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规律及业务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5 09:14
【摘要】: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大都使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交互。移动用户群体的庞大性,不仅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巨大潜力,而且也极大推动了对移动互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此外,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也为运营商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不仅可以优化网络配置,提升网络性能,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用户的使用满意度。所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用户行为和业务相关性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中国某一个大型城市的真实的用户业务使用数据出发,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使用行为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论文建立了能够描述用户业务使用行为特征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短时间内,用户倾向于持续使用同一种业务类型,并且习惯于在熟悉的业务之间来回切换。其次,结合用户业务使用行为特征模型和半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移动互联网用户业务使用行为的预测。基于一个城市的真实通信数据,论文选取了 1500个用户,结果显示,超过80%0的用户的业务使用行为的预测准确率在0.8以上。再次,分析了一天中业务使用记录数的变化规律,将一天合理的划分为103个时间窗,并建立了业务间的状态转移模型,通过业务发生概率矩阵和业务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来分析业务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网页、即时通信类和流媒体这些在用户所使用的业务中占有较大比例的业务,它们之间相关性较大,并且它们与其他在用户所使用的业务中占有较小比例的业务之间也有较强的相关性。最后,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思路,通过对业务发生概率的预测,对所得到的反映业务间相关性的业务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业务发生概率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值的数量级为10的-4次方,这说明所得到的业务状态概率矩阵能够很好的用来反应业务间的相关性。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运营商业务推荐与用户喜爱偏好的匹配度,给市场营销提供更精确的策略支持,从而改善用户的业务满意度,进一步指导服务提供商建立与用户体验强相关的网络评估和优化指标体系。
【图文】:

智能手机


r邋3.0%逡逑2014Q1邋2014Q2邋2014Q3邋2014Q4邋2015Q1邋2015Q2邋2015Q3邋2015Q4逡逑图1-1逦2014Q1-20I5Q4中国手机用户规模逡逑?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亿人)+增长率逡逑6.4邋1逦r邋5.0%逡逑6.2逦逦—-逡逑6邋]逦V逦m ̄ ̄n ̄ ̄ ̄4邋0%逡逑:;三V颍海哄义希础縦P,一逦5.9[,。仁少6化%逡逑2014Q1邋2014Q2邋2014Q3邋2014Q4邋2015Q1邋2015Q2邋2015Q3邋2015Q4逡逑图1-2邋2014Q1-2015Q4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逡逑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作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将为运营商创造巨大的逡逑价值,一方面,优化网络配置,提升网络性能。移动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正逡逑常运行需要各个部分系统的相互配合,任意一个系统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整体的逡逑性能。通过采集到的各个系统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及时找到出现逡逑问题的系统,从而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精细化市场营销,以用户逡逑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运营商的众多业务中,每个业务都有其特定的影响范逡逑围和价值

精细化,市场营销,分析技术,智能手机


一逦5.9[,。仁少6化%逡逑2014Q1邋2014Q2邋2014Q3邋2014Q4邋2015Q1邋2015Q2邋2015Q3邋2015Q4逡逑图1-2邋2014Q1-2015Q4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逡逑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作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将为运营商创造巨大的逡逑价值,一方面,优化网络配置,提升网络性能。移动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正逡逑常运行需要各个部分系统的相互配合,任意一个系统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整体的逡逑性能。通过采集到的各个系统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及时找到出现逡逑问题的系统,从而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精细化市场营销,以用户逡逑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运营商的众多业务中,每个业务都有其特定的影响范逡逑围和价值,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做出业务画像,分析业务之间的相关性,逡逑从而为运营商的精细化市场营销提供支持和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9.5;TP393.0;TP31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智江;3G业务运营考虑[J];世界电信;2005年10期

2 ;联想以强大专属业务体系为08奥运保驾护航[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6年08期

3 ;专属业务体系服务北京奥运[J];每周电脑报;2006年35期

4 ;联想以强大专属业务体系为2008年奥运保驾护航[J];电力信息化;2006年09期

5 魏民;;多网络环境下业务融合平台的探讨[J];移动通信;2009年Z1期

6 吕玉洁;加速发展国内特快专递收件人付费业务[J];中国邮政;2001年10期

7 孙辉;银行卡业务的营销策略[J];中国信用卡;2002年06期

8 刘颖刚,杨庚,崔莉;3G业务体系结构分析[J];中国数据通信;2004年02期

9 黄布一;拓展银行卡业务的思考与展望[J];中国信用卡;2000年12期

10 刘文英;;IMS——下一代业务融合的利剑[J];通信世界;2006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岚;;浅述个人传媒业务的发展[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建雷;李增智;;业务保障模型设计与实现[A];2006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黄鹏程;林荣恒;邹华;;一种分布式IMS网络业务模式的研究与设计[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衣新;陕西省分行开展金融新业务巡讲活动[N];中国邮政报;2008年

2 记者 张环;中小银行国际业务发展路在何方?[N];金融时报;2013年

3 记者 宋元东;迪康药业曝光重组方案 大股东拟注入地产业务[N];上海证券报;2013年

4 ;网络与业务融合驱动前行[N];人民邮电;2005年

5 卿家康;电信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三个问题[N];人民邮电;2002年

6 天同证券研究所 边绪飞;架构转型时期的经纪业务新模式[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记者 熊瑛;海南深入推进现代业务体系建设[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戴磊;谋划投行业务 实现银证互补[N];金融时报;2010年

9 崔讲学;推进多轨道业务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7年

10 陈劲;创新业务人才奇货可居[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鹏亮;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制度重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

2 牛丹梅;泛在终端协同的业务恢复方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3 李俊杰;基于产业视角的IPTV业务发展成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庄爱民;面向客户感知的融合业务管理方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张红霞;融合业务可变性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马世兵;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创新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荀兆勇;IMS业务触发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王丹琛;面向信息系统业务运行的应用安全评估及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卢美莲;业务融合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蒋朦;社交媒体复杂行为分析与建模[D];清华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硕;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规律及业务相关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施令珩;苏州农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与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钱敏娜;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李春娟;国际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吴锐;A区行朝阳商圈POS机收单业务调研报告[D];广西大学;2015年

6 唐莹;NC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黄小路;A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张玲;基于SOA架构的银行后台运营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年

9 孙萍;天津市政管理处业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年

10 李蕊;云南建行个人黄金业务投资者教育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6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26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6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