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的隐喻形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6 03:04
本文关键词:校园网的隐喻形态分析
【摘要】:隐喻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期,至今己有两千多年历史。亚里士多德将隐喻视为一种用于诗歌等文学作品的修辞表达。1980年Lakoff和Johnson发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从而使得隐喻研究进入新纪元。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属于纯语言范畴,也属于思维和认知的范畴,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用于修辞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学者对隐喻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文化模式。 研究校园网的隐喻形态,是对校园网本体的解析,也是在现代人文学科话语中关于校园网本体的理论塑模,本研究立足校园网的独特品质,通过新的理论话语,在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里重构校园网本体。 本文从校园网作为“物理校园的映射”、“文化理念的图示”、以及“现实校园的类比”三个方面入手,解析校园网是源于现实校园却高于现实校园,是现实校园空间和时间的延伸。 建构校园网本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研究者力图把校园网的存在归结为某种实体或某个抽象原则,然而本文试图通过挖掘“校园网的隐喻形态”,讨论校园网的本体。 隐喻是人类思维的起源,无论是在图示表达还是文字概念的表达,隐喻都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自己不可缺少的方式。校园网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隐喻在其创作和应用方面都有着“基源”的作用。 总之,校园网发展这一股潮流已经不可以忽视,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通过隐喻分析真正地融合校园网与现实校园,发展学校文化。
【关键词】:隐喻 校园网 映射 图示 类比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93.1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3
- 1.1 问题的提出8
- 1.2 校园网隐喻形态研究意义8-11
- 1.2.1 校园网隐喻形态的研究意义8-9
- 1.2.2 研究构想9-11
- 1.3 研究现状11-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2. 校园网中隐喻的界定13-23
- 2.1. 隐喻的定义13-16
- 2.1.1 汉语词典中隐喻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13-14
- 2.1.2 隐喻的学术定义14-16
- 2.2 隐喻的本质16-18
- 2.2.1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16-17
- 2.2.2 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17-18
- 2.2.3 隐喻的多学科研究18
- 2.3 隐喻产生的原因18-19
- 2.3.1 “语言贫困假说”18-19
- 2.3.2 “思维贫困假说”19
- 2.4 隐喻的特征19-20
- 2.5 校园网中隐喻20-23
- 3. 校园网:物理校园的映射23-29
- 3.1 背离还是融合:隐喻与“物理校园”23-25
- 3.2 幻象与知觉的完形25-29
- 4. 校园网:文化理念的图示29-38
- 4.1 物质文化的图示29-34
- 4.1.1 学校环境在校园网中的图示30-31
- 4.1.2 设施文化在校园网的中图示31-34
- 4.2 精神文化的图示34-38
- 4.2.1 校风在校园网中的图示34-36
- 4.2.2 教育观在校园网的中图示36-38
- 5. 校园网:现实校园的类比38-46
- 5.1 校园网作为“生活之窗38-40
- 5.2 校园网作为“发展之窗”40-43
- 5.3 校园网作为“教育之窗”43-46
- 6. 总结与展望46-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1
- 后记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2 梁亚娟;;回归生活世界——从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谈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4期
4 陈双阳;中国侠文化流变试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本文编号:574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57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