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因素分析的信息中心网络缓存放置策略研究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6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core network architecture based on TCP/IP protocol also has many drawbacks, so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fine-waisted protocol system needs to be changed urgently in 2020 and in the future. With the coming of the interconnect of all things, the explosiv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data flow in the network brings great impact and different challenges to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architecture innovatively proposes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network protocol address with the content nam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user's content requirement,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architectur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ve content between the network and the user instead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content. 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mainly introduce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such as naming rules, routing mechanism and cache policy, etc. Taking the content center network as an example, we introduce the communication flow of the data packets in detail. In addition, we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cache policies. There are thre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aching in the network: topologically dependent cache influencing factors. Considering the cache size and topology importance of the node; The content dependent cache influence factor is determined by the node's perception of the content. Other types of cache factors mainly include the state of nodes and the number of hops from which the content hits the node. All th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will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the cache system in the network.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cache placement strategy based on multi-factor analysis. How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impact of each cache factor on node cache efficiency is the key of this paper.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a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decision analysis of multi-objective complex problems. Firstly, the representative cache impact factors of each node are screened, and then the system evalu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the weight of the selected cache impact factor is evaluated at the hit node. Combined with the real-time statistical simulation data in the network, the best cache placement node is selected from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interest packets, and the final cache decision is made. In the last chapter, we model and simulate the cache placement strategy, perfect the node model and deploy the polic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che placement strategy based on multi-factor analysis and the default LCE policy in the content-centric network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ompared with the probabilistic cache Probcache strateg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che hit ratio, hit average hops and server load is improved, and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results are obtained, which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is strategy.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峗;;网络中的缓存技术问题探讨[J];硅谷;2011年21期
2 秦秀磊;张文博;魏峻;王伟;钟华;黄涛;;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式缓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J];软件学报;2013年01期
3 刘婷婷;潘彤;陈彬茹;;利用双缓存技术提高绘图速率[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年18期
4 贺硕,范定国,鲍芳;网络缓存协作的实现方法[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年01期
5 李玉峰;邱菡;兰巨龙;汪斌强;;小缓存下一种基于推送方式的多接口输出缓存设置策略[J];通信学报;2008年09期
6 郭佳;;网络缓存技术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2期
7 张卫华;;在GDI+中利用双缓存技术实现橡皮筋效果[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年05期
8 章之;网络缓存的后遗症[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8年09期
9 毛健;;缓存服务器:高效网络解决之道[J];金融电子化;2005年02期
10 车秀梅;周元成;;网络缓存协议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思阳;;声明式缓存在Web项目中的应用[A];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第十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大会文集[C];2007年
2 沈庆伟;;高速缓存技术在Internet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Web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会议(WISA2004)论文集[C];2004年
3 李翠平;王珊;;基于学习的OLAP查询结果缓存技术[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4年
4 田平;孙宏才;徐关尧;;关于AHP与ANP的比较和分析[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金式容;;层次分析法在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金菊良;魏一鸣;付强;丁晶;;计算层次分析法中排序权值的新方法[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陈会祥;黄德寅;张倩;;层次分析法在职业健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菊花;;浅谈层次分析法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林鹏程;;层次分析法在设备评标过程中的应用[A];上海空港(第5辑)[C];2007年
10 黄东晖;林宇;金跃辉;程时端;;包的重排序及对网络和应用性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集中式存储缓存[N];网络世界;2007年
2 ;服务器端缓存提速电子商务[N];网络世界;2000年
3 ;存储缓存为文件传输提速[N];网络世界;2003年
4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系统工程师 尤晋;高速缓存在宽带网中的应用[N];网络世界;2001年
5 杨文清 马腾;如何搜集民事诉讼网络证据[N];榆林日报;2011年
6 亚信公司应用咨询部 韩少云;运用网络技术 分析网络业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7 张彤;网络简化后的性能[N];网络世界;2009年
8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韩冰;中创信测:全面监测构建高性能的3G网络[N];通信产业报;2005年
9 杨虹;有一种网络帮助油田实现多点集中管理[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 宋瑾 李洋;网络优化常用技法[N];计算机世界;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阳阳;基于网络缓存的协同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必尧;内容服务系统内容采集和缓存部署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胡骞;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中缓存技术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方超;信息中心网络绿色节能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赵君;异构无线网络中多维资源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许岗;机会网络中非稳态社会关系演化与社团划分[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尹星;网络移动性支持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文坤;降质攻击及其防范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9 冯涛;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10 马丁;可重构网络中端到端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基于多因素分析的信息中心网络缓存放置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薛源;面向小文件的缓存优化和系统实现[D];上海大学;2015年
3 刘柳;面向个人云存储的缓存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郑林浩;内容中心网络缓存污染问题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屈佳;基于Memcached的Web缓存技术研究与应用[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6年
6 孙鹏宇;搜索引擎精简摘要缓存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7 李丹萍;单核处理器片上渗透数据调配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邱书洋;Redis缓存技术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6年
9 黄小柠;面向无线缓存的D2D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卢旭玉;无线网缓存协作共享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1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31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