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热点舆论话题在交叉社团网络的传播模型

发布时间:2019-08-20 10:40
【摘要】:针对目前话题传播扩散模型研究工作的不足,采用了一个基于交叉社团网络的离散话题传播模型,引入了话题转发概率参数和邻域好友关系因素,揭示了多社团网络对话题传播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发概率和交叉结点数量均对话题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与Oversim构建的实验平台相比,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话题的实际传播行为.该研究成果为舆情监测领域提供了研究基础.
【图文】:

传播效果,概率参数,社团


2=D3=2000;(5)初始时刻发布话题的节点个数I(0)=1;(6)交叉社团网络节点个数crossnode=51520.为获取精准的统计数据,实验共计100次,每次仿真耗时约20min,实验平台为酷睿双核2.5GHz,2G内存,XP系统+VisualStudio2008.3.1话题转发概率参数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实验中设置了3种话题转发概率参数对话题在多社团网络域内的传播扩散影响,β∈[0,1].当β=0时表示用户接收到话题后将肯定不继续在域内进行转发,话题的传播行为也随即终止;当β=1时表示将肯定转发话题.β=0.3、0.7、1时对话题的传播效果影响见图2.图2话题转发概率参数对传播效果的影响Fig.2impactoftopic’sredistributeprobabilityonpropagation图2表明了在仿真实验中设置的3个社团网络,,每个社团网络各2000个节点,总共6000个节点的话题传播扩散效果,其中交叉社团网络节点个数设置为20.从图中可以看到,当话题的复制转发概率β=1时,表明话题在达到每个节点后均被点击阅读并且100%继续向所有好友进行复制转发的效果,图2表明了β=1时话题在交叉社团网络中最终会在全网内进行转发传播,这与我们的理解完全一致.当β=0.7和0.3时,话题在仿真实验结束时仍然无法转发给所有节点,并且可以看到β越小话题转发的速度越慢和扩散规模越小.这与文中对β的定义完全符合,β越小表示节点转发话题的概率越小,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恰恰抑制了话题的传播速度和转发规模.3.2交叉网络节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在交叉社团网络中,热点话题的传播扩散模型必须考虑社团域内邻居好友关系对话题传播的影响.对于单一性节点而言,话题的传播只受到该节点所在单一社团网络的传播影响;而交叉网络节点的存在则受到多个社团网络域的传播影响,1个社团域发送来的话题在交叉结点接?

交叉网络,传播效果,节点数,社团


196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图3交叉网络节点数对传播效果的影响Fig.3impactofnumbersforcrossnodesonpropagation图3表明了β=0.7时,交叉结点个数分别是5、15、20的话题传播扩散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到交叉结点对话题的传播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交叉节点数越小话题在多个社团网络进行扩散的概率就越小,传播的范围也就越小.值得指出的是,图3实验中在β均等于0.7时,crossnode=20的话题扩散总数和图2实验中crossnode均等于20,β=0.7时的话题扩散总数是基本一致的,说明仿真程序在改变输入参数变量时产生的结果误差很小.3.3仿真准确度比较分析在仿真实验中,和以往的研究一样对提出的模型和设计的仿真程序进行准确度比较,实验过程中利用Oversim构建三个社团网络,每个社团也具有2000个节点.随机在三个社团域内选择一个节点作为话题的发布者进行研究话题的传播扩散过程.在比较实验中设定参数β=1,crossnode=20,比较结果见图4.图4文中模型与Oversim仿真结果对比Fig.4comparisonresultsbetweenthismodelandOversim图4表明文中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话题的传播行为,与Oversim这款开源工具的仿真结果对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4结论针对目前热点舆论话题传播模型研究工作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社团网络的话题传播模型,该模型与以往研究工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考虑了多社团网络存在的现实因素,将交叉网络节点考虑在内,同时引入了话题转发概率参数和阅读延迟参数进行构建模型.(2)该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实际环境中诸如话题跨域转发、域内社交好友关系等特点,提出了多社团网络的话题传播扩散模型.(3)通过实验证明此模型与Oversim开源网络多参数仿真平台相比,能够准确描述网络话题在多社团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江苏省常州市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0kjd520007,11kjd520002) 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资助项目(CS20100013)
【分类号】:TP39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卓;杨炳儒;周法国;李琳娜;;基于时态逻辑的多时间序列挖掘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夏承遗;孙世温;刘忠信;陈增强;袁著祉;;考虑感染时延的局域世界复杂网络上疾病传播行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赵丽;袁睿翕;管晓宏;贾庆山;;博客网络中具有突发性的话题传播模型[J];软件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维杰;包红云;;BBS中信息传播模式的特征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29期

2 朱晓军;张宁;李季明;;考虑远程随机感染的复杂网络上疾病传播行为[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11期

3 李维杰;陈海强;曹伟;周欣;;群体沟通影响策略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35期

4 缪健美;姜华强;项洁;;学术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于洪;杨显;;基于统计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规律研究[J];数字通信;2013年02期

6 陈波;于泠;刘君亭;褚为民;;泛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控制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7 石磊;张聪;卫琳;;引入活跃指数的微博用户排名机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年01期

8 刘群;乔洁;彭智明;高轶;;博客网络的演化过程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年04期

9 时国华;周斌;韩毅;;一种微博事件源头发现的方法[J];信息网络安全;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时国华;周斌;韩毅;;一种微博事件源头发现的方法[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菲菲;网络热点话题发现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慧杰;面向论坛的话题发现、跟踪及传播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盛亿妍;基于非线性系统的动态逻辑门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宋晓龙;突发事件的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窦彦昭;社交网络中主观信息传播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舒展;时态关系模型的改进及在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11年

6 张聪;微博用户关注推荐及排名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瞿辉;;“网络社区”与媒介的“异化”现象——兼论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机制的影响[J];东南传播;2006年03期

2 高知新;非线性时间序列的重构及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邓立国;杨殊;边丽英;;基于模糊集的模糊时态映射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赵志立;;博客“热”的“冷”思考——对新闻博客的传播学解读[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李斌,谭立湘,解光军,李海鹰,庄镇泉;非同步多时间序列中频繁模式的发现算法[J];软件学报;2002年03期

6 潘定;沈钧毅;;时态数据挖掘的相似性发现技术[J];软件学报;2007年02期

7 ;Dynamic spreading behavior of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networks[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国进;局网仿真数学模型及其面向对象实现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姜宁康,李毓麟;NS网络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年04期

3 李傲雷,李治柱;分布式Web服务器负载均衡策略的仿真与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王思兵,姜宁康,李毓麟;基于Ns的自适应IP流分类器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22期

5 刘宏立,童调生,段伟,段正华;基于CSMA/CD协议的以太网络性能仿真技术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郭兰珂,胡尊军,李秉智;带时延约束的动态多播路由算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HUGOOskar,ZLATOGORMinchev;通用网在模拟无序信息传输中的应用(英)[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李文,应启戛;控制网的MAC层性能仿真研究[J];自动化仪表;2004年03期

9 乔非,吴启迪,严隽薇;FMS 实时生产过程仿真与实现[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8年02期

10 喻莉,石冰心,邹玲,李佳;基于Windows的综合网络性能分析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瑞林;陈崇来;;P2P下隔离恶意文件的信任模型设计与研究[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张卓群;郑秀颖;常桂然;;P2P技术在网格资源发现中的应用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毅;顾健;顾铁军;;基于虚拟TCP/IP协议栈的仿真反垃圾邮件产品测试系统[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4 钱田芬;周健;洪艳;任廷;;基于复杂适用理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学;郝应光;;一种基于P2P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林琪;熊璋;李智;;Internet动态路由实现中的本体建模方法[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高长喜;章甫源;辛阳;钮心忻;杨义先;;P2P网络中蠕虫传播与防治模型的研究[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翔;;复杂动态网络传播动力学[A];第四届全国网络科学学术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论文集[C];2008年

9 王波;周晓光;苏志远;;基于节点状态的P2P流量识别系统[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王波;周晓光;苏志远;;基于节点状态的P2P流量识别系统[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长广;无线环境下恶意程序的传播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波;支持网格资源预留的作业调度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冶江;主动P2P蠕虫的检测与防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茂省;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及随机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博;大规模网络资源消耗型攻击的检测和防范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郭晔;面向Agent的蠕虫防御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周翰逊;网络蠕虫传播模型及检测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李润恒;大规模网络中僵尸网络分析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王平;大规模网络蠕虫检测与传播抑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郑波;基于网络处理器的传输控制模型、算法及实现[D];清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文华;无结构P2P网络下蠕虫传播模型及其仿真分析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姜汇军;Internet蠕虫传播及预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静;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仿真与考试系统[D];重庆大学;2009年

4 赵宇;扫描型网络蠕虫的仿真模拟[D];吉林大学;2009年

5 雷永惠;延时估计及改进的TCP Vegas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郑晶;基于GridSim的网格资源调度算法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7 张渊源;基于蚁群算法具有不精确信息的QoS路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余克成;多瓶颈链路下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殿旭;蠕虫传播特性及CW-A-W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谢杰;网络蠕虫传播特性研究与仿真[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8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28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0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