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智慧标识网络的安全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2 02:27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传统互联网静态、僵化的结构和专用安全设备具有较高的建设与维护成本,使其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层出不穷的安全威胁。智慧标识网络体系结构,提出“三层”、“两域”的概念,实现“身份与位置分离”、“控制与转发分离”、“资源与位置分离”等三重分离,可以灵活、动态地组合网络安全服务,满足用户复杂且多样化的安全服务需求。本论文基于智慧标识网络架构的安全服务框架,分别从安全服务层、资源适配层和数据转发层研究网络安全服务提供的关键技术,实现根据用户自定义的安全需求提供灵活、高效的安全服务组合。本论文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四点:(1)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的安全服务需求映射机制研究。由于从安全服务层到资源适配层需要解析模糊的用户安全需求,本机制采用模糊推理系统模型,基于人们对不同影响因素的主观看法对多个优化目标的主观评价共同进行解模糊处理,以期反映实际情景中用户抽象模糊的安全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匈牙利算法可以进一步确定安全服务组合的执行次序,进一步优化用户可获得的安全服务。原型系统验证了提出的安全服务链架构,性能评估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实现安全服务需求映射,优化效果和执...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1 国内外新型网络研究
        1.1.2 服务功能链相关技术研究
    1.2 基于智慧标识网络的安全服务框架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的安全服务需求映射机制
    2.1 引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相关工作
    2.2 安全服务链架构
    2.3 安全服务需求评价模型
    2.4 安全服务需求映射算法
        2.4.1 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的安全服务需求映射算法
        2.4.2 基于模糊加权法的安全服务需求映射算法
    2.5 系统测试与算法性能评估
        2.5.1 测试标准
        2.5.2 测试环境
        2.5.3 安全服务链部署测试
        2.5.4 安全服务需求映射算法测试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半马尔可夫过程的安全服务资源适配机制
    3.1 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相关工作
    3.2 安全服务链请求模型
        3.2.1 系统状态
        3.2.2 行为
        3.2.3 完成决策的预期时间
        3.2.4 系统报酬
        3.2.5 转移概率
    3.3 值迭代算法
    3.4 模型性能评估
        3.4.1 测试环境
        3.4.2 安全服务资源适配算法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优先级的安全服务规则协同机制
    4.1 引言
        4.1.1 研究背景
        4.1.2 相关工作
    4.2 安全服务规则模型
        4.2.1 安全服务规则描述
        4.2.2 安全服务规则异常
    4.3 安全服务策略自动部署
        4.3.1 安全服务策略自动部署YANG模型
        4.3.2 安全服务策略自动部署系统设计
    4.4 系统测试与算法性能评估
        4.4.1 测试环境
        4.4.2 安全服务策略自动部署原型系统测试
        4.4.3 安全服务规则异常消除机制测试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二进制粒子群的安全服务控制器部署机制
    5.1 引言
        5.1.1 研究背景
        5.1.2 相关工作
    5.2 分层安全服务链架构
    5.3 分层安全服务链模型
    5.4 安全服务控制器部署算法
        5.4.1 基于二进制粒子群的安全服务控制器部署算法
        5.4.2 基于贪婪的安全服务控制器部署算法
    5.5 仿真测试与算法性能评估
        5.5.1 测试环境
        5.5.2 多安全服务控制器部署算法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853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3853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c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