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山东联通IPv6网络演进方案及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2 10:34
  伴随着全球互联业浪潮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来临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提出,全球对于IPv4地址的需求猛增,然而IPv4协议的先天不足导致其只能提供有限数量的地址,IP地址紧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互联网业务的主要提供者,电信运营商是IPv4地址的主要保有者,他们对于IP地址的紧缺感受也最为深刻。随着IP融合技术的发展,现在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已逐步承载到IP网络上。然而,与业务增长对IP地址需求扩大的趋势相反,电信运营商从相关机构获取IP地址却急剧减少。目前,电信运营商的IP地址储备量,仅仅可以支撑短期的业务发展,无法满足长期的新业务的部署。早在多年前,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就已经预见了这种问题,因此设计了IPv6协议用来替换IPv4协议,由于IPv6协议的地址空间扩展至128位,海量的地址空间可以有效的解决IPv4地址短缺问题。但是由于IPv4和IPv6报文格式的不兼容,运营商现网的大量IPv4设备无法直接升级为至IPv6设备,因此必须用IPv6设备完全替换IPv4设备。但是由于现网IPv4设备数量巨大,且不能中...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实际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IPv6协议研究
    2.1 IPv6协议概述
    2.2 IPv6协议报文结构
        2.2.1 基本首部
        2.2.2 扩展首部
        2.2.3 协议数据单元
    2.3 IPv6地址结构及表示
    2.4 IPv6产业链现状
    2.5 IPv6演进推动力
第三章 过渡技术研究
    3.1 过渡技术的起因及发展
    3.2 过渡技术的分类
        3.2.1 双栈
        3.2.2 翻译
        3.2.3 隧道
    3.3 典型的IPv6过渡方案
        3.3.1 NAT444
        3.3.2 6RD
        3.3.3 DS-lite
        3.3.4 NAT64+DNS64
第四章 过渡方案实验及选型
    4.1 6RD方案实验
    4.2 DS-Lite方案实验
    4.3 NAT64+DNS64方案实验
    4.4 NAT444方案实验
    4.5 各方案比较及方案选型
第五章 NAT444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5.1 NAT444方案面临的问题
        5.1.1 用户溯源问题
        5.1.2 日志问题
        5.1.3 E2E穿越问题
        5.1.4 小结
    5.2 NAT效用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NAT444+双栈试点方案
    6.1 试点方案的规划
    6.2 网络部署方式选择
    6.3 网络资源现状
    6.4 现网部署思路及建议
    6.5 具体测试方案
    6.6 测试关键内容
        6.6.1 NAT444
        6.6.2 IPv4/IPv6双栈
第七章 山东联通IPv6网络演进策略
    7.1 网络演进整体思路及原则
    7.2 网络演进策略
    7.3 网络演进步骤
    7.4 目前工作重点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营商下一代互联网部署策略研究[J]. 王泽林,谢梦楠.  邮电设计技术. 2013(07)
[2]推动IPv4/IPv6过渡策略分析[J]. 王立超,唐学文,曹志通.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08)
[3]基于双栈技术的IPv6校园网络设计[J]. 杜治国,肖德琴,徐东风,周运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11)
[4]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综述[J]. 王晓峰,吴建平,崔勇.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6(03)
[5]IPv6技术分析及其前景展望[J]. 姚树宇.  现代计算机. 2005(10)
[6]ISP由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J]. 赵晓宇,马严.  现代电信科技. 2001(12)
[7]用于IPv6的新一代路由信息协议(RIPng)[J]. 卢小青,张宏科.  电信网技术. 2001(06)



本文编号:3115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115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e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