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空间数据访问规律的动态统计算法

发布时间:2020-02-11 08:38
【摘要】:根据日志信息得到的静态访问分布,不能真实反映系统当前的访问特征,而大规模分布式节点环境下,简单的复制和分发将带来不可承载的网络流量。为此,提出一种基于P2P的海量空间数据访问分布动态统计融合算法。通过节点映射和优选算法,充分利用节点闲置资源,优先选择服务能力"好"的节点进行统计信息的融合。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满足大规模节点下空间数据访问分布的动态融合要求,且效率较高。
【图文】:

均匀分布,算法性能,对比实验,能力分布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年6月图1算法性能对比实验Fig.1AverageTimeinDifferentAlgorithm图2不同节点规模性能对比实验Fig.2AverageTimeinDifferentNodeScale实验表明,不同节点规模下,平均统计时间随节点规模线性增长,但代理算法增长较慢。算法表明,代理融合更能适合大规模节点。2.4节点能力分布对算法性能影响实验按照§2.2的实验模型,服务器带宽按照100±[0~50]Mb/s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进行对比实验,图3为对比实验结果。图3不同节点服务能力性能对比实验Fig.3AverageTimeinDifferentNodeScale实验表明,不同节点能力分布下,代理算法的平均统计时间随服务器节点能力分布的扩散而下降,而随机算法的平均统计时间随服务器节点能力分布的扩散而上升。这是因为,依据算法模型,①服务器节点能力分布越扩散,代理算法中选择到的“好”节点能力越强,因此,平均统计时间会下降;②随机算法中,选择到的节点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由于随机性以及统计次数的有限性,随机算法的平均统计时间会缓慢上升。空间数据访问规律的动态统计和融合旨在实时获取空间数据访问规律,以更好地为空间数据存储与缓存、预取提供依据。本文算法模型能很好地满足大规模节点应用需求。下一步需要在信息压缩和粒度统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王浩,喻占武,曾武,等.基于瓦片寿命和访问热度的海量空间数据缓存置换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667-6

均匀分布,对比实验,节点,能力分布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年6月图1算法性能对比实验Fig.1AverageTimeinDifferentAlgorithm图2不同节点规模性能对比实验Fig.2AverageTimeinDifferentNodeScale实验表明,不同节点规模下,平均统计时间随节点规模线性增长,但代理算法增长较慢。算法表明,代理融合更能适合大规模节点。2.4节点能力分布对算法性能影响实验按照§2.2的实验模型,服务器带宽按照100±[0~50]Mb/s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进行对比实验,图3为对比实验结果。图3不同节点服务能力性能对比实验Fig.3AverageTimeinDifferentNodeScale实验表明,不同节点能力分布下,代理算法的平均统计时间随服务器节点能力分布的扩散而下降,而随机算法的平均统计时间随服务器节点能力分布的扩散而上升。这是因为,依据算法模型,①服务器节点能力分布越扩散,代理算法中选择到的“好”节点能力越强,因此,平均统计时间会下降;②随机算法中,,选择到的节点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由于随机性以及统计次数的有限性,随机算法的平均统计时间会缓慢上升。空间数据访问规律的动态统计和融合旨在实时获取空间数据访问规律,以更好地为空间数据存储与缓存、预取提供依据。本文算法模型能很好地满足大规模节点应用需求。下一步需要在信息压缩和粒度统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王浩,喻占武,曾武,等.基于瓦片寿命和访问热度的海量空间数据缓存置换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66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潘少明;喻占武;李锐;;基于主动缓存的P2P海量地形漫游瓦片调度算法[J];测绘学报;2009年03期

2 马修军;刘晨;谢昆青;李晨煜;雷小锋;高勇;陈斌;;P2P环境中的全局空间数据目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3期

3 潘少明;喻占武;王浩;;基于节点分组的P2P海量地形数据共享机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王浩;喻占武;曾武;潘少明;;基于瓦片寿命和访问热度的海量空间数据缓存置换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王浩;潘少明;彭敏;李锐;;数字地球中影像数据的Zipf-like访问分布及应用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旭明;谭建成;;WebGIS中瓦片地图关键技术研究[J];北京测绘;2012年02期

2 聂云峰;刘海玲;许虎;;GeoWebCache瓦片地图服务中间件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6期

3 李云锦;钟耳顺;王尔琪;黄跃峰;;马尔可夫模型在空间数据预取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0年07期

4 娄书荣;孟令奎;方军;夏辉宇;;基于对等网络的多分辨率影像的网络传输模型[J];测绘学报;2011年05期

5 赵晓晖;方裕;;基于P2P架构的位置服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6 冯佳丽;江南;胡斌;吴家皋;邹志强;;基于P2P的分布式矢量地理数据在线服务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5期

7 吴亮;谢忠;陈占龙;马丽娜;;分布式空间分析运算关键技术[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胡斌;冯佳丽;王俊淑;王永君;吴家皋;邹志强;;面向P2P环境的分布式矢量地理数据组织模式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9 许虎;聂云峰;舒坚;;基于中间件的瓦片地图服务设计与实现[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郑莉;罗跃军;;基于Ajax的城市公众服务系统实现[J];测绘通报;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德刚;对等计算环境中矢量空间数据索引模型与查询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毕方明;空间信息处理的P2P分层网络模型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友;基于瓦片的矢量图幅的分割与合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弓帅;电力GIS平台空间数据管理系统[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晨;基于REST架构的气象空间信息服务平台WebGIS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杰;基于切片地图Web服务的地理信息发布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黄琳;基于P2P网络的矢量地理数据组织与索引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许丹海;基于P2P技术的移动GIS地理信息服务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陈涛;多维航海应用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吴亚辉;面向战场信息空间资源共享的目录服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陈景广;基于多核CPU的大规模DEM并行三维渲染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刘海玲;基于WebGIS的三维数字校园设计与实现[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占武;郑胜;李忠民;;一种混合式P2P下的大规模地形数据传输机制[J];测绘学报;2008年02期

2 朱军;龚建华;张健钦;吴娴;;基于对等网络结构的分布式大规模地形实时漫游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3 马修军;李晨煜;谢昆青;雷小锋;刘晨;陈斌;高勇;;基于P2P的空间数据操作分布技术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4期

4 涂小朋;汪林林;;分布式空间数据库中基于事务的客户端高速缓存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4年06期

5 张喜平;汪林林;;访问Web GIS服务的一种动态负载均衡方法[J];计算机科学;2005年07期

6 罗英伟,汪小林,许卓群;层次化WebGIS构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学报;2004年02期

7 张非,马永征,阎保平;LDAP目录服务在科学数据网格查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3年S1期

8 刘德刚;向金海;周刚;;基于P2P的Web GIS系统架构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年11期

9 徐静;李春华;陈天滋;;基于P2P技术的GIS数据传输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12期

10 孟令奎,邓世军,赵春宇,林志勇;多服务器技术在WebGIS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仲科;空间数据的最佳内插法(Kriging法)及其在GIS中应用的构想[J];测绘科学;1995年03期

2 邹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评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年06期

3 杨中华,贾化乐,蒋宝府;“数字地球”及其对测绘科学的影响[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赵俊三,赵耀龙;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研究[J];矿山测量;2001年01期

5 李文,徐静,李玉民;用ArcViewGIS获取及利用Internet上的空间数据[J];中国热带医学;2001年02期

6 王显政;立足现在 面向未来──在“数字山西”与可持续发展研讨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项目论证会上的讲话[J];三晋测绘;2001年01期

7 简灿良;多尺度空间数据库的数据组织与建设[J];测绘通报;2002年01期

8 李德仁,龚健雅,李京伟,王密;中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J];测绘通报;2002年11期

9 刘勇,景宁,陈宏盛;基于COM技术的GIS应用系统中一致性数据管理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2年10期

10 夏颖,张曙光,张航;空间数据检索在嵌入式GIS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跟踪;;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可视化研究[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陈硕;;WebGIS构建数字化社区技术的探讨[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叶科峰;;我国空间数据共享与网络化服务[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姜艳媛;郭健;王卉;;基于中间件模式的通用空间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岳铁贵;;强化基础测绘 构建“数字辽宁”[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6 曹殿才;;数字摄影测量与数字地球[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荦;刘云翔;唐宇;景宁;;基于优先图的空间数据应用服务链建模方法[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3年

8 陈传彬;邬群勇;陈崇成;;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研究[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赵江洪;赵莹雪;;市级空间数据索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邬金;;浅析Oracle Spatial[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津生 陈军 晁定波;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N];中国测绘报;2002年

2 王东华邋罗建军;美国空间数据一站式服务系统[N];中国测绘报;2007年

3 姜晓虹;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国际培训研讨班举行[N];中国测绘报;2009年

4 庞亚斌 整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彭玉群;移动GIS蓄势待发[N];计算机世界;2008年

6 郭洪宇;水资源的透视眼: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陈洪良;江苏建成覆盖全省的1:1万空间数据库[N];中国测绘报;2007年

8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测绘局党组书记 刘戈青 自治区测绘局局长 李全战;服务重点 科技助推 兴旺百业[N];新疆日报(汉);2007年

9 王强邋项慧丽;移动GIS定位信息的获取及无线传输[N];中国测绘报;2008年

10 刘琳;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N];中国测绘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森;空间数据跨媒介可视化输出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高惠君;城市规划空间数据的多尺度处理与表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3 李玉堂;森林资源空间数据集成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汪永红;多尺度道路网路径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陈晓斌;基于网格中间件的空间数据访问与集成技术[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方雷;基于云计算的土地资源服务高效处理平台关键技术探索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锦;多分辨率空间数据模型理论与实现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8 曾衍伟;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李圣权;GIS的空间数据零初始化与栅格网络分析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姜小俊;海底浅层声学探测空间数据集成与融合模型及GIS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汇兵;基于小波分析的空间数据在线式多尺度表达[D];武汉大学;2004年

2 王庆革;基于GIS的CAD地形图管理与工程选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高志敏;WebGIS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潘农菲;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刘勇;基于COM的GIS应用系统中一致性数据维护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6 白玉生;GPS在城市测量控制网改造中的应用与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7 胡春凌;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罗庆洲;基于GML的WebGIS理论与实践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召芹;城市空间数据分布式管理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华蓉;GIS建设中地理空间数据的保障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78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578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4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