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地址与IP地址”微课教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23:49
精良的微课教学设计是保障微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应充分考虑如何降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适应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习者解决难点问题,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与知识的意义建构。
【文章来源】: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0,32(2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概念的替换对比
实例如图2所示,针对同一个网络中的两台主机通信,明确双方IP地址,通过该实例验证是否可以不用MAC地址就能完成通信,换句话说,主机H1已知H2的IP地址,是否还需要H2的MAC地址。该实例呼应学生前面的问题,打算仅用IP地址完成通信,遵循初学者的思路逐步推进。如图3所示,分组封装入数据帧,填写数据帧地址时,问题自然浮现出来:如果没有H2的MAC地址,就无法完成数据帧的封装,数据便无法发送至目标主机H2。这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结论:在一个网络内,主机网络适配器只处理数据帧,而非封装在其中的IP数据报,网络适配器识别的是MAC地址而非IP地址,再一次向学习者明确通信中MAC地址的作用。
该实例呼应学生前面的问题,打算仅用IP地址完成通信,遵循初学者的思路逐步推进。如图3所示,分组封装入数据帧,填写数据帧地址时,问题自然浮现出来:如果没有H2的MAC地址,就无法完成数据帧的封装,数据便无法发送至目标主机H2。这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结论:在一个网络内,主机网络适配器只处理数据帧,而非封装在其中的IP数据报,网络适配器识别的是MAC地址而非IP地址,再一次向学习者明确通信中MAC地址的作用。4 微课教学效果
本文编号:3280895
【文章来源】: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0,32(2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概念的替换对比
实例如图2所示,针对同一个网络中的两台主机通信,明确双方IP地址,通过该实例验证是否可以不用MAC地址就能完成通信,换句话说,主机H1已知H2的IP地址,是否还需要H2的MAC地址。该实例呼应学生前面的问题,打算仅用IP地址完成通信,遵循初学者的思路逐步推进。如图3所示,分组封装入数据帧,填写数据帧地址时,问题自然浮现出来:如果没有H2的MAC地址,就无法完成数据帧的封装,数据便无法发送至目标主机H2。这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结论:在一个网络内,主机网络适配器只处理数据帧,而非封装在其中的IP数据报,网络适配器识别的是MAC地址而非IP地址,再一次向学习者明确通信中MAC地址的作用。
该实例呼应学生前面的问题,打算仅用IP地址完成通信,遵循初学者的思路逐步推进。如图3所示,分组封装入数据帧,填写数据帧地址时,问题自然浮现出来:如果没有H2的MAC地址,就无法完成数据帧的封装,数据便无法发送至目标主机H2。这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结论:在一个网络内,主机网络适配器只处理数据帧,而非封装在其中的IP数据报,网络适配器识别的是MAC地址而非IP地址,再一次向学习者明确通信中MAC地址的作用。4 微课教学效果
本文编号:3280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28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