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传输层会话行为特征的恶意流量识别系统实现

发布时间:2020-02-09 09:47
【摘要】:网络安全目前已经是广大网购爱好者以及企业、政府等群体的必要需求,恶意代码就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隐患,准确高效实时地识别各种恶意软件是目前的热点需求。基于深度包的检测技术目前被一些产品应用,识别准确率也相对很高,但是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加密传输数据的恶意流量来说识别率有所下降,同时也遇到用户隐私的阻碍使得这种技术应用受到限制。对于网络传输层数据包的会话行为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得到广大的研究,并且也有一些产品出现,但是这种技术的识别准确率相对于深度包技术较低。本课题是将上述三种技术的优势结合,设计一个系统,提高识别恶意流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及提高识别时整个系统所占用的内存,减少识别时间。 本课题在研究恶意流量的固定识别特征和会话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组合的恶意流量识别系统。这个识别系统的原理是先运用固定应用端口和一些固定特征组合作为一个引擎模块优先识别,这样为了提高准确利率,然后再运用传输层会话行为特征组合识别技术作为下一个识别模块,最后结合两个模块的识别结果进行仲裁判定识别结果。在模块设计的过程中,在引擎模块的固定特征获取时先大量抓取恶意代码数据包分析特征并结合逆向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总结固定识别特征。另外在研究网络传输层数据包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统计总结出了一种用8种组合数据包的会话特征对常见恶意代码进行检测识别方法,根据这个方法再结合数据包数据部分固定特征设计一个恶意流量实时识别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8个传输层数据包会话数据特征组合并固定引擎特征设计的系统对常见恶意代码识别,不仅实时性很好,而且在检测识别准确率和性能上也很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93.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震;刘兴彬;童晓民;;基于信息熵的流量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9年20期

2 张秀英;王铮;;一种基于流量识别技术的网络信息审计模型[J];微处理机;2010年01期

3 时鸿涛;盖凌云;郭忠文;;一种基于小波谱的流量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2年12期

4 张剑;钱宗珏;寿国础;胡怡红;;在线聚类的网络流量识别[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毕夏安;张大方;赵姣姣;;一种高效的游戏流量识别与分类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3期

6 张剑;曹萍;寿国础;;网络汇聚点传输层拓扑的流量识别[J];计算机应用;2012年07期

7 关卿;秦宏伟;张文超;;基于流亲戚关系分组的流量识别算法[J];计算机与网络;2013年02期

8 王宇科;黎文伟;苏欣;;基于改进分簇算法的网络流量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年11期

9 禹可;张馨予;狄佳玺;吴晓非;苏驷希;;互联网流量识别中的基于标签传播的重叠社团发现算法(英文)[J];中国通信;2012年12期

10 杜瑞颖;杨勇;陈晶;王持恒;;一种基于相似度的高效网络流量识别方案[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永立;寿国础;胡怡红;钱宗珏;区海平;;新型网络流量识别分析系统及其性能评估[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2 张娜娜;;P2P流量识别方法研究[A];江苏省电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长喜;辛阳;钮心忻;杨义先;;基于行为特征分析的P2P流量识别技术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许刘兵;;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P2P流量识别模型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贾波;邹园萍;;基于无监督学习的P2P流量识别[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波;周晓光;苏志远;;基于节点状态的P2P流量识别系统[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王波;周晓光;苏志远;;基于节点状态的P2P流量识别系统[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林冠洲;网络流量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田旭;互联网流量识别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彭建芬;P2P流量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张剑;宽带接入网流量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李冰;VoIP和P2P IPTV流量的识别与测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郭振滨;互联网测量与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练琪;基于聚类分析的应用层流量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朱欣;基于数据流挖掘技术的流量识别[D];苏州大学;2011年

3 张波;基于流特征的加密流量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孙海霞;基于关联规则的流量识别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崔月婷;基于分类算法与聚类算法流量识别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郭明亮;高速网络中实时流量识别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左建勋;网络流量识别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8 马保雷;基于概念漂移检测的自适应流量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王程;网络流量识别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龚超;基于多重识别技术的路由器流量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7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77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