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模型理论在网络课程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network cours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model in distance education is proposed. The cloud model theory is used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zziness and randomness, and the improved reverse cloud generator is used to realize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which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index.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the result of this method is not a single numerical representation, which can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actual trend of each index and the overall index.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detailed and intuitionistic and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常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云模型推理的系统收敛性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编号:CJ20120016)
【分类号】:TP39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丽娜;郑博薇;董海歌;;加权平均法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考核评估系统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2 朱凌云,罗廷锦,余胜泉;网络课程评价[J];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宋远骏,杨孝宗,李德毅,崔东华;考虑环境因素的计算机可靠性云模型评价[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5期
4 杨朝晖,李德毅;二维云模型及其在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学报;1998年11期
5 蒋嵘,李德毅,范建华;数值型数据的泛概念树的自动生成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0年05期
6 王国胤;姚一豫;于洪;;粗糙集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09年07期
7 蒋建兵;梁家荣;江伟;顾志鹏;;基于云理论的学习评价模型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年03期
8 李众,杨一栋;基于混合维云模型定性推理的调距桨螺距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李福超,席磊,刘斌,王栋;基于B/S模式的课堂电化教学模糊评价系统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10 李德毅,刘常昱,杜瀊,韩旭;不确定性人工智能[J];软件学报;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宗本;樊忠泽;;基于云神经网络的空间推进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J];兵工学报;2009年06期
2 王悦;;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践[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王威;马东辉;苏经宇;韩阳;任磊;黎江林;;基于二维多规则云模型定性推理的场地分类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4 张光卫;康建初;李鹤松;李德毅;;基于云模型的全局最优化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刘禹;李德毅;;正态云模型雾化性质统计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6 武森;蒲立;程锴;高学东;;基于加权阈值容差关系的不完备信息系统粗糙集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7 张国英,沙云,刘旭红,刘玉树;高维云模型及其在多属性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8 张国英,沙芸,余有明,刘玉树;基于属性相似度的云分类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刘达;张国英;刘冠洲;沙芸;;基于特征筛选的云分类器[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温祥西;孟相如;;基于支持向量机和云模型的网络健康状态评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李玲玲;万娟;许艮华;陈芳;;基于云理论的支持无输入的语音质量客观评价的建模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宗刚;王寅杰;高溥;;基于二维云模型的彩色图像环域聚类分割方法及其在机器鱼视觉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3 栾媛媛;张沫;秦培玉;;基于云模型的客户终端偏好模型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秦昆;李振宇;李辉;李德毅;;基于云模型和格网划分的图像分割方法[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5 秦昆;孔令桥;许凯;;智能空间信息处理课程体系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6 夏冰;夏敏捷;徐飞;郑秋生;;一种分布式安全评估主控中心的研究与设计[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兴;;网络英语教学模糊综合评判探讨[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Design of Cloud Model Controller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9 刘明亮;吴跃民;杨明;;基于粗糙集和云理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建立[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杜红梅;刘明盛;;基于云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亚玲;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多约束网络路由决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潘鹏;Deep Web查询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田瑞;应急交通保障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晓辉;云理论和数据挖掘在水上安全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贾修一;基于语义的粗糙集理论和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曾水玲;训练模式的不确定性对模糊系统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任剑;模糊环境下信息不完全的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尚广;基于QoS度量的Web服务选择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韦凯;网格环境下信任模型及其访问控制应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施亚能;基于多Agent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模型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秘蕾;基于云理论的图像分割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韦哲;基于上下文感知技术的WSN路由协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莹;不一致决策表的属性约简与规则获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超;供应商选择评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向楷;软件构件的可信评价及其组装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蒋桂莲;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栋;模糊Hopfield网络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颖;基于程序演化的RS高效求核算法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明珠;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宗胜男;多媒体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方;黄建国;褚福照;;基于粗糙集的武器系统灰色关联评估模型[J];兵工学报;2008年02期
2 王梓坤;论混沌与随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3 高键华,李众华,王建华,李彦华;可调螺距螺旋桨模糊控制系统[J];船舶工程;2000年01期
4 匡乐红;徐林荣;刘宝琛;姚京成;;基于粗糙集原理的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指标选取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刘宗田;属性最小约简的增量式算法[J];电子学报;1999年11期
6 宋远骏,李德毅,杨孝宗,崔东华;电子产品可靠性的云模型评价方法[J];电子学报;2000年12期
7 李德毅;知识表示中的不确定性[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10期
8 李德毅,刘常昱;论正态云模型的普适性[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8期
9 张文修,魏玲,祁建军;概念格的属性约简理论与方法[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10 王国胤;Rough集理论在不完备信息系统中的扩充[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2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建峰;远程教育评估系统中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霄彩;;基于云模型的电子商务网站潜力评测模型[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0年04期
2 刘岱坪;董小华;张明威;陈佳;;网络安全态势多粒度分析的云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9年02期
3 蔡均平;肖治庭;李雪冬;;基于云模型的军事信息网络可生存性评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20期
4 姚军;何廷年;李勇;曲伟丽;马满福;;基于云模型的网格QoS参数归约与调度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18期
5 路峰;吴慧中;;网格环境下基于云模型的信任评估与决策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02期
6 孙秋景;曾凡平;;一种信誉机制与云模型相结合的P2P环境信任模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年07期
7 岳训,孙忠林,张艳琦,张承明;网页吸引度的定性测试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1期
8 姜伟;高知新;李本喜;;基于多维云模型的入侵检测[J];计算机工程;2006年24期
9 陈顺宝;;云模型理论在垃圾邮件过滤系统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0年04期
10 刘文强;巩青歌;;基于云模型的分布式入侵检测[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董海青;侯旭;刘勇;;一种新的基于业务的网络可用性评估方法[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张景安;张杰;王秀义;;P2P网络中基于云模型的主观信任评价[A];2010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周相兵;马洪江;杨兴江;;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语义Web服务组合模型研究[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张怡;侯文君;;基于ACSI模型的微博客用户满意度评价研究[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继;基于网络社团分析的协作推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韦凯;网格环境下信任模型及其访问控制应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红斌;信息系统内部威胁检测与感知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路峰;信任评估模型及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尚广;基于QoS度量的Web服务选择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张晓琴;网络计算系统的可信监测及信任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鲁宁;基于逆向云理论的入侵检测评定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寿华;基于云模型的网络计划系统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莉莉;基于云模型的网络情境驱动软件动态配置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 姚鹏;基于数据挖掘与云模型的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媛;基于云模型的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谢翠华;基于概念格的Web文本管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李金武;分布式主机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8 梁俊斌;网格中基于角色和任务的工作流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9 陆玲玲;基于兴趣群组的P2P网络信任云模型[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莎;基于危险感知的免疫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2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2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