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游走控制的多层网络安全访问实现
本文关键词:蚁群游走控制的多层网络安全访问实现
【摘要】:传统的入侵检测技术采用基于7层标准模型的检测方法,对普通入侵数据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但随着入侵数据的日益模糊化,传统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严重下降。提出一种基于蚁群游走的多层网路安全访问,将系统分为系统层、主机层、服务层的多层模型,然后将网络系统中的节点等效为蚁群单元,采用蚁群游走算法的随机适应性对入侵系统的数据进行检测,采用6元入侵数据进行系统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算法能很好地检测入侵系统的多种非法数据,算法稳定性好,鲁棒性强,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关键词】: 蚁群游走算法 多层网络 入侵检测 鲁棒性
【分类号】:TP393.08
【正文快照】: 0引言信息网络安全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离开了安全保护机制,信息化,网络化将无从谈起。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入侵技术的逐步提高对入侵检测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入侵技术多样化、入侵数据隐藏深度化、入侵频繁化,伪装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亚周;高德远;高翔;;模糊聚类分析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杨云;宓佳;党宏社;;嵌入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年01期
3 朱映映;吴锦锋;明仲;;基于网络事件和深度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研究[J];通信学报;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莹;;浅析数据挖掘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9期
2 冯馨;;基于监控工具与入侵检测的实时通讯以防治蠕虫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15期
3 张亚东;梁高翔;;使用聚类方法分析IP报文特征[J];光盘技术;2006年03期
4 贾善德;;基于入侵检测技术的计算机数据库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6期
5 高玉喜;;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6期
6 黄颖;;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应用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7期
7 肖会敏;梁高翔;;模糊评价法对局域网服务性能的综合评价[J];河南科学;2008年12期
8 黄艳秋;;IA-SVM算法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年01期
9 鞠秋文;;PSO-SVM算法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年04期
10 刘韬;皮国强;;人工免疫算法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1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锦光;基于GEP-CPN的可信网络终端行为聚类模型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孙金伟;一种改进的Snort入侵检测系统[D];燕山大学;2012年
3 曹宏丽;入侵检测技术在微机监测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4 田源;基于异常的Android手机系统入侵检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郭亚周;人工免疫技术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许海峰;基于粗糙集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黄敬召;基于链路层无线入侵检测在税务网络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8年
8 熊雅;基于模糊聚类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孙丙腾;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廖泉清;高性能入侵检测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仵博;刘兴东;吴敏;;基于GSM的通用远程报警控制器的研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08期
2 李毅;李连云;张伟宏;张晓先;郑果;李健;;Bootloader面向不同结构Flash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8年04期
3 张家超;;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设计IDS的检测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8年03期
4 徐明,陈纯,应晶;一个两层马尔可夫链异常入侵检测模型(英文)[J];软件学报;2005年02期
5 刘衍珩;田大新;余雪岗;王健;;基于分布式学习的大规模网络入侵检测算法[J];软件学报;2008年04期
6 杨智君;田地;马骏骁;隋欣;周斌;;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年12期
7 兰景英;王永恒;;Snort研究及BM算法改进[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年09期
8 于银涛;赵昕;乔丽萍;;SDRAM存储器的交错机制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年21期
9 曾敏;李峰;;嵌入式数据包捕获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07期
10 翟光群;陈向东;胡贵江;;蜜罐与入侵检测技术联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2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秀婷;基于Snort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实现及其改进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培杰;智能多层网络降低存储成本[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年09期
2 江雪敏;李彤岩;;WDM光网及多层网络生存性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7年09期
3 何志义;霍晓莉;史凡;;多层网络的保护机制研究[J];中国新通信;2005年12期
4 甄翠明;黄金春;;利用多层网络连接提高公网Web服务器安全性[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骆德汉,吴新胜;基于现场总线的卷烟生产多层网络控制系统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5年03期
6 陈国新,张承福;一种快速分类的神经元网络算法[J];计算物理;1995年02期
7 崔延军;李健;杨爱平;顾婉仪;;智能光网络多层生存性技术[J];量子电子学报;2007年02期
8 阮玲英;应用MATLAB设计神经网络[J];电脑学习;2005年04期
9 宋鸿升,吴耀辉,顾畹仪;多层网络中的生存性策略[J];光通信技术;2004年04期
10 刘丁;;递归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庆云;李树丞;李林;李信儒;;多层网络与局部连接[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2 虞红芳;李乐民;;IP/MPLS-over-WDM的网络生存性[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卓军;于彭;;消费品伤害形成机理的多层网络模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丁;;组合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方法[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侯媛彬;韩崇昭;;采用CMAC网学习非线性函数[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王科俊;战兴群;金鸿章;李国斌;;故障诊断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中知识获取的实现[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7 王永骥;张晓兰;徐桂英;涂健;;感知器网络的超线性收敛学习算法研究[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8 王太勇;李书明;张丰春;李韦;曾子平;;基于函数型连接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叶观宝;赵建忠;司明强;徐超;高彦斌;白航;;人工神经网络在高速公路沉降预测中的应用[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翔;薛建国;汪静;;多层安全架构模型保障北京烟草中的应用[A];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皓迪;多层网络测试平台助力城域网[N];通信产业报;2002年
2 ;多层网络 从容存储[N];人民邮电;2003年
3 蓝天;多层网络从容存储[N];科技日报;2003年
4 李治国 班鸿运 化红军 赵鹏举 李 涛;上蔡民政工作极力关注弱势群体 禹州社会保障精心构筑多层网络[N];河南日报;2003年
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刘宏利;宽其道,畅其流[N];通信产业报;2008年
6 本刊记者 张孟宇;趋势科技EPS-5强势登陆中国[N];证券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朱杰;Array让网络应用更流畅[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8 记者 罗赛军;思科进军网络存储[N];计算机世界;2003年
9 米笑;NetTest:重新诠释网络测试概念[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系统管理吸引投资者视线[N];网络世界;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苏扬;多层通信网络业务流疏导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夏虎;移动社交网络结构和行为研究及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邓歆;光传送网告警相关性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张会彬;光传送网的资源优化和约束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张会彬;光传送网的资源优化和约束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华楠;智能光网络的拥塞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郑巍;基于蚁群优化的网络路由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志辉;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刘锦华;基于“下一跳代价递减”准则的IP快速重路由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志媛;面向业务的多层网络区分生存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韩歧仿;基于多层网络的水泥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江雪敏;WDM光网络及多层网络生存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孙罡;多层网络生存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小青;基于多层网络的集群核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凌惜沫;光传送网资源规划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闫杨;基于测量的域间P2P流量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张海;集群核心企业竟争优势获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徐文婷;IP(MPLS)/SDH/WDM光网络中静态业务联合选路与资源优化算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曹卉;智能光网络数据流动态管理及生存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8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738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