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高BDP网络加速网关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8-05 15:41

  本文关键词:高BDP网络加速网关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高带宽时延乘积 TCP HTTP 加速 透明代理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无线网络、高速网络以及卫星网络等高带宽时延(Bandwidthdelay Product)网络正在逐步成为主流网络。由于高带宽时延网络的固有特点,TCP/IP协议难以发挥常规广域网中的优良性能,基本的数据传输及上层应用受到较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为目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适用于高带宽时延网络的加速网关系统。该系统对高带宽时延网络的加速效果显著,支持透明方式部署,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易配置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带宽时延网络面临的具体性能问题,简要介绍了WEB缓存机制。然后针对典型的高带宽时延网络应用场景,讨论了加速网关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接着,基于TCP分割实现了TCP透明代理,测试比较了不同的拥塞避免算法,给出了TCP协议参数的调整优化方法,实现了TCP数据流的去重和压缩功能。接下来,讨论了WEB缓存代理的透明部署方式以及缓存配置和访问控制规则设置,并给出了一种层叠部署方案以实现连接的重用。最后,在特定高带宽时延网络环境中部署了该加速系统,并对其加速优化效果做了测试和分析。本文的核心是在高带宽时延链路两端部署加速网关,通过使用协议欺骗技术,将经过该链路的TCP连接切割为三段,相当于三个单独的TCP连接,位于两个加速网关之间的TCP连接完全受控,通过对该段TCP连接进行针对性地优化,就能提升高带宽时延网络的传输效率。对加速网关主机进行TCP协议参数优化和拥塞避免算法调整,可以使双向的TCP传输得到优化加速。TCP的流去重和流压缩,以及HTTP的资源缓存机制都是为了减少需要经过高带宽时延链路进行传输的数据量。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显著提高高带宽时延网络的传输效率,TCP整体加速比达1.5倍以上,HTTP访问在缓存命中时响应时间比能达到10倍。在本文的基础上,后续还可对该系统做多方面的改进,并增加对其它网络协议的优化支持。
【关键词】:高带宽时延乘积 TCP HTTP 加速 透明代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3.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符号对照表10-11
  • 缩略语对照表11-14
  • 第一章 绪论14-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15-16
  • 第二章 面临问题与相关技术16-22
  • 2.1 高BDP网络面临问题16-18
  • 2.1.1 窗口限制16-17
  • 2.1.2 累积确认17
  • 2.1.3 往返时延测量17-18
  • 2.1.4 序列号回绕18
  • 2.2 WEB缓存18-22
  • 2.2.1 缓存控制19-20
  • 2.2.2 缓存实施20
  • 2.2.3 WEB缓存系统20-22
  •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22-26
  • 3.1 需求分析22-23
  • 3.1.1 应用场景描述22
  • 3.1.2 功能要求22-23
  • 3.1.3 性能要求23
  • 3.2 概要设计23-26
  • 3.2.1 总体架构23-24
  • 3.2.2 功能描述24-26
  • 第四章 TCP加速设计与实现26-47
  • 4.1 TCP拥塞控制算法26-27
  • 4.2 TCP Spoofing技术27-36
  • 4.2.1 Split TCP27-31
  • 4.2.2 协议参数优化31-33
  • 4.2.3 拥塞避免算法选择33-36
  • 4.3 流去重设计与实现36-42
  • 4.3.1 数据去重技术36-37
  • 4.3.2 流去重37-39
  • 4.3.3 滚动检验和39-40
  • 4.3.4 缓存管理40-42
  • 4.4 流压缩设计与实现42-47
  • 4.4.1 数据压缩算法42-43
  • 4.4.2 流压缩实现43-47
  • 第五章 HTTP加速实现47-54
  • 5.1 系统环境准备47-48
  • 5.2 缓存设置48-49
  • 5.3 访问控制49-50
  • 5.4 透明代理50-51
  • 5.5 连接重用51-54
  • 第六章 部署和测试54-60
  • 6.1 测试环境部署54-56
  • 6.2 测试及结果56-60
  • 6.2.1 TCP加速代理测试56-58
  • 6.2.2 HTTP缓存服务测试58-60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作者简介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全保;;浅议网络数据传输和安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08期

2 曹京生;;N∶N网络数据传输技巧[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6年06期

3 许富龙;刘明;李建平;;延迟评估的车载自组织网络数据传输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03期

4 何东升;李宪彬;;3G网络数据传输应用[J];科技传播;2012年15期

5 董云耀;网络数据传输技术及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1年02期

6 ;网络数据传输创新纪录[J];科学之友(上旬);2013年01期

7 陈周国;蒲石;祝世雄;;匿名网络追踪溯源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年S2期

8 逄丽敏;构筑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环境[J];中国传媒科技;2004年04期

9 ;全局负载均衡流量 优化网络数据传输[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年03期

10 殷明哲;;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技术与防御[J];科技风;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路兰;杨洪勇;;互联网络模型及其抗毁性分析[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五分册)[东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2 李海江;;基于网络的工程CAD系统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朝霞 马莉 卫功兵;无线网络在梅钢产品跟踪与管理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2 ;智能化社区网络趋热[N];人民邮电;2000年

3 刘秀荣;欧盟投资研发LTE为4G打基础[N];人民邮电;2009年

4 ;如何方便可靠地接入VPN[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朱建军 编译;解密DSL的QoS[N];计算机世界;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振翔;机会网络数据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林文轩;认知无线网络中协作频谱感知策略与性能优化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卓越;复杂网络的拓扑生存性与数据传输相关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黄蓉;无线中继网络高能效资源管理和传输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罗霄翔;QoS驱动的现代服务业服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俊;DTN网络数据传输性能优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倪仲余;无线Mesh网络基于P2P的数据可靠通信技术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3 刘中山;高BDP网络加速网关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承林;网络数据传输接口设备——光猫的开发研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赵耀;基于编码的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算法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智;车载自组织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与交通信息感知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吴文博;基于SDH技术网络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富佳;基于网络能效的无线资源优化算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5年

9 洪融;基于CDMA2000 1X及EVDO网络的优化分析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王安;面向节能的移动网络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5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625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1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