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第二代洋葱路由匿名系统Tor的性能改进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2 18:46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以及全球研究者对匿名和隐私安全的日益重视,匿名通信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匿名领域的研究者在保障用户身份隐私信息不被泄漏的前提之下,也需要重视匿名系统的性能。第二代洋葱路由系统(The Second Generation Onion Router,Tor)作为互联网上保护用户身份隐私信息的匿名通信系统,是当前最为流行的匿名隐私解决方案。但随着Tor用户数量的口益增加及Tor网络规模的不断壮大,人们在注重Tor匿名性的同时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本文主要对Tor的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提出Tor路由选择改进方案RTT-Tor和暗网中的文件断点续传方案FBC-Tor。本文首先对Tor的理论基础进行概述,分别对Tor的网络架构、缓存队列结构、洋葱单元结构、匿名原理、隐匿服务及目录服务器进行综述。然后对源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了源码的整体架构、各个代码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在分析源码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近十年来学术界提出的路由选择改进方案或建议,对当前比较典型的路由选择改进算法进行了总结。其次,我们使用仿真工具Shadow和TorPS对当前路由选择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评估实验,分析该算法在网络拥塞情况下存在的性能问题及匿名性问题,并针对该算法在网络拥塞情况中存在的性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往返延迟的路由选择改进方案RTT-Tor,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带来的性能提升及可能存在的匿名性折损问题。最后,我们通过分析Tor暗网(隐匿服务)的设计原理,提出了暗网中的文件断点续传方案FBC-Tor。在该方案中,用户不仅可以在Tor暗网中进行匿名文件传输,而且在文件传输过程中,如果遇到网络瘫痪等原因导致文件传输中断,在下次成功建立连接之后,可以实现文件断点续传,即从上次文件传输中断的位置继续传输该文件。这样可以保护用户的身份隐私信息不被泄漏,提高了Tor的性能。
[Abstract]: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paid by global researchers to anonymity and privacy security,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anonymity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erformance of anonymous system while protecting the privacy information of user identity from being leaked. The second generation onion routing system (The Second Generation Onion Router,Tor) is the most popular anonymous privacy solution as an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on the Internet to protect user identity privacy information.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Tor users and the growing scale of Tor network,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anonymity of Tor at the same time, so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or. The improved Tor routing scheme RTT-Tor and the file breakpoint continuation scheme FBC-Tor. in dark network are also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or is summarized, and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cache queue structure, onion unit structure, anonymity principle, hiding service and directory server of Tor are reviewed respectively. Then the source code is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code, the main functions of each code module and the cal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ules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ource code, In this paper, we have studied the schemes or suggestions of routing improvement proposed by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ten years, and summarized the current typical routing improvement algorithms. Secondly, we use the simulation tools Shadow and TorP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urrent routing algorithm, and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problem and anonymity of the algorithm in the case of network congestion. Aiming at the performance problem of the algorithm in network congestion, an improved routing scheme based on link round trip delay (RTT-Tor,) is proposed.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possible anonymous discount problem. Finally, by analyzing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or dark network (hidden service), we put forward the file breakpoint continuation scheme FBC-Tor. in the dark network. In this scheme, the user can not only transfer files anonymously in the Tor dark network, but also in the process of file transfer, after the next successful connection is established, if the file transfer is interrupted because of the network paralysis and so on. Can achieve file breakpoint continuation, that is, from the last file transfer interrupt location to continue to transfer the file. This can protect the user's identity and privacy information from disclosure,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or.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3.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宇,钱巍,李晗静;路由选择算法浅析(2)[J];电脑学习;2003年04期

2 王宏宇,李晗静;路由选择算法浅析(3)[J];电脑学习;2003年05期

3 黄劲荣,李振坤,林穗;浅析两种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4年11期

4 钱程;;路由选择算法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5 张磊;基本路由选择算法的原理及实现[J];微计算机应用;1997年06期

6 魏欣杰,马建峰;基于簇的渐近式路由选择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7 方敏,孙劲光,杨勇;基于流量控制的路由选择算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8 孔宝根;基于流量的动态路由选择算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12期

9 李鲸,陶军;一种服务质量可定制主动路由选择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4年12期

10 蔡昭权;叶建锋;;一种新的路由优化计算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顺七;;关于传统IP网向MPLS/VPN迁移的几个问题分析[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明;刘泽民;;一种基于NN的ATM网络双重路由选择算法[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刘翔;;Ad hoc的路由协议研究[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慧;孙志刚;汤庆新;王东;;面向流媒体传输的带宽和时延限制的QoS路由选择算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肖安林;张亮;;MANET中若干路由算法性能的比较和评价[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杨豹;龚正虎;刘亚萍;;BGP路由服务平台(RSP)的设计[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7 马维泉;李芬;巴林凤;;一种适用于蓝牙Scatternet的记忆式有界广播路由(MBR2)算法[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汪笑;;路由Route命令解决视频会商专线和互联网专线传输问题[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昌俊;敖发良;;一种高生存性RPR网络的路由研究[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詹鹏飞;李云;陈前斌;隆克平;;一种实时鲁棒的Ad hoc网络路由方案[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琦;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中软路由的实现[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虚拟路由保证新型IP服务[N];网络世界;2001年

3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荣钰 潘永花;路由竞技[N];网络世界;2003年

4 曾迎之;路由要有新规则[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西安市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彭晔;内部路由规划[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评测工程师 朱晔 李韬 宋博强 陈琪;个个都是好样的[N];计算机世界;2004年

7 张志刚;虚拟路由引领IP新服务[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宋献涛;IP路由走向智能化[N];计算机世界;2002年

9 权心权意;误设IP引发路由异常[N];电脑报;2005年

10 董涛;多协议标志交换(MPLS)原理[N];通信产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锐;基于Tor的匿名通信系统的安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2 李清;基于弱转发的互联网路由可用性和扩展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董平;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映射的可扩展路由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罗茂松;无线Mesh网路由与调度联合优化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苏伟;移动互联网路由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李玉军;无线网络连通性及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姬文江;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宋云;棉花TOR信号途径及其与JA信号途径互作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9 杨云;基于TCP/IP的QoS路由算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10 刘刚;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交通流动态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文;第二代洋葱路由匿名系统Tor的性能改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刘丽清;洋葱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苑亚;洋葱片热风干燥特性[D];北京建筑大学;2017年

4 常银莲;支链氨基酸对肉鸡小肠发育及TOR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5 袁智博;基于信道容量估计的路由选择算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胡恂;软件定义网络路由选择算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

7 赵明涛;抗DDos攻击的Tor匿名通信安全性增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8 张渊毅;基于QoS的网络路由选择算法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9 汤志鹏;车联网环境下基于车辆分组的组间通信路由算法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王冲;基于空间划分与协同进化策略的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27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327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a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