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聚类的社交网络中的分布式数据分发
发布时间:2021-02-22 00:23
社交网络,即基于诚信的网络交际新概念,它体现了通过自己身边真实的朋友来结识“朋友的朋友”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交际模式。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简称SNS)集中提供了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博客、相册、论坛、视频以及新闻聚合等等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互联网应用中社交属性的需求,并日渐成为一种广为流行的人际交往和营销传播的方式。对于社交网络的应用而言,如何在动态的网络环境中把数据快速准确地分发至不同的用户群体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主流的社交网络服务都基于集中式的服务器,如Facebook, Twitter, Myspace,豆瓣网,新浪微博等。但集中式的服务器会带来隐私性,可扩展性,单点失效等问题。因此,分布式的社交网络服务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已有的面向社交网络的分布式数据分发方法要么难以适应高度动态的网络环境,要么不能完全支持面向友邻及群组的同步及异步通讯。本文将模糊聚类分析引入社交网络,根据一个树状主题库,利用模糊方法表示出用户之间兴趣的模糊相似度,将兴趣极为相似的用户聚集到一个网络簇中,并考察用户如何分布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分发效率...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工作
1.4 论文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
2.1 社交网络服务
2.2 社交网络模型
2.3 基于覆盖网络的拓扑结构
2.4 发布/订阅系统
2.5 模糊聚类分析
2.6 基于 GOSSIP 的节点采样服务
第三章 社会关系信息的模糊聚类分析
3.1 模糊关系表示
3.2 基于主题的本体库
3.3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网络聚簇
3.4 用户分类及其自适应变化
第四章 基于代理的发布/订阅模型
4.1 参与者和角色
4.2 用户信息的收集与划分
4.3 基于主题的路由策略
4.4 相关工作比较
4.5 实验评价
4.5.1 实验设置
4.5.2 簇规模参数 M 和 l 的影响
4.5.3 数据分发的效率
4.5.4 数据分发的鲁棒性
第五章 基于 GOSSIP 周期采样的发布/订阅模型
5.1 基于多层拓扑的覆盖网
5.2 数据分发与路由
5.3 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
5.4 相关工作比较
5.5 实验评价
5.5.1 数据分发的效率
5.5.2 数据分发的鲁棒性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面向动态网络环境的高鲁棒性数据分发技术研究[D]. 郑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2]基于流言机制的自组织Overlay组播拓扑优化方法研究[D]. 孙晓.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D]. 郑雅真.北京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5142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工作
1.4 论文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
2.1 社交网络服务
2.2 社交网络模型
2.3 基于覆盖网络的拓扑结构
2.4 发布/订阅系统
2.5 模糊聚类分析
2.6 基于 GOSSIP 的节点采样服务
第三章 社会关系信息的模糊聚类分析
3.1 模糊关系表示
3.2 基于主题的本体库
3.3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网络聚簇
3.4 用户分类及其自适应变化
第四章 基于代理的发布/订阅模型
4.1 参与者和角色
4.2 用户信息的收集与划分
4.3 基于主题的路由策略
4.4 相关工作比较
4.5 实验评价
4.5.1 实验设置
4.5.2 簇规模参数 M 和 l 的影响
4.5.3 数据分发的效率
4.5.4 数据分发的鲁棒性
第五章 基于 GOSSIP 周期采样的发布/订阅模型
5.1 基于多层拓扑的覆盖网
5.2 数据分发与路由
5.3 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
5.4 相关工作比较
5.5 实验评价
5.5.1 数据分发的效率
5.5.2 数据分发的鲁棒性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面向动态网络环境的高鲁棒性数据分发技术研究[D]. 郑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2]基于流言机制的自组织Overlay组播拓扑优化方法研究[D]. 孙晓.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D]. 郑雅真.北京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5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04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