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聚集簇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Abstract]:P2P network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ness anonymity and loose coupling between nodes which cause many malicious nodes to provide false resources malicious evaluation gang crime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P2P network trust model, RCTrust, which aggregates nodes in cluster form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interest.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 of nodes' communication objectives, they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intra-cluster trust and out-of-cluster trust. The reputation of nodes is evaluated and feedback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on success rate, the communication history relevance, the evaluation honesty and the evaluation timeliness, etc.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ust model has the ability to resist malicious attacks and provides a high communication success rate.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东北大学计算中心;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新教师)(20110042120027) 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1082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110417006,N110204003)
【分类号】:TP393.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窦文,王怀民,贾焰,邹鹏;构造基于推荐的Peer-to-Peer环境下的Trust模型[J];软件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娟;;P2P网络中双向信任机制的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1年24期
2 张兴兰;聂荣;;P2P系统的一种自治信任管理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吴旭;何泾沙;张曦;徐菲;;基于推荐的对等网络信任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王少杰;陈红松;郑雪峰;初俐君;于真;王熊彬;;一种改进的DyTrust信任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张子剑;李洪;祝烈煌;廖乐健;;一种新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信任评估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6 李佳伦;谷利泽;杨义先;;一种新的P2P网络的信任管理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陆峰;郑康锋;钮心忻;杨义先;;构建风险敏感的对等网安全信任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潘春华;朱同林;殷建军;刘浩;;基于偏差因子的P2P网络信任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刘艳玲;白宝兴;王大东;姚建盛;;应用关系集合的P2P网络信任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邓江沙;张志伟;;P2P环境中的一种信任模型[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智华;;Peer-to-Peer网络中的信任模型与恶意行为分析[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吉义;基于DHT的开放对等云存储服务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陈新;匿名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龙军;基于信任感知与演化的服务组合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冯景瑜;开放式P2P网络环境下的信任管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鲍翊平;P2P环境下演化的信誉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孙华;对等网络信誉管理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董宇欣;网构软件信任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陈珊珊;非结构化P2P网络信任模型及激励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高伟;对等网环境下搜索策略与信任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陈辰;VANET系统安全的关键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基于区域动态信任管理的可信路由协议[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佳荟;基于信任度量的网构软件动态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汪克文;对等网络环境下信任模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树凯;基于FAHP可信网络用户行为信任评估和决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王占超;无线区域监控网络中损坏节点识别算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姜雪;分组全局信任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宁;基于分布式环境下的P2P信任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马鸣卉;维基百科的网络结构及可信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鹏;异构无线融合网络接入选择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10 于伟;软件构件的可信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窦文;信任敏感的P2P拓扑构造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凌云;;一种P2P网络动态信任模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宁晓莉;黄遵国;;DHT网络中并发下载及安全防御机制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年01期
3 郑光勇;任晓慧;李肯立;;P2P中一种改进的可信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年03期
4 蒋元曦;赵保华;;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中的恶意节点发现和定位机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谭振华;王贺;程维;常桂然;;基于通信历史相关性的P2P网络分布式信任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6 张翼英;贺琳;;基于分簇算法的恶意节点的监测与隔离机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谭振华;程维;朱志良;王兴伟;;一种多维因子相关的P2P路由信任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8 吕林涛;洪磊;张娜;;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层路由信任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0年23期
9 周集良;李彩霞;曹奇英;;基于WSNs安全协议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11期
10 刘庆俞;叶震;郑礼良;;一种改进的信任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邹峰;杨明;童永;;使用监控方法来检测和识别多播网络中的内部丢包攻击[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王健;刘衍珩;张婧;李伟平;;移动自组网的主观信任路由模型研究[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华;基于P2P网络的信任模型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任晓慧;P2P中可信模型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崔莹;基于信任度模型的Ad Hoc网络安全路由[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任宇龙;基于MapReduce云环境中恶意节点检测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仲潇;移动Ad hoc网络动态阈值可信AODV协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巧华;P2P网络中信任模型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贺海国;基于NTVR的MANET恶意节点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于静;P2P网络信任模型的分析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志强;基于节点行为监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内部攻击的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杨宁;基于免疫Agent的无线网络检测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60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460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