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下匿名通信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6 14:07
【摘要】:近年来,网络应用愈发普及,相应的也不断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加密技术虽然可以保护通信内容,但不能阻止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匿名通信技术是保护通信双方身份隐私和通信关系的重要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P2P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将P2P网络引入匿名通信领域。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分组匿名通信系统——RRACS.RRACS将用户分组,IP地址的哈希映射后缀相同的节点分成一组,每个用户只加入一个组,组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组信息,为本组成员请求匿名通信中间节点,由介绍节点负责将新节点加入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可扩展的分层组织结构。RRACS的匿名通信机制采用源路由方式和下一跳路由方式结合,发送源选择的中间节点作为固定节点,在两个固定节点之间采用下一跳方式随机转发,直到最终到达消息接收者。组管理员为每个新加入的成员分配初始信誉度值,并在后续不断通信过程中根据该成员在线时长以及为其它节点提供转发服务质量等指标动态调整其信誉度值,再根据信誉值为其选择中间节点。此外,系统采用在数据包中嵌入组管理员签名包的方式,实现匿名撤销,有效控制节点匿名滥用行为。本文计算了RRACS的匿名度以分析其匿名性。系统实现上,本文提出系统架构、系统组成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对重点模块的实现过程用伪代码和流程图进行了详细描述。 论文最后总结了研究工作和主要创新点,并阐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
【图文】:
图4-6 RRACS加入成功页面节点加入小组模块伪代码如下段:Input: n,i: Introduce Node, New NodeOutput: the Group Number Nhasii(ip)New Node Apply to Introduce Node; //新成员向介绍节点提出加ifNhash(NewNode)== 0 //新成员同IP哈希值后缀的组内Create Group hash(New Node); //创建该组Nhash(New Node)++ ; //组成员数加 1//新成员成为新组管理员Make Admin (New Node);42
图4-6 RRACS加入成功页面节点加入小组模块伪代码如下段:Input: n,,i: Introduce Node, New NodeOutput: the Group Number Nhasii(ip)New Node Apply to Introduce Node; //新成员向介绍节点提出加ifNhash(NewNode)== 0 //新成员同IP哈希值后缀的组内Create Group hash(New Node); //创建该组Nhash(New Node)++ ; //组成员数加 1//新成员成为新组管理员Make Admin (New Node);42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93.02;TP393.08
本文编号:2570414
【图文】:
图4-6 RRACS加入成功页面节点加入小组模块伪代码如下段:Input: n,i: Introduce Node, New NodeOutput: the Group Number Nhasii(ip)New Node Apply to Introduce Node; //新成员向介绍节点提出加ifNhash(NewNode)== 0 //新成员同IP哈希值后缀的组内Create Group hash(New Node); //创建该组Nhash(New Node)++ ; //组成员数加 1//新成员成为新组管理员Make Admin (New Node);42
图4-6 RRACS加入成功页面节点加入小组模块伪代码如下段:Input: n,,i: Introduce Node, New NodeOutput: the Group Number Nhasii(ip)New Node Apply to Introduce Node; //新成员向介绍节点提出加ifNhash(NewNode)== 0 //新成员同IP哈希值后缀的组内Create Group hash(New Node); //创建该组Nhash(New Node)++ ; //组成员数加 1//新成员成为新组管理员Make Admin (New Node);42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93.02;TP393.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伟平,陈建二,王建新,眭鸿飞;基于组群的有限路长匿名通信协议[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年04期
2 霍成义;吴振强;;双向匿名通信协议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8年19期
3 朱娜斐,陈松乔,眭鸿飞,陈建二;匿名通信概览[J];计算机应用;2005年11期
4 刘鑫;王能;;匿名通信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0年03期
5 张宗郁;张亚平;;一种新的P2P混合匿名通信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年05期
6 陆天波;时金桥;程学旗;;基于互联网的匿名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09年01期
7 陆天波;程晓明;张冰;;MIX匿名通信技术研究[J];通信学报;2007年12期
8 眭鸿飞,陈松乔,陈建二;Crowds系统中基于递减转发概率的路长控制策略[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年03期
9 王伟平;王建新;;Design and analysis of two-layer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system[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570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7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