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P2P触发式主动型蠕虫传播建模

发布时间:2018-06-22 08:32

  本文选题:PP网络 + 触发激活 ; 参考:《电子学报》2016年07期


【摘要】:对P2P触发式主动型蠕虫的攻击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蠕虫传播通常包括四个阶段:信息收集,攻击渗透、自我推进与干预激活.基于对P2P触发式主动型蠕虫攻击机制的分析并运用流行病学理论提出了P2P触发式主动型蠕虫传播数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蠕虫传播进入无蠕虫平衡状态的充分条件.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传播模型的有效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ttack mechanism of P2P triggered active worm is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agation of this kind of worm usually includes four stages: information gathering, attack penetration, self-propulsion and intervention activ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2P trigger active worm attack mechanis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pidemiology theory, a P2P triggered active worm propag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oposed and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worm propagation to enter a worm-free equilibrium state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propagation model.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可视化计算与虚拟现实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37316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No.2011ZX03002-002-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No.2014BAH11F01,No.2014BAH11F02) 可视化计算与虚拟现实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课题(No.PJ2012002)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No.15ZB0042)
【分类号】:TP393.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勇;王炜;罗代升;胡勇;;网络蠕虫传播的分段模型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王平;方滨兴;云晓春;;基于分割的蠕虫传播抑制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彭雪娜;赵宏;;基于无尺度易感应用网络的拓扑蠕虫传播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6年23期

4 刘烃;郑庆华;管晓宏;屈宇;王娜;;基于随机实验的蠕虫传播预测研究[J];通信学报;2007年12期

5 林智;云晓春;余翔湛;;蠕虫传播特性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5期

6 唐俊;谢杰;张明清;;蠕虫传播特性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24期

7 王少洁;刘启明;陈亮;;网络蠕虫传播的非自治数学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35期

8 宋礼鹏;韩燮;刘冬明;张建华;;机器更新对蠕虫传播影响[J];计算机应用;2011年05期

9 付韬;马春光;姚羽;;基于日模式的蠕虫传播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5期

10 吴培飞;;一种改进的良性蠕虫传播模型[J];煤炭技术;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廖长贵;吴泉源;贾焰;郑黎明;;基于非均匀扫描的蠕虫传播策略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2 刘烃;郑庆华;管晓宏;屈宇;陈欣琦;;基于随机实验的蠕虫传播预测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郑黎明;邹鹏;贾焰;韩伟红;;隐蔽型蠕虫传播过程建模与分析[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肖枫涛;胡华平;刘波;;一种基于扫描历史信息交换的蠕虫传播策略[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高长喜;章甫源;辛阳;钮心忻;杨义先;;P2P网络中蠕虫传播与防治模型的研究[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刘英凯;武照东;刘春;吴秀峰;;基于无尺度网络的蠕虫传播行为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7 李涛;关治洪;;一类脉冲型蠕虫传播系统的稳定性分析[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雅文;混合型威胁日渐增长[N];金融时报;2003年

2 小米;技术才是硬道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峥;车联网蠕虫传播与防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苏飞;下一代网络中蠕虫传播建模与防御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李毅红;网络蠕虫传播与控制模型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4 冯朝胜;文件共享对等网中蠕虫传播建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运凯;网络蠕虫传播与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吴国政;对等网络蠕虫传播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孟;移动网络中良性蠕虫传播控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许长伟;网络蠕虫传播特性的仿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

3 魏剑利;即时通讯蠕虫传播与对抗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彭磊;蠕虫传播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谢小武;网络蠕虫传播的时延模型及其分叉分析[D];东北大学;2011年

6 赵新强;基于分割的蠕虫传播抑制机制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谢杰;网络蠕虫传播特性研究与仿真[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崔潇;人类周期性行为建模及其对蠕虫传播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9 应炜;无补丁主机间蠕虫传播的混沌动力学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0 秦巍;蠕虫传播日模式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2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052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1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