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特征微博僵尸粉检测方法与实现
本文选题:微博 + 僵尸粉 ; 参考:《中国科技论文》2014年01期
【摘要】:微博中僵尸粉的大量出现,不仅对微博影响力计算与社交网络关系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且对用户带来了社交诚信危机。首先对微博僵尸粉进行概念上的定义;其次通过用户个人信息、用户微博内容和用户链接关系分析僵尸粉与普通用户之间的不同特征,并训练了一个基于C4.5决策树的僵尸粉分类系统;最后使用新浪微博数据对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系统对微博僵尸粉有92.8%的判别准确率与92.8%的召回率。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zombie powder in Weibo has not only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Weibo's influenc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networks, but also brought about a crisis of social integrity to users. Firstly, the concept of Weibo zombie powder is defined; secondly,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zombie powder and ordinary users are analyzed through user personal information, user Weibo content and user link relationship. A zombie powd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4.5 decision tree was trained. Finally, the system was evaluated with Sina Weibo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92.8% accuracy and 92.8% recall rate for Weibo zombie powder.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基金】: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YCX2012317)
【分类号】:TP393.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浩;陆余良;王宇;杨斌;;多特征微博垃圾互粉检测方法[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越;张剑金;;一种应用SAVBP神经网络的僵尸粉判别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04期
2 刘勘;袁蕴英;刘萍;;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的微博机器用户识别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3 孙茜;陈盛双;;新型媒体用户关注指数模型仿真分析[J];计算机仿真;2014年01期
4 孟祥飞;徐路;王思雨;;基于新浪微博的社交网络垃圾用户分析与检测[J];科技与创新;2014年15期
5 刘志明;;使用微博数据进行预测的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3期
6 陈向阳;陈丽萍;姜振国;;基于API接口的腾讯微博数据挖掘[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新媛;基于本体建模的微博信息管理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晗;秦克飞;;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敏感度研究[J];情报杂志;2012年12期
2 顾朝晖;卢振波;;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J];图书馆论坛;2011年05期
3 彭潇,陈正,马少平,刘文印,马维英;自动对用户感兴趣的词进行加亮的用户个人代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7期
4 ;业界要闻[J];移动通信;2013年07期
5 邱云飞;王雪;刘大有;邵良杉;;基于Web评论的用户个人信息提取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年05期
6 周荣庭;唐树宏;;掘客的把关模式及其特性——以digg.com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06期
7 王越;张剑金;刘芳芳;;一种多特征微博僵尸粉检测方法与实现[J];中国科技论文;2014年01期
8 杨帆;桂筱丹;韩梅;;应用Web2.0技术的多向网上书目推荐系统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年04期
9 刘颖;项英;;个人信息环境与嵌入式学科服务[J];情报杂志;2010年05期
10 ;网民,交出你的秘密来!?[J];电脑界.应用文萃;200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 彭云;分级分类保护用户个人信息[N];人民邮电;2013年
2 丽娟;我国移动安全形势十分严峻[N];人民邮电;2012年
3 本报记者 王夕 秦勉;网络时代的监管漏洞[N];北京科技报;2011年
4 书评人 李杰;“大数据”图书热 背后的冷思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岳纲举;小心APP让你成为“透明人”[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6 刘长安;泄密:网络社交副产品[N];人民邮电;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陈玺撼;个人信息“被授权被同意”,谁来治?[N];解放日报;2013年
8 记者 张绪旺;移动互联网现大规模泄密风险[N];北京商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党小学;六成受访者担心网络“不安全”[N];检察日报;2012年
10 沉风;互联网协会回应“泄密门”事件[N];人民邮电;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春萍;我国图书馆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2 李明达;市公安局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52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85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