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bdump的InfiniBand网络拥塞控制观测方法研究
【图文】:
)域置为1(①),进行FECN标识。第二步,当数据包到达目标HCA(HostChannelAdapter)(②),目标HCA会向源HCA返回带BECN(BackwardExplicitCongestionNotification)标识的CNP(CongestionNotificationPacket)(③)。第三步,当源HCA收到CNP(④),它会逐步减少发送速率,从而减少拥塞(⑤)。随着时间的推移,源HCA会逐渐恢复发送速率。图1IB网络中的拥塞控制架构IB网络的拥塞控制需要IB交换机和HCA都支持才能选择开启,IB交换机和HCA维持着有关拥塞控制的一系列参数,这些参数决定着交换机什么时候检测到拥塞、以什么样的比率进行FECN标记、HCA降低发送速率的速度和时长,如果这些参数进行了合理的设置,网络就会很好地解决拥塞问题,避免头堵塞(head-of-lineblocking),从而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IB交换机中涉及拥塞控制的参数主要有Threshold、Marking_Rate、Packet_Size(见表1),Threshold参数决定FECN标记的强制性,其范围是0到15,0代表经过某个端口的数据包不进行拥塞标记,1表示很高的Threshold,会造成端口VirtualLanes(VL)进入拥塞状态太迟缓,,很可能造成拥塞扩散,15表示很低的Threshold,相比设置为1的情况只有较小可能性造成拥塞扩散,但是代价是交换机没有真正拥塞时端口VL就可能已经处
端口速度为4xQDR。IBS108Q和IBA-dapters均支持拥塞控制。计算机结点包括5台宝德(Power-Leader)PR1760T服务器,每台服务器含两枚IntelXeonE5540双核CPU、16GBECCRAM、两个8xPCIe2.0插槽、400GB硬盘,均运行RedHatLinux6.1x86_64操作系统,使用MellanoxOFED(OpenFabricsEnterpriseDistribution)1.5.3。图2CTBG总体设计软件主要包括:·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ary Evan Jensen ,甄化;适用于Infiniband速度的协议分析工具[J];今日电子;2001年06期
2 乔楠,钱德沛,赵聪,黄泳翔;用于高性能网络服务器的InfiniBand体系结构[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年10期
3 贾志国,赵青苹,董小社,吴维刚;InfiniBand:一种新型的高速互连网络[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09期
4 倪永军;InfiniBand技术分析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年12期
5 林永明,常致全;基于InfiniBand网络存储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1年12期
6 乔楠,钱德沛,赵聪,侯怡;InfiniBand服务器接口机协议转换的设计与分析[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3年08期
7 何小燕,费翔,吴介一;高速网络中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拥塞控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8 张孝林,吴介一,王宏宇,费翔;高速计算机网络中拥塞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综述[J];信息与控制;2001年01期
9 薛德黔;TCP拥塞及控制[J];机械与电子;2003年05期
10 苏凡军,潘雪增,平玲娣,吕勇;HSTCP的RTT不公平现象及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5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杰;;基于移动Agent的网络拥塞控制机制的设计[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5年
2 王妍;夏利;赵娟;王光兴;;基于公平性的主动队列管理策略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项炎平;易建强;赵冬斌;文庭永;;高速网络TCP拥塞控制研究进展[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晶;苏小丽;郑明春;孟强;;TCP拥塞控制策略的研究与改进[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赵甫哲;赵尔敦;;基于李亚普诺夫函数的FAST TCP稳定性分析[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卢洁;张淑清;应启戛;;几种网络拥塞控制算法比较分析[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何凌;井元伟;;网络拥塞控制对偶算法的稳定性[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卢良进;万健;徐向华;;TFRC协议在P2P流媒体分发中的应用[A];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曹振臻;肖扬;;基于流量估计的自适应随机早期检测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金镝;王晓川;金士尧;;基于模糊理论的网络系统拥塞控制研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琰;InfiniBand让I/O更强大[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2 ;InfiniBand,何以如此诱人?[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张振伦;InfiniBand突破总线体系[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IBM多伦多实验室DB2战略技术经理 Boris Bialek;InfiniBand突破数据库瓶颈[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5 IBM公司多伦多实验室DB2战略技术经理 Boris Bialek;InfiniBand:突破I/O瓶颈[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华中科技大学外存储系统国家专业实验室 徐君明 黄浩;打破瓶颈的InfiniBand[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InfiniBand提高总线速度[N];网络世界;2001年
8 沈建苗 井之;下一代I/O还看InfiniBand[N];网络世界;2002年
9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胡苏太 杨烈文;InfiniBand的先进性[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10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韩晓明 马一力 等;InfiniBand 背板架构[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振球;互联网拥塞控制系统稳定性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刘玉良;互联网拥塞控制系统的非线性稳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刘拥民;下一代Internet拥塞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何凌;TCP/IP网络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彭立宏;高速网络显式拥塞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彭立宏;高速网络显式拥塞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王彬;TCP/IP网络拥塞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张楠楠;基于滑模控制理论的若干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姜明;互联网服务质量及拥塞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章淼;互联网端到端拥塞控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玲玉;Internet中端到端拥塞控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2 范虹;基于路由器的多业务网络资源分配拥塞控制的研究及实现[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屈卫兰;组播拥塞控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尹敏;基于组播的拥塞控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熊乃学;多对多的组播拥塞控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卫星;FAST TCP拥塞控制公平性改进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陈晶;网络拥塞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军;基于流量优化控制的TCP/IP拥塞控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效宁;基于主动网络的拥塞控制策略[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程友清;因特网中多目视频发布的拥塞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63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6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