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云南瓦件艺术虚拟展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0:11
【摘要】:对网络来说“虚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虚拟空间提供一个3D的既有现实又有想象的世界。虚拟对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它能够让文化遗产事业的展示与传播开拓出一些新的途径,将更真实的虚拟展示空间传递给遥远的用户。为了让文化遗产事业在虚拟展示空间更好的发挥科教功能,教育和文化机构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创建虚拟展示空间,以更多的方式举行科研活动和展览活动。于是,文化遗产事业领域开始了在虚拟展示空间中应用数字技术的探索,通过虚拟展示为观众传达丰富的背景知识与文化信息。因此,如何将数字技术更好的运用于虚拟展示之中,使其展示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展览的内容更加丰富化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云南瓦件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独特的艺术文化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对云南瓦件艺术基本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用虚拟展示的方式探索云南瓦件艺术如何在当代信息社会中运用现代技术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以期为当代文化及设计的展示方式增添新的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76.3;TP393.01
【图文】:

中华,来源,图片,第一


第二章 云南瓦件艺术的概述某种物件的解读和深探,都要将外部装饰美观的因素一与功能性的融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主题表达。的工艺和技法在甘肃省齐家文化遗址发掘的“中华第一瓦”,如图 2实物。该板瓦颜色呈橙红色,质地坚硬,两端分别有圆榫卯结构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以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件上采用榫卯结构相契合的一种接连方式。当盖房覆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屋瓦因受外力情况。推测其制作方法是先将泥条盘筑做成筒型,经过二地剖开,在两端分别做好卯榫结构。

来源,图片,瓦楞,圆筒状


使用陶拍拍打时不但可以使瓦件陶胚裂缝弥合,还。陶拍的沟槽常刻有纹饰或者缠有绳子,所以,使用陶拍器外壁进行拍打时,陶器外壁就会留下陶拍的纹饰,所以了在制作时自然产生的绳纹装饰或者其他纹样。最开始的成一端大、另一端小的圆筒形陶胚,在这之后,使用工具一分为二的分开。进行切割的工具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绳制成的圆筒状陶胚稍置晾晒至具有一定的强度时,使用细直切开,使用这个方法切割完成的的瓦件,在其瓦楞上会另一种是使用类似竹刀之类的锋利器物沿圆筒状陶胚中央法”,这个做法同样也会在瓦楞上留下切痕。不论使用任的瓦件都要经过慢轮修整这一过程后才能入窑烧制。依据,不难看出商朝早期的瓦的表面有明显泥条盘筑后使用切后再经慢轮加工过的痕迹,如图 2.2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博物馆;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云;云南瓦当的装饰艺术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7年

2 罗意;当艺术家遇见VR[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3 祝铭;数字化场所营造研究与设计[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4 吉文军;虚拟现实(VR)动画的交互性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5 王猛;浅析数字时代下文化展示空间的符号传播[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6 徐飞;正在发展的虚拟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742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742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6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