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A~2COR:一种适合协同网络QoS路由算法
本文选题:协同网络 + 负载均衡 ; 参考:《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3年11期
【摘要】:协同网络QoS路由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针对启发式算法在路由选择过程中,由于算法收敛和资源更新较慢,容易造成单一节点负载不均衡,不能有效提供QoS路由,提出一种适合协同网络QoS路由算法(DBA2COR),该路由算法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设置智能服务路由节点,并在节点上部署启发式算法,自主构建路由选择模型,从负载均衡角度解决启发式算法收敛较慢而导致负载不均衡问题.实验表明,本路由算法自适应性和扩展性较好,在负载均衡方面,DBA2COR使得系统资源分布更加均衡;同时在路由选择方面,DBA2COR相比传统的路由算法,能提供更好QoS路由.
[Abstract]:QoS routing in collaborative networks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at present. In the routing process of heuristic algorithm, due to the slow convergence and resource update of the algorithm, it is easy to cause a single node load imbalance, which can not effectively provide QoS routing. In this paper, a QoS routing algorithm for collaborative networks is proposed. The routing algorithm sets intelligent service routing nodes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layer and the transport layer, and deploys heuristic algorithms on the nodes to build the routing model independentl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ad imbalance caused by slow convergence of heuristic algorith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oad balanc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routing algorithm is more adaptive and scalable, and that DBA2COR makes the system resource distribution more balanced in load balancing, and that DBA2COR can provide better QoS routing than the traditional routing algorithm in routing sele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970012,61003031)资助 上海信息技术领域重点科研攻关项目(09511501000,09220502800)资助 教育部博导基金项目(20113120110008)资助 上海教委创新重点项目(13ZZ112)资助
【分类号】:TP393.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陆慧梅,向勇,史美林;支持QoS的层次组播路由算法框架QHMR[J];计算机学报;2004年06期
2 秦勇;肖文俊;黄翰;梁本来;赵成贵;魏文红;;一种基于QoS度量的Pareto并行路由寻优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9年03期
3 林闯;李寅;万剑雄;;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1年01期
4 曹雪松;胡瑞敏;王朝萍;;覆盖网络中一种公平负载均衡QoS路由算法[J];计算机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永彪;;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探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年05期
2 陆慧梅;向勇;赵清杰;曹元大;;异构带宽约束的动态源组播路由[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梅创社;;平面网络中QOS多播路由算法研究与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2年06期
4 雪娟;;分析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25期
5 于海波;;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探讨[J];硅谷;2013年06期
6 陶永臻;王兴伟;尹飞;黄敏;;一种无连接QoS路由机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S2期
7 张明;历维;;刍议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4期
8 陈素霞;;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6期
9 王聪;;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设计探析[J];电子制作;2013年15期
10 严博;吴晓平;廖巍;;面向网络系统性能优化的资源最优配置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颜昕;毛艳芳;;QoS层次多播路由算法[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慧;孙志刚;汤庆新;王东;;面向流媒体传输的带宽和时延限制的QoS路由选择算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毅;基于IP网络QoS多播路由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孙宝林;移动Ad Hoc网络QoS多播路由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颜昕;Internet中QoS多播路由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周灵;高性能IP组播路由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陈晓天;基于软计算的IP网络流量监测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磊;认知网络中面向QoS的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李向妮;动态QoS组播树与基于组播树的分层组播协议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筱燕;无线实时流媒体通信网络性能的仿真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李柳;保证服务质量的多播路由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韩院彬;层次网络中拓扑聚合和路由算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6 周曦;基于状态检测的个人防火墙系统[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赵晓丽;基于电信的MPLS VPN的QoS解决方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罗楠;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张斐;面向资源配置的认知网络智能决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彭一宽;一款基于主动探测的主机IP出流量估算软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陆慧梅,向勇,史美林,杨敏;一种基于带宽和时延约束的分布式组播路由算法[J];电子学报;2002年S1期
2 潘耘;余镇危;王行刚;冯烟利;;Overlay组播路由中负载平衡问题的度量[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3期
3 崔逊学,林闯;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多播服务质量路由优化[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07期
4 崔逊学,林闯;一种带约束的多目标服务质量路由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08期
5 冯径,马小骏,顾冠群;适应QoS路由机制的网络模型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0年08期
6 冯径,周润芳,顾冠群,冯 径;一种分类预计算QoS路由算法[J];软件学报;2002年04期
7 崔勇,吴建平,徐恪,徐明伟;互联网络服务质量路由算法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02年11期
8 李文中;郭胜;许平;陆桑璐;陈道蓄;;服务组合中一种自适应的负载均衡算法[J];软件学报;2006年05期
9 应必娣;陈惠芳;朱孙斌;仇佩亮;;RBLCP:一种覆盖网络的QoS路由改进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来卫国;李鸥;;基于性能定价下的最优QoS路由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年05期
2 王继曾,张秋余,杨俊秀,王娜;一种基于语义的负载均衡调度算法[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赵海雁,陈立潮;多约束条件下最短路径QoS路由算法[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杨晓军;;全局服务负载均衡策略的常见技术及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4年22期
5 陈利兵;张阳安;黄永清;李玲;任晓敏;;基于遗传算法的静态逻辑拓扑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郭丽娜;钱华林;葛敬国;王兴杰;张道庆;;基于网络处理器的入侵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年11期
7 袁爱军;王钢;;单出口双核心冗余网络环境的负载均衡[J];中国教育网络;2007年10期
8 彭勤涛;龚奇夫;;论局域网的优化[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9 董肖;;两种负载平衡算法的设计与比较[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7年06期
10 朱尚明;黄明;;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QoS路由算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磊;谭庆平;;一种针对CDN系统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2 张敏;郭军华;陈飞;;Linux集群技术研究与应用[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翟晓波;杨放春;;Parlay Framework中基于负载感知的业务发现方法[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赵水宁;邵军力;;Web服务器的网络负载评价和检测[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孟广平;;分布式邮件系统特点及在宝钢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冬梅;;协同防护入侵检测系统[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5年
7 王琴;曾文华;史文,
本文编号:1975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197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