IP网络中流量的测量与预测[J];应用科技;2004年04期
3 吴松涛,韩宗芬,卜胜贤;集群Web服务器的预测最小连接请求调度算法设计[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陶滔,马淑萍,罗江琴;网络路由信息安全应用研究——基于流量预测的路由选择新算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程光,龚俭,丁伟;大规模网络流量行为累加分解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年05期
6 饶云华,曹阳,杨艳;自相似网络通信量的多尺度预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8期
7 陈世浩;宋东;徐烽涛;;基于预测的计算网格负载平衡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6年02期
8 郑明秀;杨明根;;一阶马尔可夫链在点击流分析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单佩韦;李明;;基于EMD的自相似流量Hurst指数估计[J];计算机工程;2008年23期
10 杨雪梅;郭家勇;;基于BP神经网络对网站访问量的预测[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辉;牛秦洲;赵雪梅;;基于Intel网络处理器的队列管理综合算法[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伟;徐皑冬;;EPA实时性测试原理及实现方法[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牧;张顺颐;刘伟彦;;多速率多播最大吞吐量问题研究[A];第三届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10年)[C];2010年
4 陈丽娟;吴玺;黄翌;;平滑滤波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仿真与性能分析[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刘建军;战守义;;一种基于目标速率的网络公平性算法设计[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余晟;;无线局域网中MAC层阻塞攻击分析[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7 冯鹏斐;辛阳;;Linux TIPC网络协议栈的分析与改进[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欧瑜枫;陈元琰;李鹏;;TCP Vegas-O:一种新的基于延迟估计的TCP Vegas改进算法[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郑国平;王巍;;以太网通信接口设计及性能分析[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谢广军;刘军;刘t,
本文编号:1821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82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