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P2P环境下网状组播在移动IM中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8-05-02 02:28

  本文选题:网状组播 + 消息转发 ; 参考:《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移动IM (instant messaging)系统是在移动端上使用的即时通信系统。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IM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IM系统对服务器的带宽、CPU等资源的开销有很高的要求。在P2P (peer-to-peer)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直接通信,可以节省服务器转发消息所需要的开销。当前有的移动IM系统支持两个终端以P2P的方式通信,但并不支持多个节点以P2P的的形式进行多对多通信;PC端有支持P2P方式群聊的IM系统,但对终端性能要求很高,不适用于性能差、网络环境复杂的移动端。综上,目前缺乏一种适用于移动IM系统中网状组播的消息转发机制,也缺少基于该机制的移动IM系统实现。课题基于以上需求,研究了网状组播的消息转发机制,该机制利用了无标度特性的网络拓扑,使消息能够按照该拓扑以较少的转发次数到达群组内所有成员节点,且每个节点转发开销都在可承受范围内。为实现网状组播消息转发机制,课题对网状组播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然后在模型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组播拓扑生成算法,最后研究了利用生成的拓扑完成消息转发的策略。在网状组播消息转发机制基础之上,课题利用iOS客户端与java服务器实现了 P2P环境下以群聊为主的移动IM功能。课题项目对P2P环境下群聊所需要的网状组播拓扑计算功能及网状组播消息转发功能进行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与实现、功能测试,完成了项目的开发。综上,本课题主要研究了网状组播的消息转发机制,使组播过程中,终端节点在资源开销可承受范围内尽力转发消息。课题项目基于研究成果,实现了基于P2P方式的移动IM组播功能,这种通信方式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节约了企业资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Abstract]:Mobile IM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is an instan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d on the mobile terminal. In the era of "Internet",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use IM system to improve their working efficiency. However, IM system has a high demand on the cost of server bandwidth, CPU and other resources. In P2P networks,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nodes can save the cost of forwarding messages. At present, some mobile IM systems support two terminals to communicate in P2P mode, but do not support multiple nodes in the form of P2P to carry out multi-to-many communications / PC systems that support P2P group chat, bu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rminals is very high. Not suitable for poor performance, complex network environment mobile terminal. In summary, there is a lack of a message forwarding mechanism for mesh multicast in mobile IM systems, and a mobile IM system based on this mechanism is also lacking. Based on the above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ssage forwarding mechanism of mesh multicast. This mechanism utilizes scale-free network topology to enable messages to reach all member nodes of the group with less forwarding times according to the topology. And the forwarding overhead of each node is within the range of affordabili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essage forwarding mechanism of mesh multica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ling of mesh multicast system, and then implements the algorithm of multicast topology generation based on the model. Finally, the strategy of message forwarding using generated topology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message forwarding mechanism of mesh multicast, we use iOS client and java server to realize the mobile IM function of group chat in P2P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network multicast topology computing function and message forwarding function in group chat in P2P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the outline design, the detaile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the function tes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are completed. In summary,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message forwarding mechanism of mesh multicast, which makes the terminal node try its best to forward the message in the range of resource overhea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project realizes the mobile IM multicast function based on P2P mode. This communication mode reduces the burden of the server, saves the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has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3.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朱永庆;IP组播技术介绍[J];广东通信技术;2002年01期

2 卢冰;组播技术综述[J];河南科技;2004年08期

3 岳志媛;浅谈IP组播技术及其应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年04期

4 张逸军;IP组播技术在视频传输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23期

5 魏长宝;;IP组播技术探讨[J];福建电脑;2006年05期

6 梁娟;赵开新;;IP组播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8期

7 许亚梅;包怀忠;;IP组播技术的优势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8 肖钟捷;;组播分布树的比较分析及其应用[J];武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刘玲;彭元文;;IP组播技术及在新疆油田的应用[J];硅谷;2013年01期

10 汪凡;组播技术概述[J];中国金融电脑;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利成;黄曙霞;;利用IP组播技术传输变电所视频监控信息[A];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贾涛;孔德强;彭欣;;IP组播技术在视频监控中的实现[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3 邱刚;秦增良;李晓利;;组播技术在软件电视天气会商系统网络集成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开发应用论文集(二)[C];2006年

4 龚枣阳;单宝松;盛向治;;一种跨组播域的分布式对等多媒体网关结构的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5 石磊玉;向为;欧钢;;基于IP组播技术的实时通信软件实现方法[A];第13届全国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王飞;黄友胜;黄倩;;基于IP组播技术矿用广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23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5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马海艳;;以太网交换机组播技术及测试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王茜;陈运清;毛东锋;;基于IPv6网络的组播技术部署和过渡[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蒋椺琳;徐玉滨;;基于组播技术的IPTV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10 姜少杰;吕光宏;;MPLS组播流量工程综述[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聪;IP组播技术得到验证[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2 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网管中心维护管理部 徐威;组播技术引领三网融合迈入新篇章[N];通信产业报;2011年

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 徐建锋 陈戈 梁洁;如何选择IPTV承载网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4年

4 IT独立观察家 马振贵;手机IM做阅读中心大有可为[N];通信产业报;2013年

5 ;哪些应用利用组播技术?[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IP组播技术的灵活应用[N];通信信息报;2002年

7 武文斌;新浪UC突围IM市场变局[N];国际商报;2005年

8 孟;新浪UC整合IM应用[N];国际商报;2005年

9 一尘;新浪UC为未来的IM正名[N];科技日报;2005年

10 黄鱼;智能手机推动IM新发展[N];人民邮电;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杰;光通信系统中全光信号处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2 朱方金;聚合组播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梦然;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信息识别与行为偏差[D];清华大学;2014年

4 刘绘;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5 TO MINH HUONG(苏明香);中国P2P借贷平台发展及对越南的借鉴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6 史正权;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影响因素及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刘姗姗;基于P2P的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张冶江;主动P2P蠕虫的检测与防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曹旭斌;P2P在线借贷平台社会资本测量及作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杨磊;针对P2P节点不合作行为的信任与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昆;P2P环境下网状组播在移动IM中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石伍昱;高能效无线协作组播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姚江涛;基于MPLS VPN组播算法及协议的网络性能管理系统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蔡明杰;基于IPTV运营平台的组播部署方案研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黄舒;IPv6网络中PIM协议的优化设计与实现[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

6 朱文剑;三网融合背景下IPTV组网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周珊珊;基于流表约束的SDN组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丁以胜;10G EPON安全承载多业务下的组播IPTV调度设计[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9 顾旭;电信级EPON部署及组播IPTV业务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6年

10 祝晓龙;虚拟化条件下按需组播技术的探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32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832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