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利用无线物理层密钥增强802.11i的安全性

发布时间:2018-10-13 07:31
【摘要】:针对目前IEEE 802.11i存在的不能为管理帧和控制帧提供安全保护导致DoS攻击、不能为用户提供身份隐私保护、会话主密钥MSK的丢失引起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引入物理层安全方案iJam,于802.11i认证之前在移动站STA和接入点AP之间生成物理层密钥K_i.使用生成的K_i保护802.11i的管理帧和控制帧,防止DoS攻击;并在后续认证过程中对消息加密,保护用户的身份信息;参与PTK的生成,增强PTK的安全性.给出了WLAN安全性增强的方案,并对引入iJam后802.11i的安全性、增加的时延、能耗及兼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克服了目前802.11i存在的安全威胁,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增强;但所引入时延和能耗都非常有限;同时引入iJam并不会对802.11i的框架造成影响.
[Abstract]:At present, IEEE 802.11i can not provide security protection for management frame and control frame, which can lead to DoS attack, can not provide user with identity privacy protection, the loss of session master key MSK cause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other security threats. A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scheme, iJam, is introduced to generate the physical layer key between the mobile station STA and the access point AP before 802.11i authentication. Using the generated Ki to protect 802.11i management frame and control frame, to prevent DoS attack, to encrypt the message in the process of subsequent authentication, to protect the user's identity inform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generation of PTK, and to enhance the security of PTK. The security enhancement scheme of WLAN is given, and the security, time dela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mpatibility of 802.11i after introducing iJam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overcomes the existing security threats of 802.11i and enhances its security, but the time dela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re very limited,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iJam will not affect the framework of 802.11i.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3005-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135002,6107206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分类号】:TP393.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红;陈莘萌;;电子商务中的一种密钥管理协议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07期

2 张帆,马建峰;WAPI认证机制的性能和安全性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张金颖;邓子健;;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方案[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年03期

4 鲁晓成;姚琴;;基于身份的同态密钥协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33期

5 罗东俊;;一种自证明身份密钥协商协议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6年05期

6 李蓓;;一种无线局域网中增强的认证方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28期

7 刘斌;徐吉斌;;基于身份的双向认证及密钥协商协议[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06期

8 刘斌;徐吉斌;;基于身份的双向认证及密钥协商协议[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谭利平;李方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J];计算机应用;2007年06期

10 张小彬;韩继红;王亚弟;刘敏;;基于分簇的Ad Hoc网络密钥协商协议[J];计算机工程;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f+;苏驷希;;Linux下移动IPv6中切换时延的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2 万适;辛阳;;一种基于IBE的SSL/TLS密钥协商体系[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李安怀;高能;林憬锵;荆继武;;基于RFC2025的PKI内部通信安全实现[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刁俊峰;温巧燕;;远程桌面协议中间人攻击实现[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细妹;;检察系统局域网安全及保障措施[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6 虞承宜;袁林;;一种基于安全性模块概念的安全协议实施方案[A];第二次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7年

7 李志勇;陶然;陈兢;刘锋;;一种增强电子邮件服务安全性的简易方法——邮件访问清单[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王乐;;新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安全技术问题探讨[A];三门峡市第四届自然科学论文集(2002-2004)[C];2004年

9 吴武飞;马超;;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系统设计[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秦岭;袁鹏;张操;方克奇;;贵州金元集团本部网络安全建设[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优秀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丽娜;增强SSL VPN的安全性[N];网络世界;2003年

2 小义;灵活性和安全性有机结合[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3 ;具有策略的网络安全覆盖[N];网络世界;2007年

4 ;从CPU的安全性下手[N];网络世界;2004年

5 上海 夏翔;DBA如何提高SQL Server安全性[N];电脑报;2004年

6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0 强健功能与安全性[N];网络世界;2005年

7 ;谁动了我的WLAN[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评估IP电话的安全性[N];网络世界;2004年

9 ;增强IIS安全性的四个简单措施[N];江苏科技报;2008年

10 胡英;保障电子交易安全性[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建杰;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分析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浩军;无线局域网认证安全基础架构研究与设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唐宏斌;基于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徐艳;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5 王超;可生存网络系统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林庆华;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7 庞永刚;基于事件注入技术的网络可信性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纪雯;对等环境下信誉机制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陈虎;互联网拥塞控制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左翠华;非结构化对等网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秀;基于多口令认证的群组密钥协商协议[D];山东大学;2010年

2 潘家奎;Helsinki会话密钥协商协议的应用和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丁翔翔;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王宇飞;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通信系统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陈凌平;移动IP的分布式移动管理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彭源;组播密钥管理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成林;关于密钥协商协议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胡云波;基于WLAN的数据加密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宏波;影响校园网性能的参数分析与优化[D];燕山大学;2003年

10 齐峰;网络控制系统中调度与控制的协同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67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267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1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