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流控制传输协议分析及其在车载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7 18:26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对网络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网络协议的枢纽中心,传输层协议对应用程序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传统的TCP协议在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致使T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工作较为复杂,于是IETF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一代可靠的传输层协议--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它有TCP不具备的多宿性和多流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SCTP被认为将替代TCP成为新一代通用的传输层协议。 本文首先阐述并分析了SCTP协议的报文格式、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其次比较了SCTP协议、TCP协议及UDP协议的性能异同;然后介绍了在SCTP基础上扩展出的新机制,包括并行多路径传输机制(SCTP-CMT)、部分可靠机制(PR-SCTP)和移动扩展机制(M-SCTP)。针对为提高SCTP-CMT传输效率而提出的SFR算法、CUC算法以及DAC算法这三种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车载网络环境为例来研究SCTP在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性能,并在NS2网络仿真平台上对TCP、SCTP以及SCTP-CMT的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当终端具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时,SCTP-CMT的传输性能明显优于SCTP和TCP。因此,本文认为SCTP-CMT在无线车载网络环境中较SCTP及TCP拥有更好的传输性能。 最后,为使SCTP-CMT更适应无线车载网络环境,以提高传输性能,文章对SCTP-CMT进行了分析,指出了SCTP-CMT应用于车载网络环境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由无线信号错误导致的传输效率下降问题提出了基于二项式拥塞控制的改进算法。并在NS2仿真平台下通过建立仿真拓扑结构以及修改相应的代码,,实现了对改进算法的仿真分析。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协议能有效区分无线信号错误与网络拥塞,在无线车载网络环境中性能较之前有明显提高。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wireless networks, more and more application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network service. As the hub of network protocol,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has a direct impact on applications.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TCP protocol does not ful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ssible network problems in the design, the improvement and expansion of TCP protocol is more complex. Therefore, in 2000, IETF proposed a new generation of reliable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flow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l (SCTP), which has multi-persistent and multi-current that TCP does not have, and has good scalability. Therefore, SCTP is considered to replace TCP as a new generation of general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In this paper, the message format,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functions of SCTP protocol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Secondly, the performanc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CTP protocol, TCP protocol and UDP protocol are compared. Then the new mechanisms extended on the basis of SCTP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parallel multi-pat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CTP-CMT), partial reliability mechanism (PR-SCTP) and mobile extension mechanism (M-SCTP).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SCTP-CMT, three key technologies, SFR algorithm, CUC algorithm and DAC algorithm, are analyzed in detail.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takes the vehicle-borne network environment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SCTP in wireless network, and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TCP,SCTP and SCTP-CMT on NS2 network simulation platfor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SCTP-CMT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SCTP and TCP. when the terminal has a variety of network access modes. Therefore, this paper holds that SCTP-CMT has better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than SCTP and TCP in wireless vehicle network environment. Finally, in order to make SCTP-CMT more suitable for wireless vehicl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SCTP-CMT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SCTP-CMT application in vehicle network environment. An improved algorithm based on binomial congestion control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degradation caused by wireless signal errors.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improved algorithm is realized by establishing the simulation topology and modifying the corresponding code under the NS2 simulation platfor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protocol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wireless signal errors from network conges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vehicl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obviously improved.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93.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艳芳;邵海泉;;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的分析与检测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05期

2 陈渝光;赵玮霖;黄丽雯;张俊;;基于动态可重构技术的车载网络平台[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3期

3 Hens de Regt;;车载网络让汽车驶上安全、舒适、环保的快车道[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7年12期

4 胡小斌;郝卫东;夏澎;朱伟胜;;车载网络系统硬件及其驱动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23期

5 刘润起;;安森美半导体专为车载网络优化的解决方案[J];电子世界;2011年03期

6 孙余凯;吴鸣山;项绮明;;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简介(三)[J];电子世界;2011年03期

7 姚琳;;车载网络将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更高的传输速率[J];电子设计技术;2008年10期

8 ;安森美半导体专为车载网络优化的解决方案[J];中国集成电路;2011年04期

9 黄海南;赵一鸣;;基于双线性对的车载网络可靠消息认证机制[J];计算机工程;2011年10期

10 胥京宇;;博通切入汽车市场 开启车载以太网时代[J];世界电子元器件;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玉军;;商用车车载网络系统产品化设计及应用探讨[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第七届(2006)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任灵童;刘志远;;一种面向设计过程的车载网络建模方法[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胡杰强;;电动汽车车载网络研究[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新红;姬广斌;肖木;高峰;;Telematics模块网络节点设计及其测试验证[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罗峰;陈智琦;刘矗;孙泽昌;;基于FlexRay的车载网络系统开发[A];2009安捷伦科技节论文集[C];2009年

6 郑轶鹏;刘张;;浅谈GSM与Zigbee在车载网络中的应用[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帆;苏芮琦;邬小鲁;贺琳曼;;Telematics系统设计与研究[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 唐晓泉;国内车载网络的今天与明天[N];中国电子报;2006年

2 唐晓泉;自主车载网络产业化进程提速[N];中国电子报;2006年

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汽车电子应用技术研究组副研究员 唐晓泉 实习研究员 周超 研究员 王丽芳;车载网络走向成熟[N];中国电子报;2003年

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唐晓泉 博士;自主车载网络产业化迫在眉睫[N];中国电子报;2004年

5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唐晓泉;自主车载网络在商用车领域兴起[N];中国电子报;2007年

6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唐晓泉博士;正确发展方向与产业模式至关重要[N];中国电子报;2005年

7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 重点实验室 周书平 孙晓民;车载网络搭建汽车信息共享平台[N];计算机世界;2005年

8 焦红敏 编译;全球车载电子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N];中国电子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魏惠娟;新款毕加索在威胁传统车[N];中国经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万科;CAN协议车载网络若干关键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匡罗贝;无线公交车载网络MAC及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娟;车载网络模拟系统的设计实现和网络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裘玉平;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原理与诊断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黄敏雄;车载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孙占红;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管理与监控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5 孙雪莲;大规模公交车载网络中网络性能优化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宝幼琛;城市车载网络吞吐优化与移动覆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黄伟田;基于地图的多径车载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金晓烨;基于城市环境的车载网络路由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吴春阳;一种嵌入式车载网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韩宇;基于区格结构的车载网络安全模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9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479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