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分享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力分享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
【摘要】:近些年,移动互联网产业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创新能力受到全球瞩目,移动互联网从2G时代进入到3G时代,并正向4G演进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网络带宽的提升、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的极大丰富,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制造商以及其他行业企业纷纷向移动互联网进行战略转型,试图抢占未来产业价值链的主导权。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商业模式也日趋开放。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用户基础、技术成熟度、产品丰富度和创新扩散度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细分客户群规模不大、行业应用发展不足、对其他行业的拉动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在商业模式上仍处于模仿、探索阶段。本文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探讨了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对基于能力分享下的商业模式的构建与优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具有较高指导意义,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首先,通过对商业模式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本文从基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两个维度将商业模式的定义进行了概括,重点研究了商业模式在对企业内外部关系、生产组织关系及本质方面的理论成果以及在企业盈利性、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等实践应用中的分析结论。本文把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归纳为商业模式的本质与核心功能,并进一步从竞争优势角度研究了企业的资源理论、能力理论和知识理论,从中注意到在企业合作中进行能力沟通与分享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次,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演进分析中,新引入了能力流概念,提出除了传统的产品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外,新时期的宽带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中,能力分享和能力流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能力分享主要包括市场能力、技术能力、组织能力等内容,能力流是价值流的来源和载体,能力流是随着价值链成员间的能力分享在价值网络中进行传递、吸收和转换,最终实现价值创造。本文对能力分享的博弈特征、动态博弈过程、Stackelber博弈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间进行能力分享的策略是博弈的纳什均衡。主导企业的投入和分享努力程度对其他企业的分享活动具有正向作用,企业在能力分享的动态博弈中,倾向于选择能力强、分享和传递效率高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前两部分内容建立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随后,在分析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内涵和功能的基础上,本文对能力分享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和管控模式是商业模式的三大实体构成,它承载了商业模式经营战略层面、策略与机制运营层面的内容,实现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三大功能。基于理论研究和商业模式的比较分析,结合电信运营商的产业发展环境及自身的能力、资源特点,本文构建了电信运营商的以“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产品”的移动互联网能力分享商业模式,并按照商业模式统一视图和能力分享的原则,对其实体构成的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管控模式进行了具体设计。此外,本文研究认为,电信运营商在能力分享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平台化的原则进行能力、资源整合,通过能力分享平台建立企业能力提升的闭环循环过程。 最后,本文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通过手机终端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如果互联网企业不能建立有效的模式和进行充分的能力分享、资源互补,则其发展效果与预期将相差较大。在对中国移动网络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经营的实证分析中,分析了不同能力因素对手机上网用户规模发展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性,运营商应该结合业务性质与特点合理投入能力资源,并协调发展各项能力。 本文的创新之处:(1)提出了能力分享对产业价值链合作的意义,采用动态博弈、主从博弈和决策均衡方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因子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能力因素对运营商业务经营的影响,在价值链理论中引入了能力流这一新概念,确立了能力分享的理论依据。(2)构建了核心功能与构成实体相互统一的商业模式结构体系,实现了商业模式主要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统一。(3)基于电信运营商视角构建了能力分享商业模式,实现了其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在核心内容、核心功能与具体承载实体的有机衔接,并对开放平台与适度管控的关系与机制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商业模式 能力分享 能力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1章 绪论15-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5-16
- 1.2 研究方案与论文框架16-18
- 1.3 创新之处18-19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19-43
- 2.1 商业模式研究综述19-30
- 2.1.1 商业模式的定义19-23
- 2.1.2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23-25
- 2.1.3 商业模式影响因素分析25-28
- 2.1.4 商业模式的特征及评价28-29
- 2.1.5 商业模式综述小结29-30
- 2.2 竞争优势相关理论30-37
- 2.2.1 产业组织理论31-32
- 2.2.2 企业资源理论32-33
- 2.2.3 企业能力理论33-34
- 2.2.4 企业知识理论34-35
- 2.2.5 竞争优势综述小结35-37
- 2.3 产业价值链相关理论37-43
- 2.3.1 价值链理论37-38
- 2.3.2 企业网络理论38-40
- 2.3.3 产业链与产业价值链40-41
- 2.3.4 产业价值链综述小结41-43
- 第3章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能力分享研究43-76
- 3.1 移动互联网产业概述43-46
- 3.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裂变与重构46-53
- 3.2.1 传统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46-48
- 3.2.2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重构及其特点48-51
- 3.2.3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价值分析51-53
- 3.3 产业价值链中的能力流分析53-59
- 3.3.1 能力组成及特点53-56
- 3.3.2 能力分享的内涵56-58
- 3.3.3 产业链不同主体的关键能力58-59
- 3.4 产业价值链中能力分享的博弈分析59-67
- 3.4.1 能力分享的博弈特征60-61
- 3.4.2 能力分享的博弈策略分析61-63
- 3.4.3 能力分享的一阶段动态博弈过程63-64
- 3.4.4 能力分享Stackelberg博弈分析64-67
- 3.5 基于网络能力提升的决策均衡分析67-72
- 3.5.1 问题的提出67
- 3.5.2 模型设计67-68
- 3.5.3 运营主体的决策均衡68-71
- 3.5.4 决策均衡分析71-72
- 3.6 能力分享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意义72-74
- 3.7 小结74-76
- 第4章 移动互联网能力分享商业模式研究76-104
- 4.1 商业模式的内涵分析76-77
- 4.2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功能分析77-83
- 4.2.1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功能77-79
- 4.2.2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统一视图79-81
- 4.2.3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实体构成81-83
- 4.3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实体构成中的能力分享83-85
- 4.4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分析85-95
- 4.4.1 产业价值链与商业模式的关系87-88
- 4.4.2 消费者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分析88-90
- 4.4.3 产业链主体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分析90-93
- 4.4.4 产业环境与技术发展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分析93-95
- 4.5 基于能力分享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构建方法95-102
- 4.5.1 能力分享对商业模式构建的作用95-96
- 4.5.2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建思路96-99
- 4.5.3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建内容99-102
- 4.6 小结102-104
- 第5章 电信运营商的能力分享商业模式构建104-125
- 5.1 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104-109
- 5.1.1 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概述104-105
- 5.1.2 I-mode与APP Store商业模式比较105-109
- 5.2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构建109-123
- 5.2.1 电信运营商的产业发展环境109-112
- 5.2.2 移动互联网能力分享商业模式设计112-121
- 5.2.3 电信运营商的能力分享与能力提升121-123
- 5.3 小结123-125
- 第6章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实证分析125-142
- 6.1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效果分析125-136
- 6.1.1 假设及模型提出125-127
- 6.1.2 数据选取及研究方法127-128
- 6.1.3 因子分析128-131
- 6.1.4 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31-135
- 6.1.5 研究发现与建议135-136
- 6.2 中国互联网企业手机终端市场进入分析136-141
- 6.2.1 产业价值链及定位分析136-138
- 6.2.2 商业模式分析138-139
- 6.2.3 市场进入中的能力分析139-141
- 6.3 小结141-142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142-146
- 7.1 研究的内容与结论142-145
- 7.2 未来的研究展望145-146
- 参考文献146-152
- 致谢152-1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高广;吕廷杰;;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纪慧生;陆强;王红卫;;基于价值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陈文基;忻展红;申志伟;;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商业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锡秋,席酉民;企业能力缺陷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3期
5 卢福财,胡平波,黄晓红;交易成本、交易收益与网络组织效率[J];财贸经济;2005年09期
6 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年09期
7 吕鸿江;刘洪;;基于匹配视角的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唐守廉,郑丽,王江磊;电信产业价值链的演变和价值网络[J];电信科学;2003年09期
9 姚群峰,孔祥东;3G移动数据业务商业运营模式初探[J];电信科学;2004年07期
10 张其翔;赵欣艳;吕廷杰;;电信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其评价方法[J];电信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永言;商业模式理论与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胡涛;三网融合视角下我国广电运营商的TIMES融合运营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殿伟;基于价值网理论的电信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晓明;基于价值共赢的电信商业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康飞;我国国有电信业竞争对移动网络投资及效率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陈文基;商业模式研究及其在业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6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72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