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面向NP-5网络处理器的多链路负载均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9-07 00:05

  本文关键词:面向NP-5网络处理器的多链路负载均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处理器 等价路由 聚合接口 负载均衡


【摘要】: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人们与网络的关系日益紧密,生活中处处有互联网的存在。相关技术也是飞速发展,变化的很快。对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来说,他们使用的网络设备除了要求有高性能,能转发大量的数据报文,同时还要求设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处理器同时兼顾性能与灵活性两个方面,用网络处理器作为高端的路由器的转发引擎已经成为了主流。路由器的核心功能是转发数据报文,高端设备对于转发的性能、规格与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多链路负载均衡技术同时提高转发的规格与可靠性,消除了一些来自链路层技术的制约。使得发往一个目的地的报文能够超出一条链路的带宽的限制,最多能使用这多条链路的总带宽来进行报文转发。本文实现了以EZchip公司的NP-5网络处理器作为转发引擎的路由器中的多链路负载均衡系统,包括两种多链路技术,一是等价路由,二是由链路聚合形成的聚合接口,在高端的路由器上实现了当存在多可用链路的情况下,利用这些可用链路,进行负载均衡的转发。同时还实现了用不同带宽的链路转发报文时按照带宽比分配流量,使得路由器能用于更多的场景。本文将系统分为两个大的模块,NP驱动模块维护表项,数据报文转发模块处理报文。利用NP-5芯片提供的NP-5芯片的操作接口与NP-5芯片的开发工具,实现了将控制信息下刷置NP-5芯片之中,然后用表项指导对报文的转发处理。使用modulo-n hash算法作为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很简单,算法开销比较小,同时算法以“流”为最小粒度进行负载均衡,并且算法的表现比较好,分担的比较均匀。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最后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满足预期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要求,符合最初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网络处理器 等价路由 聚合接口 负载均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3.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项目来源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8-9
  •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路由器技术体系现状9-10
  • 1.2.2 多链路负载均衡技术研究现状10-11
  • 1.2.3 网络处理器的研究现状11-12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12-14
  • 第2章 多链路负载均衡系统的需求分析14-17
  • 2.1 多链路负载均衡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14-15
  • 2.2 多链路负载均衡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15-16
  • 2.3 本章小结16-17
  • 第3章 多链路负载均衡系统的总体设计17-31
  • 3.1 路由器架构17-24
  • 3.1.1 路由器硬件架构17-18
  • 3.1.2 NP-5 网络处理器18-21
  • 3.1.3 数据报文转发流程21-24
  • 3.2 系统模块划分与各模块设计24-28
  • 3.2.1 系统模块划分24-25
  • 3.2.2 NP驱动模块25-26
  • 3.2.3 数据报文转发模块26-28
  • 3.3 Modulo-n Hash算法28-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第4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31-53
  • 4.1 NP驱动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31-39
  • 4.1.1 基本转发31-34
  • 4.1.2 等价路由转发34-36
  • 4.1.3 聚合接口转发36-39
  • 4.2 数据报文转发模块39-52
  • 4.2.1 TOPpreparse子模块39-42
  • 4.2.2 TOPparse子模块42-45
  • 4.2.3 TOPsearchⅠ子模块45-48
  • 4.2.4 TOPresolve子模块48-51
  • 4.2.5 TOPsearchⅡ子模块51
  • 4.2.6 TOPmodify子模块51-52
  • 4.3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多链路负载均衡系统测试53-67
  • 5.1 测试方案53-54
  • 5.1.1 测试方法53
  • 5.1.2 测试范围53
  • 5.1.3 测试环境53-54
  • 5.2 等价路由转发负载均衡测试54-62
  • 5.3 聚合接口转发负载均衡测试62-65
  • 5.4 等价路由与聚合接口结合的负载均衡测试65-66
  • 5.5 测试结论66
  • 5.6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73
  • 个人简历73


本文编号:806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806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5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