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NAT/PT的IPV6与IPV4转换网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19:24
  中国因特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9月,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38亿,也就是说,超过了美国整个国家人口总数,雄居世界第一!然而,互联网使用的32位二进制IPV4地址数总共才73650432个,而且,大部分分配给了美国。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网民数量均居全球第一的大国来说,IPV4地址缺口很大。IPV6是一个很好的互联网IP地址缺口解决方案。然而,实际情况是:基于IPV4的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投入了近20年,不可能让现行的IPV4网络设备一夜之间全部换成IPV6网络设备,只能逐步替换,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出现IPV4网络设备与IPV6网络设备共存的局面,也就存在一个两种设备如何通讯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业界开始较早,但一直没有停止过。到目前为止,有3种主流的解决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何改进这些方法中的缺点,使两个网络设备可以高效的进行通信,是一个相当有前景和有意义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IPV6协议的新特性,并与IPV4协议进行比较分析;针对IPV4和IPV6协议相互不兼容的特点,对IPV4至IPV6过渡必要性、过渡原则、过渡技术难点进... 

【文章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IPV4到IPV6的过渡方案
    2.1 协议分析
        2.1.1 IPV4分组报头结构
        2.1.2 IPV6分组报头结构及其特性
        2.1.3 ICMPV6协议
    2.2 IPV4与IPV6通信技术
        2.2.1 双协议栈技术
        2.2.2 隧道技术
    2.3 网络地址和协议转换技术(NAT-PT)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AT-PT相关技术分析
    3.1 TCP/IP协议的分层模型
    3.2 NAT-PT网关的结构
    3.3 NAT-PT改进前的分析
        3.3.1 传统的NAT
        3.3.2 双向的NAT
        3.3.3 双向NAT-PT
    3.4 地址转换技术的分析
        3.4.1 IPV4与IPV6报头间的转换
        3.4.2 ICMPV4与ICMPV6的转换
    3.5 协议转换(PT)技术的分析
    3.6 应用网关技术的分析
        3.6.1 DNS-ALG在IPV4端发起会话
        3.6.2 DNS-ALG在IPV6端发起会话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的NAT-PT技术
    4.1 传统转换网关结构
        4.1.1 地址映射表
        4.1.2 映射表地址池
        4.1.3 IPV4地址池
    4.2 关键的数据结构
        4.2.1 地址映射表
    4.3 地址映射表的相关操作
        4.3.1 建立地址映射表
        4.3.2 查找地址映射表
        4.3.3 修改删除地址映射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和结果分析
    5.1 OMNET++仿真平台
    5.2 转换网关仿真模型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DNS响应时间
        5.3.2 往返时延
        5.3.3 吞吐量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混合映射机制的Napt-Pt的研究与实现[J]. 陈行,陶军,吴强.  计算机科学. 2009(05)
[2]IPV4向IPV6过渡技术的研究[J]. 张颖,陈刚.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8(08)
[3]IPv4网络和IPv6网络互连技术[J]. 沈鑫剡,伍红兵,俞海英,龙瑞.  中国新通信. 2008(05)
[4]一种基于地址、协议转换方式的高性能IPv6/IPv4安全网关[J]. 陆音,石进,黄皓,谢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9)
[5]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综述[J]. 王晓峰,吴建平,崔勇.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6(03)
[6]IPv4/IPv6转换网关的SNMP代理设计与实现[J]. 刘大鹏,陈沫,王春峰.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6(01)
[7]IPv6协议及其过渡技术的安全问题[J]. 姚树宇.  现代计算机. 2005(12)
[8]一种快速IPv6路由查找方案[J]. 姚兴苗,李乐民.  计算机学报. 2005(02)
[9]一种基于NAT/PT的IPv6与IPv4转换网关[J]. 韩玲,段晓东,凌晓峰,曾志民.  计算机工程. 2004(14)
[10]一个加强的NAT-PT模型(英文)[J]. 曾立安,程朝辉,凌力.  软件学报. 2003(12)

硕士论文
[1]IPv6网络性能和过渡技术研究[D]. 孙莉.北京邮电大学 2007
[2]基于SOPC技术的IPv4/IPv6协议转换网关的研究与实现[D]. 刘外喜.暨南大学 2006
[3]IPv6路由器快速路径查找算法[D]. 华伟臣.四川大学 2006
[4]翻译网关NAT-PT及协议翻译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蒋晓彬.电子科技大学 2005
[5]基于NAT-PT技术的翻译网关的研究与实现[D]. 赵凯辉.东南大学 2005
[6]翻译网关(NAT-PT)的设计与实现[D]. 曾峰.电子科技大学 2005
[7]面向通信主机IPv6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D]. 钱静.电子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82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282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1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