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船联网数据融合的信任模型

发布时间:2018-11-13 18:50
【摘要】:引入了主观信任评价及其期望概率的概念,通过统计方法评估船联网中各个节点的可信程度,结合KL距离计算节点的信誉度,从而建立了基于节点信誉度评价的数据融合信任模型。为避免影响融合的结果,模型在数据融合过程中保留信誉度较好的节点,摒弃低信誉的节点。模拟船联网网络结构进行仿真试验,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攻击方法对网络中部分节点进行攻击,试验分别按迭代100、200、300次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传统方法的数据融合准确率为78%,信任模型的数据融合准确率达到93%,结果更逼近真实数据,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效提高了融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ubjective trust evaluation and its expected probability, evaluates the credibility of each node in ship network by statistical method, and calculates the reputation of nodes by combining KL distance. A data fusion trust model based on node reputation evaluation i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avoid affecting the results of fusion, the model retains the nodes with good reputation and discards the nodes with low repu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ata fusion. Four different attack methods are used to attack some nodes in the network. The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100200300 times by iter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ta fusion accuracy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is 78 and the data fusion accuracy of the trust model is 93. The results are closer to the real dat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fusion are improved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05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95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HD2011JC05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M8011)
【分类号】:TP393.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晶;杜瑞颖;王丽娜;田在荣;;网络环境下一种基于概率密度的信任博弈模型[J];电子学报;2010年02期

2 袁禄来;曾国荪;姜黎立;蒋昌俊;;网格环境下基于信任模型的动态级调度[J];计算机学报;2006年07期

3 刘文懋;殷丽华;方滨兴;张宏莉;;物联网环境下的信任机制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2年05期

4 胡向东;;物联网研究与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2010年02期

5 唐慧;胡向东;;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研究综述[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年07期

6 田俊峰;鲁玉臻;李宁;;基于推荐的信任链管理模型[J];通信学报;2011年10期

7 郝文江;武捷;;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探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01期

8 宋亚辉;李凤保;李在铭;;无线传感器网络能效技术综述[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2期

9 周鸣争;楚宁;周涛;强俊;;一种基于能量约束的传感器网络动态数据融合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勇;毛国君;代桂平;侯亚荣;方娟;;组合网格服务的信任度估算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2 黄文明;兰静;张阳;;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网格资源调度[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3 桂波;李飞虹;;物联网:RFID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J];才智;2010年29期

4 苏逸;;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J];才智;2011年22期

5 蒋鹏;陈峰;;基于概率的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K-覆盖控制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6 马宏锋;党建武;胡玫;;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簇线形拓扑结构[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8期

7 何世钧;陈中华;张雨;周文君;;基于物联网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3期

8 韩丽娜;陶安利;李绍刚;柳军国;厉运周;李相众;;Design of C8051F350-based Intelligent Pressure Sensor[J];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2011年02期

9 王志文;邓少灵;;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03期

10 陈曦;翟国方;;物联网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初探——以长春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大杰;朱玉霞;杜红;刘锐;;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孙志涛;解海东;王志东;;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研究[A];煤炭机电与自动化实用技术[C];2012年

3 邢锋;;物联网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初探[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论强;秦海权;尹丹;;物联网安全接入网关的设计与实现[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志东;解海东;贾少毅;;基于REST的物联网网络结构研究及其在矿山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6 孙逸涵;李海胜;柳晶;;物联网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应用思考[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黄跃文;郭亮;王路;;基于物联网的灌浆监测系统设计和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文明;兰静;张阳;;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网格资源调度[A];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软件技术委员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刘本生;;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构建消防物联网的探讨[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张晨光;;基于物联网的互动化营业厅应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莉平;动态Web服务组合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官东;网格环境下的HLA仿真关键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龙军;基于信任感知与演化的服务组合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曾帅;普适计算环境下的信任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戎舟;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和目标定位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尹立杰;遥感影像数据的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杨博;网格任务调度与优化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蒋从锋;基于网格计算的大规模分布式动态虚拟环境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卫亚;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高速公路恶劣气象监测及交通控制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路峰;信任评估模型及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皓;面向主题的物联网安全模型设计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凯盛;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草莓园生态环境监控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周丽君;物联网环境中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梁睿;物联网技术在危险品供应链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唱明旭;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改进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彦涛;物联网在城轨交通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黄利;LEACH协议的研究及改进[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屈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高速公路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付培培;基于ITIL的物联网业务层管理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申秋慧;网格资源定价机制和交易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平,蒋嶷川,张世永,钟亦平;移动ad hoc网络安全综述[J];电子学报;2005年05期

2 蒋亚军,贺平,赵会群,曾仕元;基于EPC的物联网研究综述[J];广东通信技术;2005年08期

3 沈昌祥;张焕国;冯登国;曹珍富;黄继武;;信息安全综述[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4 朱峻茂,杨寿保,樊建平,陈明宇;Grid与P2P混合计算环境下基于推荐证据推理的信任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年05期

5 唐文,胡建斌,陈钟;基于模糊逻辑的主观信任管理模型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年10期

6 叶驰,孙利民,廖勇;传感器网络的能量管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08期

7 田俊峰;陈小祥;刘涛;;一种基于半环理论的可信性评估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5期

8 田立勤;林闯;杨扬;;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实体行为信任的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7期

9 付江柳;高承实;戴青;杨燕;;基于主观逻辑的信任搜索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03期

10 林闯;汪洋;李泉林;;网络安全的随机模型方法与评价技术[J];计算机学报;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洪君;黄佳进;;分布式信任评估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25期

2 路峰;吴慧中;;基于云模型的信任评估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10期

3 袁东维;李蜀瑜;;一种基于信任的Web服务发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年03期

4 吴旭;何泾沙;张曦;徐菲;;基于推荐的对等网络信任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谢冬青,秦大力,柳春雷;一种基于广义传递闭包的信任评估模型TREM[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黄文明;曾宪立;覃锋;;网格中处理推荐信任的判别模型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仿真;2008年07期

7 赵铁柱;杨秋鸿;梅登华;;基于模糊集和灰色关联的P2P信任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9年06期

8 赵汝英;刘嘉勇;;P2P电子商务信任评估机制研究[J];通信技术;2011年02期

9 宋伟;卢正鼎;李瑞轩;於光灿;;一种Peer-to-Peer环境下的综合信任模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年05期

10 徐巧枝;刘东升;;一种用于P2P电子商务的信任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强;刘世栋;;安全管理平台应用研究[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罗柏发;蔡国永;;信任的激励机制研究[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景安;赵慧勤;;P2P网络中模糊信任模型研究[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刘云;;PKI的信任模型[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苟红玲;孙卫喜;;P2P对等网络信任模型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义铭;李恺;邱敏;;P2P网络信任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辉;王兰芹;刘娜;;信任模型在移动代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余智华;;Peer-to-Peer网络中的信任模型与恶意行为分析[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王庆;邢怀滨;;物联网带来的伦理挑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余杰;李舟军;李梦君;;一种网格中的时间相关双层信任模型[A];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瑞辉 冯登国;PKI系统的常用信任模型[N];计算机世界;2000年

2 卿斯汉;PKI:认证和加密[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3 卿斯汉;信息安全技术加速中国信息化进程[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于洋;智者避危于未形[N];网络世界;2005年

5 ;AvayaP130语音、视频、数据“Dayone”就绪[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陈思;企业IP通信更经济[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3Com公司中国区总裁 邓元捚;企业网八大趋势[N];网络世界;2002年

8 本报记者 张欣;先解决三个问题[N];计算机世界;2002年

9 张雪琳、马跃;PKI支撑网络安全[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ISS Proventia A系列[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一支;复杂在线信誉系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韦凯;网格环境下信任模型及其访问控制应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路峰;信任评估模型及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仕斌;模糊信任模型及国家级PKI体系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姚寒冰;网格环境中访问控制与信任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欧阳竟成;对等网络中信任模型与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建荣;对等网络中的查询搜索机制与信任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权义宁;基于L-模糊集的P2P信任模型及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牛常勇;P2P信任机制和覆盖网络构建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陈珊珊;非结构化P2P网络信任模型及激励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苑;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动态信任模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张玉;基于双层结构的P2P信任模型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张慧慧;基于二元信任的P2P信任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李红岩;一种改进型的P2P网络混合信任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曾霞;基于贝叶斯网的Web服务信任模型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6 于静;P2P网络信任模型的分析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魏锋;P2P网络中信任模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蔡木勇;P2P网络信任模型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陈灿;P2P网络中基于信誉的信任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辛海涛;P2P网络中信任模型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30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330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