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分布式测量系统中优化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6 19:54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的业务和种类不断增多,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如何快速有效的评测网络质量、定位和解决故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的。因此,基于主动测量的网络性能测量成为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分布式测量系统,由探针和控制中心组成,用户通过页面下达测量任务,完成对网络质量的监控。现有的测量系统,主要利用局域网的少量探针进行测量,探测节点部署少,拓扑结构简单,测量任务局限于网络层和传输层。部署在复杂的大型网络中,系统面临节点有效部署、测量指标比较单一的问题。因此,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探测策略的节点部署算法,对主动测量产生的流量负载进行了优化。针对现有测量系统中测量任务种类少的情况,优化了网络测量的流程,实现了跨层多协议关联测量和故障分析功能。本文所提节点部署算法基于NS3模拟网络环境实现,跨层多协议关联测量基于Gperf测量平台进行系统实现,并在真实网络环境中进行了部署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能够减少探针主动测量带来的额外流量,并能够将网络层和应用层的测量融合到一个测量流程中,更有效的进行故障分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twork struc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I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network quality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to locate and solve the fault. Therefore, network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active measuremen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distributed measurement system is composed of probe and control center. The existing measurement system mainly uses a small number of probes in the LAN to measure, the detection nodes are less deployed, the topology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measurement tasks are limited to the network layer and the transmission layer. When deployed in complex large networks, the system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node effective deployment and single measurement index.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optim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existing system. In this paper, a node deployment algorithm based on detec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and the traffic load generated by active measurement is optimized.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few kinds of measurement tasks in the existing measurement system, the flow chart of network measurement is optimized, and the functions of cross-layer multi-protocol correlation measurement and fault analysis are realized. The node deployment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NS3 simul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cross-layer multi-protocol association measurement i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Gperf measurement platform, and the deployment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in the real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reduce the extra traffic caused by active probe measurement, and integrate the measurement of network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into a single measurement flow, so that the fault analysis can be carried out more effectively.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继龙;管凌峰;田斌;张千里;;全球异构分布式测量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9期

2 宋锦;杨云涛;;分布式测量系统时统信号分路电路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06期

3 罗小川;刘晓;王成恩;;分布式测量系统动态时间性能测度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年03期

4 Kurt Williams;;尽在掌握的全球分布式测量[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11期

5 罗小川,叶东,车仁生,黄庆成;分布式测量系统状态空间描述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张东生;郭丹;胡春池;许儒泉;闻琛阳;何伟;;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模压腔内压强分布式测量[J];光子学报;2007年05期

7 罗小川;刘兴刚;李丹程;曲蓉霞;;分布式测量系统服务窗口动态调度方法研究[J];自动化学报;2008年06期

8 陈瑾;分布式测量用LabVIEW[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15期

9 宋光明,宋爱国,黄惟一;一种基于Java2平台的分布式测量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周游;刘永智;;利用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实现井下气体的分布式测量[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冯奇斌;吕国强;;面向敏捷制造的分布式测量系统[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迪仁;;油井参数分布式测量的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磊;邹小琴;赵平;王岚;;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测量系统设计[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Romuald Ma snicki;Janusz Mindykowski;;船舶电网参数的分布式测量系统[A];上海海事大学与波兰格丁尼亚海事大学校际合作2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04年

5 杨琦;;主动测量技术在机体油泵孔加工中的应用[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6 尚凤军;潘雪增;唐红;潘英俊;;一种基于主动测量的有效带宽测量模型研究[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柯云;面向网络化制造[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鸣;ICF物理实验分布式测量软件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刘涛;基于迈克尔加成的硫醇荧光成像探针[D];山西大学;2017年

3 刘常浩;胃癌诊断系列分子影像探针的研发与成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

4 孙红杰;基于主动测量的网络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李文;基于罗丹明的荧光传感材料及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扬;分布式测量系统中优化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蒋平;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测量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孙浩添;浅海沉积层探针测量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4 程璐扬;基于希夫碱结构的Cu~(2+)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性能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7年

5 史孝民;有机小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上的应用[D];济南大学;2017年

6 谢俊英;基于罗丹明衍生物近红外染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7 刘永香;基于苯并吡喃腈的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8 彭红萍;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荧光离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9 魏星;准东煤灰沉积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10 曾曼;自主靶向的磁性铁蛋白探针用于光/磁双模式成像[D];郑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315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315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a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