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一种适合低连接度拓扑的集中式保护路由机制

发布时间:2019-02-21 16:42
【摘要】:在集中式路由中,由路由控制平台统一计算路由表进行分发,路由器不再具备决策能力,需要预先构建一种具备保护功能的路由机制,使得路由器的下游路径失效后都有立即可用的备份路径,确保报文的最小损失,已有的集中式保护路由机制在低连接度拓扑上保护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低连接度拓扑的集中式域内保护路由机制,允许失效处的相邻节点在没有可用路径时将报文返回至其上游节点,由有可用备份路径的上游节点通过备份路径发送,确保单个节点或连接失效后报文的最小损失.证明了为给定拓扑构建最优保护路由的问题是一个NP-hard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三阶段启发式算法.在各种类型的拓扑中验证了启发式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已有保护路由方案.
[Abstract]:In centralized routing, the routing table is distributed by the routing control platform, so the router no longer has decision-making abili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routing mechanism with protection function in advance. The backup path is available immediately after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router fails to ensure the minimum loss of packets. The existing centralized protection routing mechanism has poor protection effect on low connectivity topology.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centralized intra-domain protection routing mechanism suitable for low connectivity topology is proposed, which allows adjacent nodes at failure points to return packets to their upstream nodes when there is no available path. The upstream node with available backup path is sent through the backup path to ensure the minimum loss of packets after the failure of a single node or connect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ng optimal protection routing for a given topology is a NP-hard problem, and a three-stage heuristic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euristic algorithm is verified in various topologi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superior to the existing protection routing schem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0CB328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03161,60903162,61003257,61070158,61070161,610702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BAI88B03,2011BAK21B02) 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2011009213000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030) 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BM2003201) 教育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集成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资助项目(93K-9)
【分类号】:TP39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小亮;万旺根;;P2P技术及其在网络游戏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18期

2 朱凯旋;;网络管理中的主动网络技术探讨[J];软件导刊;2010年06期

3 郑士贵;集中式信息网络[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1期

4 李向东;微机集中式业务网络[J];中国金融电脑;1997年02期

5 梁昊;神州数码:集中式局域网带来轻松接入[J];互联网周刊;2001年33期

6 ;“集中式架构”织就安全金融网络[J];计算机安全;2003年08期

7 陈扬宁;汤敏;;构造主动集中式服务保障体系 大集中后省行网管系统建设更重要[J];金融电子化;2004年06期

8 万芳,方明;集中式应用共享中的模拟键盘操作的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9 夏杨,黄建,杜雄;集中式多队列管理的VLSI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年02期

10 石磊,吴海燕,李安宁;P2P技术及对互联网的影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三奇;陈佳;张宏科;;新型平面标识域内路由协议[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严承华;徐建桥;;P2P网络技术研究与分析[A];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梁伟;毕经平;;Internet路由关联分析与监测系统设计[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涵;张建标;张涛;;基于资源的集中式P2P网络节点测量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5 王新生;李彦辉;张颖;;基于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研究[A];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许鹏波;鱼滨;;基于P2P环境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模型[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7 赵桐;曹淑琴;;P2P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郭帆;叶继华;余敏;;分布式IDS报警聚合研究与实现[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9 杨丽;章勇;;P2P系统研究[A];2009全国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任金强;李军;;CA互联互通示范工程建设中的目录服务建设[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凯;CA eTrust SiteMinder 捍卫Web安全[N];通信产业报;2006年

2 思杰(Citrix)大中华区市场总监 陶欣;应用虚拟化打造集中式安全体系[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3 ;集中式数据备份[N];计算机世界;2002年

4 ;实现集中式安全管理[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中科院计算所 罗杰文;P2P网络的拓扑结构[N];计算机世界;2006年

6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淑芬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郭以东;网络管理:分还是合?[N];计算机世界;2008年

7 山枫;赛门铁克Gateway Security 5400系列集成防火墙、IDS/IDP、病毒防护、内容过滤、反垃圾邮件、VPN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记者 程鸿;在TCP/IP协议下共享集中存储[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薛华 何立群 李祥和;IDS的体系结构[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0 清华大学 杨广文/国防科技大学 黄大正 肖侬;P2P计算深入底层与边缘[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江;虚拟网络映射机制与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王进;开放计算系统中基于DSmT的信任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锡明;基于NOW的任务调度和负载平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4 荣霓;高速边缘路由器IPSec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于守健;基于Web服务组合的业务流程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6 朱承;基于资源类型的非集中式网格资源发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潘恒;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PKI的信任问题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左敏;P2P对等网系统软安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张燕;网格资源发现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李丹;多可达路径域间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宝;基于Web的集中式资产管理信息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孟凡松;网格安全认证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陶莎;结合数字证书技术解决P2P网络安全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07年

4 谭翔宇;一种基于TLS的安全多播系统的分析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5 刘鹏;Web Service资源管理与应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徐建兵;基于SNMP协议的Alert Agent for Kill集中式报警管理平台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7 许云松;基于P2P的分布式工作流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8 孙宝军;基于语义Web的协作性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周剑;基于软件Agent技术的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冯立华;对集中式VPN通道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7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427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