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网络中信息传输共享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7-23 18:22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被引入互联网,用户对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网络仍然是个静态的仅仅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非智能网络,网络调节很大程度依赖人工优化,对于有可能出现的不良网络状态缺乏预见性。未来网络不仅仅要满足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可达性,还要满足不同类型服务在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实现应用的差异化对待。因此具有预见性和全局规划性的认知网络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认知网络在获取全网运行参数的前提下对网络性能做出评估和预测,进而做出相应调整,以使整个网络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实现网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要实现端到端性能最优的目标,认知网络必须感知网络全局环境,获取全网运行参数,因此,工作范围应包含整个网络,网络运行参数的获取传输共享是认知网络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本文首先从认知网络整体认知结构入手,将认知网络划分为感知参数获取、认知信息传递、智能决策、网络重构四个大的模块,并深入研究感知参数选取采集与认知信息传递两大模块,提出了网络参数获取的原则与方法,认知信息传递的要求与范围。最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认知网络传输共享系统,包括基于Linux内...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认知网络信息获取与传递研究必要性和重要性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第二章 认知网络下的感知信息获取与共享
2.1 认知网络的网络结构
2.2 认知网络分层感知
2.3 应用层服务类型感知
2.3.1 服务类型描述
2.3.2 服务类型获取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认知信息传输共享系统设计
3.1 总体方案设计
3.1.1 信息网络多域认知模型与方法
3.1.2 多域认知网络总体结构
3.2 模块设计
3.2.1 网络感知信息获取
3.2.2 多域认知信息传递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认知信息采集共享系统实现
4.1 服务类型感知子系统实现
4.1.1 基本设计与数据流程
4.1.2 内核空间的实现
4.1.3 用户空间的设计
4.2 认知信息传递机制实现
4.2.1 认知信息添加实现
4.2.2 认知信息添加策略
4.3 系统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网络概述[J]. 陈铮,滕颖蕾,张勇. 数字通信世界. 2010(05)
[2]城市车载Ad Hoc网络中丢包率与丢包因素的仿真分析[J]. 郭勋,杨扬,安建伟,米振强.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4)
[3]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多域认知[J]. 王金龙,龚玉萍,李玉川.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4]认知网络在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汶川地震后的思考[J]. 赵绍刚,李岳梦. 现代电信科技. 2008(09)
[5]netlink套接字在系统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 杜飞,刘心松,邱元杰,牟力. 微计算机信息. 2006(09)
[6]基于BPF和LIBPCAP库的包捕获应用系统的设计[J]. 钱丽萍,高光来,李亚萍. 电脑学习. 1999(06)
硕士论文
[1]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网络资源优化分配技术[D]. 韩涛.北京邮电大学 2009
[2]多跳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技术研究[D]. 马慧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
[3]认知无线电中的路由算法和协议设计[D]. 邓守峰.电子科技大学 2008
[4]基于Linux的高效包过滤技术研究[D]. 顾瑞春.内蒙古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9801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认知网络信息获取与传递研究必要性和重要性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第二章 认知网络下的感知信息获取与共享
2.1 认知网络的网络结构
2.2 认知网络分层感知
2.3 应用层服务类型感知
2.3.1 服务类型描述
2.3.2 服务类型获取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认知信息传输共享系统设计
3.1 总体方案设计
3.1.1 信息网络多域认知模型与方法
3.1.2 多域认知网络总体结构
3.2 模块设计
3.2.1 网络感知信息获取
3.2.2 多域认知信息传递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认知信息采集共享系统实现
4.1 服务类型感知子系统实现
4.1.1 基本设计与数据流程
4.1.2 内核空间的实现
4.1.3 用户空间的设计
4.2 认知信息传递机制实现
4.2.1 认知信息添加实现
4.2.2 认知信息添加策略
4.3 系统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网络概述[J]. 陈铮,滕颖蕾,张勇. 数字通信世界. 2010(05)
[2]城市车载Ad Hoc网络中丢包率与丢包因素的仿真分析[J]. 郭勋,杨扬,安建伟,米振强.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4)
[3]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多域认知[J]. 王金龙,龚玉萍,李玉川.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4]认知网络在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汶川地震后的思考[J]. 赵绍刚,李岳梦. 现代电信科技. 2008(09)
[5]netlink套接字在系统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 杜飞,刘心松,邱元杰,牟力. 微计算机信息. 2006(09)
[6]基于BPF和LIBPCAP库的包捕获应用系统的设计[J]. 钱丽萍,高光来,李亚萍. 电脑学习. 1999(06)
硕士论文
[1]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网络资源优化分配技术[D]. 韩涛.北京邮电大学 2009
[2]多跳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技术研究[D]. 马慧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
[3]认知无线电中的路由算法和协议设计[D]. 邓守峰.电子科技大学 2008
[4]基于Linux的高效包过滤技术研究[D]. 顾瑞春.内蒙古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9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29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