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微博网络消息传播的ISSR模型

发布时间:2020-04-16 00:02
【摘要】:将微博用户划分为无知者、传播者和拒绝者3种类型,结合微博网络消息传播实际情况,在经典传染病易感染-感染-治愈模型基础上,提出新的无知-传播-传播-拒绝模型.详细描述了传播机制,并对模型的均场方程进行稳态分析.由爬取到的上海典型大学新浪微博用户信息,构建符合真实网络统计性质的网络演化模型,并进行网络动力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较大的转发率α和较小的拒绝率δ可以提高微博消息的传播范围,多次转发率γ对传播节点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蕾;李生红;;基于微博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J];通信技术;2012年02期

2 程洁;张建玮;狄增如;;漫谈社会物理学[J];物理;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静松;;浅析微博反腐的成因[J];法制与社会;2013年13期

2 刘丹;殷亚文;宋明;;基于SIR模型的微博信息扩散规律仿真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安俊秀;曹书哲;王鹏;;社交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模型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徐敏;胡良剑;;Global Asymptotical Stability of an SEIR Model with Random Perturbation[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4年02期

5 王超;杨旭颖;徐珂;马建峰;;基于SEIR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J];电子学报;2014年11期

6 刘咏梅;彭琳;赵振军;;基于小世界网络的微博谣言传播演进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4年04期

7 缪健美;姜华强;项洁;;学术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冯世朋;王媛媛;;基于微博应用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年04期

9 于静;李君轶;;微博营销信息的时空扩散模式研究——以曲江文旅为例[J];经济地理;2013年09期

10 杨子龙;黄曙光;王珍;李永成;肖佳;;基于信息老化特征的微博传播模型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睿;企业微博营销影响因素与短期效果测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盖绍婷;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模型稳定性与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程军军;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式及话题趋势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苑卫国;微博用户行为分析和网络结构演化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吕翠芳;几类具免疫应答的HIV-1动力学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王佳佳;谣言传播机理与免疫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7 唐朝生;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建模及转发预测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新志;迁移对结核病传播和控制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李建;n个斑块间具有路途感染的疾病传播模型[D];西南大学;2013年

3 王莎;基于标签的模糊匹配微博人脉挖掘算法[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涵;基于舆论动力学的在线点评观点演化及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施亚;微博消息传播模型和预测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胡建华;微博用户行为与影响力分析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张文杰;微博网络的传播模型和观点演化趋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贺岩;微博信息获取与传播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杨美英;具有离散双时滞的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与持久性[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甜甜;几类带有时滞的传染病模型稳定性分析[D];中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惠彦涛;吴静;;互补结构网络建模与统计特性分析[J];通信技术;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卫国;黄勇平;潘一乐;;桑树栽培种和野生种间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SSR比较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沈洁;丁小余;刘冬扬;丁鸽;贺佳;李雪霞;唐凤;;铁皮石斛野生居群的ISSR分子指纹标记[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淑霞;李靖;涂美艳;陈栋;谢红江;江国良;;桃北京28号变异品种的ISSR和SSR鉴定[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卫国;苗雪霞;潘一乐;黄勇平;;SSR和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桑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李飞飞;羊海军;崔大方;;利用SSR及ISSR分子标记研究苜蓿属及其近缘植物的亲缘关系[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C];2013年

6 朱荷琴;冯自力;尹志新;李志芳;赵丽红;师勇强;李彩红;;我国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化及SSR和ISSR指纹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郭兴;李滇华;任广明;;黑龙江省黑木耳主栽品种的ISSR分子标记鉴别[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8 郭兴;李滇华;任广明;;ISSR分子标记鉴别黑龙江地区黑木耳主栽品种的研究[A];首届中国蕈菌与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耀辉;李映志;丰锋;李润唐;叶春海;;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菠萝蜜核心样本构建方法初探[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玲;黄峥;许正;贺涛;崔大方;;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樱桃李野生类型的亲缘关系[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俊卫;基于ISSR、SRAP和SSR标记的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庆;应用SRAP和ISSR分子标记构建红麻的遗传连锁图谱[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2 李e,

本文编号:2629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629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c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