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信息网络系统拥塞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3 03:48

  本文选题:网络拥塞控制 + 主动队列管理 ; 参考:《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应用业务的日益丰富,拥塞控制在保证网络运行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性持续增加,其主要由基于端到端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和基于路由的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ment,AQM)组成。基于路由端的AQM控制机制能够主动的监控网络状态,避免网络拥塞产生,有着降低排队时延、提高链路利用率、减少丢包率的优点。但研究表明,对于存在动态突变以及非响应流量的复杂网络场景,AQM算法有着建模复杂、参数配置困难、队列稳定性差、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等缺陷,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本论文在部级科研项目“船舶信息网络控制技术研究”支持下对AQM算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利用T-S(Takagi-Sugeno)模糊模型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且对于非线性系统具备良好逼近能力的特点,对非线性的TCP/AQM控制系统进行了 T-S模糊建模,将受链路参数摄动影响的网络系统等效为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lity,LMI)方法,给出了状态反馈作用下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验证了模糊保性能控制律的存在条件和设计方法,从而达到对于指定性能指标的最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对于网络负载变化及时延抖动,该算法能够保证路由器队列长度稳定跟踪目标值,从而避免网络拥塞现象发生。对网络拥塞模型的研究可知,其模型具有非线性特点,且网络运行时其参数随工况变化而变化,要求控制算法中考虑模型参数变化的因素。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了预测函数队列管理策略,利用预测模型来预测网络的未来动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使队列长度稳定跟踪目标值。在将带有性能约束的网络预测控制求解转化为Lagurange乘子算法,避免了直接在路由处理器中求解QP问题,节省了计算资源。在网络中存在参数摄动和动态突发流、非响应流干扰的情况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针对TCP/IP网络模型提出了滑模预测队列管理策略,利用预测模型来预测网络滑模面的未来动态,利用滑模控制具备良好暂态性能和鲁棒性的特点,通过优化丢包率确保路由队列快速平稳到达目标值。研究了网络存在变化长时延τ时对AQM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和Lyapunov-Krasovskii理论得到使得网络系统不依赖于延迟的稳定性充要条件。通过仿真验证了滑模预测算法对于存在较大时延的网络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克服了网络突发流和往返时延等不确定因素给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避免了网络拥塞发生。基于复杂自适应模型的拥塞控制方法在快速性、易处理性等方面难以满足高速网络的需求,采用固定的简化数学模型又会导致控制精度和性能上的损失。引入灰色预测建模方法来使模型具有处理不确定变量的能力,弥补了固定模型导致算法鲁棒性差的缺陷,在滑模自适应控制器中加入鲁棒控制项.在线学习方式可以自适应地调节控制参数以保证网络系统在滑模面附近的稳定性,提升了响应速度和稳态特性。在复杂多瓶颈网络场景中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的抑制网络扰动,对于混杂异构网络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介绍了作者参与开发,应用于大型船舶的网络信息系统,探讨了船舶信息网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结构设计,介绍了原理仿真实验平台的硬件架构和监控软件系统设计,着重介绍了软硬件结合的半物理仿真平台,以及舵桨协同控制等实验项目,为未来组建船舶信息网络系统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论文从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所提出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给出了详细的参数配置方案和调节规则。在单瓶颈及多瓶颈网络场景中进行了一系列仿真实验,给出了详尽的结果分析算法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几种AQM控制算法性能良好且各具特点。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have made a systematic study on AQM algorithm and its related problems based on end - to - end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TCP ) and route - based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 AQM )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function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ship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control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network disturbance and improve the response speed and the steady state characteristic .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9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锋;;互联网络拥塞控制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年06期

2 钱民;唐克生;;基于定性动态概率网络的网络拥塞控制[J];计算机科学;2011年S1期

3 潘巍,王明政,李建华;主动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4年20期

4 苏锡亮;李君;;网络拥塞控制中的公平性[J];河南科技;2006年08期

5 季敏;张利萍;;网络拥塞控制概述[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6年08期

6 谭宁;常毅;;一种网络拥塞控制体系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2期

7 肖嵩;吴成柯;周有喜;杜建超;;结合信源特性与网络拥塞控制的可靠性视频传输算法(英文)[J];软件学报;2007年11期

8 钟伯成;吴小培;;自私用户下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林开司;佘东;;计算机网络拥塞控制综述[J];科技资讯;2008年03期

10 魏星;高振中;;网络拥塞控制概述[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险峰;张如彪;王富伟;李执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可靠性研究[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七卷)[C];2005年

2 唐立旭;胡新保;王少亚;员丽霞;;航天医学工程科研信息网络系统[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3 吕树进;于红;郜富海;;中医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摘要)[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刘德祥;宋懿;刘安宇;;基于数据的信息网络系统建模与运用设计[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武赛;邓飞其;;基于反步法的网络拥塞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裴利军;杨俊平;;互联网络拥塞控制TCP-RED模型的动力学研究[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程杰;;基于移动Agent的网络拥塞控制机制的设计[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5年

8 王义;杨祥;魏华;;基于TCP和路由器技术的网络拥塞控制[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晓明;王浣尘;陈明义;;分形理论在城市信息网络系统发展评价中的应用[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10 李勇;张志诚;;对驻中越边境峒中公安边防检查站信息网络系统防雷建设的几点认识[A];第六届粤西、北部湾区域气象合作会议暨气象灾害防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江涛;国内首个自主产权信息网络系统问世[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2 记者 褚艳;全省年度考核信息网络系统正式投用[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3 赵卫华;工作透明化,减少人为因素影响[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4 周英杰;辽宁电力信息网络系统日趋完善[N];东北电力报;2000年

5 记者 侯玉岭 通讯员 张莉莉;国家ADR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开通[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辽电;辽宁电力信息网络系统上新台阶[N];中国电力报;2000年

7 记者 李玉兰;我国首个未来信息网络系统问世[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吴启辉;我市今年拟投2119万元打造城乡安全信息网络系统[N];石狮日报;2012年

9 记者 张中宝 实习生 曾萌;海口建成党政 办公信息网络系统[N];海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商宇 实习生 伍燕;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作用大[N];重庆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奇;信息网络系统拥塞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2 向少华;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3 蔡小玲;网络拥塞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黄小猛;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5 林庆华;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6 毛鹏轩;下一代网络拥塞控制关键算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何凌;TCP/IP网络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陶勇;容迟容断网络拥塞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钟伯成;IP网络拥塞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杨歆豪;基于控制理论的网络拥塞控制中的若干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薪;面向物联网网络拥塞控制的改进RED算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琨;基于哈密顿理论的TCP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王宣;基于T-S模糊模型的TCP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王芳;基于动力学模型的FAST TCP网络拥塞控制协议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5 ZAKIR ULLAH KHAN;[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张坤;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王雯;基于少数派博弈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汤峗;网络拥塞控制中的接纳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赵静;基于禁忌遗传优化的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张璐;网络拥塞控制中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2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012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3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