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6LoWPAN与IPv6互连的地址压缩改进方案

发布时间:2017-07-18 14:10

  本文关键词:基于6LoWPAN与IPv6互连的地址压缩改进方案


  更多相关文章: LoWPAN技术 报头压缩 短地址映射 mesh网络 数据传输效率


【摘要】:为解决6LoWPAN(IPv6over Low power WPAN)设备与IPv6网络通信时的地址压缩问题,研究了6LoWPAN报头压缩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短地址映射的改进压缩方案。6LoWPAN设备短地址由自身生成,IPv6网络节点短地址可由数据报中直接获取,避免了短地址注册、分配机制及地址冲突检测方法带来的开销,保证了短地址的唯一性。介绍了地址映射方法及地址映射表,详细阐述了设备处理流程及设计的路由地址通告和地址映射更新报文。性能分析表明,在传输负载较大,通信次数频繁的网络状况中,改进方案能有效减少报头开销,数据传输效率较6LoWPAN原方案有显著提高。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LoWPAN技术 报头压缩 短地址映射 mesh网络 数据传输效率
【分类号】:TP393.07
【正文快照】: 0引言IETF于2004年11月成立了6LoWPAN(IPv6overLow power WPAN)工作组,研究IPv6在IEEE 802.15.4网络上的应用方案。2007年,工作组发布了第一个6LoWPAN文档,提出了报文分片与重组,报文头部压缩,地址自动配置,网状路由协议,网络管理等数个优先研究目标[1]。6LoWPAN技术底层采用I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义君;钱志鸿;王雪;孙大洋;;基于6LoWPAN的物联网寻址策略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4期

2 苑乐;周华春;高德云;梁露露;;基于6LoWPAN的IPv6传感器网络报头压缩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7期

3 汪胡青;孙知信;徐名海;;物联网寻址关键技术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志鸿;王义君;;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1期

2 叶宇光;;一种IPv6协议栈剪裁改进方案[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9期

3 刘渊;王瑞智;杨泽林;;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23期

4 梁少刚;周小龙;;6LoWPAN边界路由器应用研究与实现[J];广东通信技术;2015年01期

5 王岳桦;;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析[J];电子制作;2015年10期

6 王平泉;罗红;孙岩;;面向物联网的多元标识映射模型[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3年10期

7 杨明刚;贾艳丽;;基于IPv6组播的M-FHM IPv6切换技术[J];物联网技术;2012年06期

8 徐向前;洪佩琳;薛开平;;基于地理极坐标网格的6LoWPAN网络寻址策略[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4年03期

9 缪剑峰;管有庆;;轻量级IPv6邻居发现协议及在网关中的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年10期

10 李亚明;刘陈;王辰;刘奇;刘德明;;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网络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义君;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与寻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郭雨齐;面向物联网的短距离传输频率及数据碰撞的检测与修复方法[D];吉林大学;2014年

3 程超;面向物联网的定位系统链路选择与分配[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吁玲;基于6LoWPANs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路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后嘉龙;基于距离约束判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迭代定位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杨晓桐;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低能耗网络协议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张荧;基于6LoWPAN技术的无线物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吴楠;一种树型结构的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王杨;一种LR-WPAN网络节能的路由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赵宝新;智能传感器的自适应感知和网络化接口研究与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8 路保辉;AMI通信系统及其数据安全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李振超;6LoWPAN路由协议研究与优化[D];郑州大学;2014年

10 刘光迪;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报头压缩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西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宏伟;牛延超;郜帅;张宏科;;一种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太网接入网关的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2 刘外喜;唐冬;胡晓;郑晖;;6LoWPAN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J];电信科学;2010年04期

3 钱志鸿;郭雨齐;侯金凤;王义君;;基于信道转换的蓝牙微微网之间同频干扰抑制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2期

4 霍宏伟;张宏科;郜帅;牛延超;;一种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6年02期

5 万年红;王雪蓉;;云信任驱动的物联网信息资源寻址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1年05期

6 王守信;张莉;李鹤松;;一种基于云模型的主观信任评价方法[J];软件学报;2010年06期

7 孔宁;李晓东;罗万明;阎保平;;物联网资源寻址模型[J];软件学报;2010年07期

8 王淑惠;谭清中;唐彦;肖亮;;IPv6是物联网最佳的寻址技术[J];数字通信;2011年03期

9 王雪;钱志鸿;胡正超;李奕男;;基于二叉树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J];通信学报;2010年06期

10 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宁;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勇;;地址与资源匹配模式的探讨[J];江苏通信;2010年06期

2 虞军伟;浅谈IPv6地址的无状态自动发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24期

3 ;MSN中的错误地址如何删除?[J];计算机与网络;2007年14期

4 靳慧云,谭建伟,苏博;互联网中IP地址的追查和确认[J];警察技术;2004年03期

5 ;ATM的地址[J];软件世界;1996年05期

6 杨志宏,牛立杰;动态IP地址的捕获及应用[J];软件世界;1999年04期

7 黄家贞;;别骗我!我知道你从哪儿来——如何查看QQ好友IP地址[J];电脑应用文萃;2002年06期

8 谭建伟,韩忠;IP地址在网络犯罪侦查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张耀辉;;ARP地址欺骗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平;;浅析IP地址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莉;朱秀丽;朱雪征;;地址与地址标准化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宗宏亮;;信息产业部ICP/IP地址信息备案管理系统应用分析[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秀清;于祯;;应用DSP的扩展地址处理中断的方法[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孙琼;解冲锋;冯明;;下一代互联网轻量级过渡技术及应用[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安宁;;IP地址盗用接口的快速定位模型[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淼;吕雅娟;苏劲松;李贤华;;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中文地址翻译方法[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7 周佳庆;李晓燕;陈珂;胡天磊;陈刚;;一种自学习的中文地址判重算法[A];第二十五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曦;帮你了解邮政基础地址库[N];中国邮政报;2004年

2 ;常德局地址库喜迎第一单[N];中国邮政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翌;“团购”IPv6[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N];人民邮电;2005年

5 河北 吴培森;巧取IP地址信息[N];电脑报;2003年

6 安徽 高飞;网络沟通的桥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小渔;MSN中的错误地址如何删除[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8 汪敏;谈IP地址自动修改的 功能移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9 汉风唐韵;用MAC地址拴住“你”[N];电脑报;2005年

10 郑木昌;如何提高名址匹配率[N];中国邮政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屠晓;英文地址图像识别与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心宇;中文地址识别系统中的地址表达与匹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卫娜;IPv6节点地址的分配模式研究与管理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鹏;BSS标准地址系统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简荣杰;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地址标准化模型的建立[D];云南大学;2015年

5 钟玲;基于字典驱动的小样本中文邮政地址识别[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彭大;山东联通IPv6网络演进方案及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孙召刚;下一代互联网通信协议的技术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8 任书明;IPv6主要技术与过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周龙;IPv6过渡技术可连通性及服务质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丁钰;IPv4/IPv6的过渡技术研究与试验[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8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558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