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向量交换技术的IP骨干网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8-11-09 16:15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朗。人们对网络传输数据需求的越来越多样化,使得分组交换网络的负载急剧增加,互联网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技术挑战。十几年来,国内外科技人员积极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以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分形网就是国内的研究成果之一。但是由于当前IP网的主导地位,分形网不可能马上取代IP网。本文将分形网提出的向量交换技术应用到IP骨干网(文中称之为端口交换网络),以推动IP网向下一代网络的平滑过渡。 本文首先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将向量交换技术与当前主流网络IP和MPLS网络的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了综合的对比;然后详细阐述了将向量交换技术应用到IP核心骨干网的设计细节,描述了端口交换路由器的基本结构,同时对新定义的端口交换协议以及端口交换过程的关键部分做了详细说明;通过Jackson网络建模对分组交换网络进行了网络平均时延分析;然后用SimpleScalar仿真得到分析参数,比较了IP转发与向量交换的转发性能,分析了路由器在不同负载下的队列存储空间需求;在综合考虑转发能力和功耗的情况下,给出了IP网络与端口交换网络在分组转发平均时延上的对比;最后用OPNET仿真工具将端口交换网络与IP网络进行端到端时延模拟测试和对比,验证了将向量交换技术应用到IP骨干网的可行性和端口交换网络的优越性。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ree-net convergence" is becoming clearer. The demand for network dat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e, which makes the load of packet-switched network increase rapidly. The Internet is facing a very serious technical challenge.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actively studying the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technology to meet thes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ractal network is one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IP nets, fractal nets can not replace IP nets immediately. In this paper, the vector switching technique proposed by fractal network is applied to IP backbone network (called port switching network)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mooth transition from IP network to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pares the vector switching technology with the current mainstream network IP and MPLS network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Then, the design details of the application of vector switching technology to the IP core backbone network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port switching router is described.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defined port exchange protocol and the key parts of the port exchange proces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average delay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is analyzed by Jackson network modeling. Then the analysis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by SimpleScalar simulation, the forwarding performance of IP forwarding and vector switching is compared, and the queue storage space requirements of routers under different loads are analyzed. Considering the forwarding ability and power consumpti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IP network and port switching network on the average packet forwarding delay is given. Finally, the end-to-end delay simulation test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ort switched network and the IP network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OPNET simulation tool,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vector switching technology to the IP backbone network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ort switching network.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93.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磊;方红雨;李晓辉;;基于OPNET的无线信道接入协议仿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王晓峰;孙继银;李琳琳;高晶;曹志强;;基于OPNET的网络仿真应用技术[J];兵工自动化;2009年04期

3 王远;陈远知;杨仕勇;;一种新型的高能效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付颖芳;何泾沙;栾良玉;王戎;李国瑞;;无线Mesh网的密钥分配与仿真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刘强;匡镜明;王华;毕志明;;基于TORA的移动Ad hoc网络多径路由协议M-TORA[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王秦;支芬和;;移动商务身份认证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史鸿雁;李海生;;基于OPNET的集群负载均衡仿真[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张宇;冯春燕;郭彩丽;曾志民;;认知无线电网络频谱检测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曲仁慧;邸朝生;邸鑫;;Ad Hoc网络中分布式自适应缓存器更新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范亚芹;王琳珠;孙慧颖;;基于OPNET的Ad Hoc网络AODV路由协议仿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增力;李雯霏;龙华;朵琳;;能量相关DSR协议OPNET仿真及性能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强;匡镜明;王华;;TORA路由协议详解及性能分析[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欣;杨家玮;;基于OPNET的改进式泛洪路由仿真[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宋玉林;樊祥宁;张在琛;;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路由协议的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5 阮颖平;刘琦;;基于OPNET的DSR性能分析与优化[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梁满贵;王雪芬;李凌甄;茂松;;向量地址及其数据通信网[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张皓;梁满贵;;向量网中多径寻由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杜永娜;梁满贵;;向量网和IP网的融合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余菁菁;梁满贵;;向量网交换与路由分离方法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寅;宋杨;;基于OPNET Modeler的网络时延仿真[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自动化专题)[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娜;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防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欣;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统一标识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曾宇辉;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资源管理及QoS增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吕晓鹏;P2P技术在IPv4/IPv6混合网中应用的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黄河;楼宇室内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秦丹阳;移动Ad Hoc网络自适应路由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朱林;基于实时以太网的数字化变电站体系结构和新型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曲家庆;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任平;基于MR-MC的传感器网络架构及相关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伟华;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光电经纬仪分布式实时通讯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青;基于可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认证技术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朝霞;基于AODV路由算法改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董鹏飞;路由算法及过滤器部署算法的研究与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邵永刚;基于主动队列管理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马兴国;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研究与仿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孙长宇;无线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与改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万政伟;基于IMS架构的QoS保证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卢永;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动态频谱分配算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唐张杰;无线个人区域网的调度算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郭苗苗;IPv4/IPv6协议过渡方案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0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320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