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N多控制器的协同系统研究和设计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people have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network. The generation of SDN decoupled control and forwarding, enhanced the authority of artificial control network, and provided the possibility for flexible deployment of services and remote control of network components. However, the commercial rate of SDN network is low, and most of the achievements are only in the stage of laboratory research. The design of user-oriented application layer is less, but in the future SDN business needs more flexible control function, SDN collaborative system is user-oriented,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cooperative system based on SDN multi-controller. In this paper, the frame structure of SDN collaborative system based on OpenDaylight northward interface (REST API) is designed, and the global topology of SDN collaborative system is displayed. According to the advantages of SDN architecture, the flow engineering of application layer is studied, and the energy-sav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of traffic network. The main achievements are as follows: (1) the framework of SDN collaborative system is designed. Mininet custom network topology is used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nderlying topology and the dual controllers. JavaScript calls the SDN controller north to the REST API interface to process and draw the JSON data, including reduplication, layout, and so on. The function of global topology display of SDN cooperative system is realized. (2) A new traff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DN application layer is proposed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special advantage of global topology of SDN network. Based on the idea of energy saving, the algorithm is simulated on Matlab platform, and the branches and nodes with less traffic are closed. Among the results of this algorithm, we can see that the algorithm can find nodes and links with no traffic and less traffic, and can close the nodes and links conveniently,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traffic optimization in SDN network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六凤;谢元荣;;纺织企业协同系统模型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5期
2 刘鑫;;基于“大协同思想”的企业协同系统分析与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2期
3 杨胜文;史美林;;协同服务:从群件到面向服务的协同系统[J];通信学报;2006年11期
4 张务庆;;地市级公安局的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建设[J];警察技术;2007年02期
5 黄勇;潘雪增;蔡国永;平玲娣;;一种基于规范的可信协同系统分析设计框架[J];计算机科学;2009年04期
6 陶俊仪;;基于大屏幕的交互式协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年07期
7 葛锋,鲁东明;科研项目申请评估协同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0年S1期
8 宋伟;刘卫宁;孙棣华;;供应链协同系统的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年02期
9 刘林源;朱海滨;;协同系统中的角色及转换机制[J];计算机工程;2006年19期
10 ;天舟公司中标西安机电信息研究所异地协同系统项目[J];舰船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邱华;任行者;毛俊超;;一种基于加密率的多媒体协同系统的模型构建[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宗诚;;全息协同系统及其动力学行为[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高永峰;成梦娇;王宝玲;石峰;;功能协同纳米智能器件的制备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上官伟;李四辉;蔡伯根;王剑;刘江;;车路协同系统仿真框架设计及实现[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5 姚燕安;查建中;颜鸿森;;机构与控制的协同设计[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睿lm;汪洋;;一种面向云计算业务的SDN架构[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乃成邋崔书义;永济:数字化协同系统揪出“江洋大盗”[N];人民公安报;2007年
2 实习记者 张凡;车路协同系统:提升安全效率“新处方”[N];中国交通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祖敏;打造管理“标尺”新高度[N];华北电力报;2010年
4 卢健;Internet服务环境往哪儿去?[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张砚博;SDN:“去电信化”的突破口[N];通信产业报;2013年
6 ;云计算、虚拟化和SDN 将增加未来防火墙安全的复杂性?[N];网络世界;2013年
7 薛兴华 徐云翔;同盟软件推出财税协同系统[N];中国税务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陈宝亮;SDN混战:传统设备商争夺话语权[N];通信产业报;2013年
9 《网络世界》记者 蒙克;SDN重新定义网络未来[N];网络世界;2013年
10 ;SDN第一价值是支持业务创新[N];中国电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步青;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及其哲学意蕴[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埂;面向CPS的车辆协同系统多尺度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冯秀英;协同系统条件寿命的分布结构以及随机比较问题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高强;基于SDN的动态多播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7年
5 胡斌;可信的自治式服务协同系统验证[D];浙江大学;2009年
6 谢山;WEB服务复合及其多Agent协同系统实现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7 胡曦;无线SDN稳定性拥塞控制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亚梅;基于SDN多控制器的协同系统研究和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陈宇;基于Axure Rapid Prototyping的原型开发协同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宋青山;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使用服务协同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肖华;面向企业的信息交互协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燕华;煤矿一张图协同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郭晓东;基于改进混合数据加密的营配协同系统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6年
7 石勇;基于无线信道衰落模型的智能车路协同系统通信性能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8 栾继鹏;语义物联网中基于Smart-M3的语义协同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9 史斌;车路协同系统车车信息交互性能优化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10 朱希君;中国移动渠道协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1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28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