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基于DAA和TLS的匿名远程证明协议

发布时间:2017-09-14 00:40

  本文关键词:基于DAA和TLS的匿名远程证明协议


  更多相关文章: 可信计算 可信平台模块 远程证明 安全传输层协议 直接匿名证明


【摘要】:为了解决使用直接匿名证明方法进行远程证明易受伪装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匿名证明和安全传输层协议(TLS)的匿名远程证明协议.使用可信平台模块,完成平台配置和匿名身份的度量并生成签名信息;改进身份认证和证书校验机制,并使用TLS协议的扩展消息传输远程证明内容;结合匿名证明、完整性报告和密钥协商机制设计总体协议,从而在交互双方构建出匿名认证的可信信道.分析表明:改进方案满足身份认证的不可伪造性、匿名性、可控的可链接性和不可克隆性,能够抵御重放攻击和伪装攻击,且设计的协议兼容扩展的TLS协议架构,便于部署.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可信计算 可信平台模块 远程证明 安全传输层协议 直接匿名证明
【基金】: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资助项目(354021535)
【分类号】:TP393.08
【正文快照】: 为了解决来自于微机终端的安全隐患,可信计算组织(TCG)提出了可信计算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关标准从计算机体系结构上入手解决安全问题[1].可信计算与传统安全体制的最大不同在于可信计算是以硬件安全芯片即可信平台模块(TPM)为信任根,保证整个计算平台的安全和可信[2].网络中的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昌祥;张焕国;冯登国;曹珍富;黄继武;;信息安全综述[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2 杨力;张俊伟;马建峰;刘志宏;;改进的移动计算平台直接匿名证明方案[J];通信学报;2013年06期

3 张大伟;韩臻;蒋逸尘;杜晔;黎妹红;;基于便携式可信模块的可信信道协议(英文)[J];中国通信;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承学;申斌;胡娜;;浅析可信计算技术及其发展[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年01期

2 耿秀华;韩臻;金砺;彭双和;;可信计算平台在信任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马卓;马建峰;杨超;杨力;;无线环境下的可信网络连接协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刘明辉;辛阳;杨义先;李忠献;;基于直接匿名认证的Card-not-Present支付系统[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韩磊;韩臻;刘吉强;;一种基于便携式可信模块的多平台应用方案[J];保密科学技术;2010年01期

6 韩凤英;朱从旭;;数字水印技术综述[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刘景红;朱俊东;;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管理[J];档案;2009年04期

8 任爱芝;;基于ARM的可信嵌入式系统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年20期

9 谷大伟;王玉华;侯志强;;基于网络计算的可信环境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28期

10 曹霆;王燕兴;;基于可信计算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明;裘杭萍;杨飞;刘勇;;基于可信分布式系统的可信认证技术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2 缪嘉嘉;温研;张东戈;冷健;;基于可信隔离运行环境的信息资产保护系统[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3 张帆;桑永宣;游林;;完整性条件下传递无干扰模型[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王雄;娄嘉鹏;庞岩梅;;“网络安全”课程群构建的思考[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5 汪京培;孙斌;钮心忻;杨义先;;基于可信建模过程的信任模型评估算法[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信息技术与安全专题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向阳;数字图像隐写检测关键问题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后珍;扩展MQ密码体制的构造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黄文超;移动自组网下可信路由及其形式化建模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李国波;认证与恢复统一的自嵌入水印算法及其拓展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彭维平;基于可信平台的数据泄漏防护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宋成;可信计算平台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杨力;无线网络可信认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邱罡;可信系统保护模型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姜伟;基于攻防博弈模型的主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赵建杰;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分析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峰;基于移动GIS的施肥推介系统研究与开发[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窦增杰;可信机制逆向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禹;可信平台模块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马世敏;基于可信计算的内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玉颖;基于身份的指定验证者签名方案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任伟超;移动IP协议中的安全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于培;可信计算信任链传递机制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志鹏;嵌入式可信签名终端软件栈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漆佑军;嵌入式可信签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磊;可信网络连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火旺,王戟,董威;高可信软件工程技术[J];电子学报;2003年S1期

2 孟庆树,张焕国,王张宜,覃中平,彭文灵;Bent函数的演化设计[J];电子学报;2004年11期

3 肖国镇;卢明欣;;DNA计算与DNA密码[J];工程数学学报;2006年01期

4 陶仁骥,陈世华;一种有限自动机公开钥密码体制和数字签名[J];计算机学报;1985年06期

5 张焕国,冯秀涛,覃中平,刘玉珍;演化密码与DES的演化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3年12期

6 林闯,彭雪海;可信网络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5年05期

7 曹珍富;薛庆水;;密码学的发展方向与最新进展[J];计算机教育;2005年01期

8 唐文,陈钟;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主观信任管理模型研究[J];软件学报;2003年08期

9 冯登国;国内外密码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学报;2002年05期

10 张焕国;罗捷;金刚;朱智强;余发江;严飞;;可信计算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焕国;覃中平;刘毅;韩永桥;;一种新的可信平台模块[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10期

2 张焕国;李晶;潘丹铃;赵波;;嵌入式系统可信平台模块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年07期

3 周帆;;嵌入式系统可信平台模块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2年07期

4 王亚民;李颖;;可信平台模块在云计算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07期

5 廖娜;;嵌入式系统可信平台模块的构建分析[J];电子测试;2013年08期

6 庞天丙;;嵌入式系统可信平台模块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18期

7 陈军;肖政;侯紫峰;韦卫;;一种基于可信平台模块的远程证实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6期

8 詹静;张焕国;徐士伟;向,

本文编号:846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846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6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