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体特征的社交僵尸网络检测方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群体特征的社交僵尸网络检测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社交僵尸账号 社交僵尸网络 社交网络 数据挖掘
【摘要】:攻击者通过在社交网络中部署由大量社交僵尸账号组成的社交僵尸网络,对社交网络进行渗透,严重危害了社交网络和用户的信息安全.我们首次提出一种基于群体特征的社交僵尸网络检测方法.提取社交僵尸网络中账号注册时间集中、昵称相似和活跃时间一致3个群体特征,结合数据挖掘算法,设计一种社交僵尸网络的检测方法.在对新浪微博中48万个账号的检测实验中,检测出多个社交僵尸网络,共包含6 899个社交僵尸账号.较低的漏报率和误报率表明该方法对于社交僵尸网络和僵尸账号的检测是可行和有效的.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
【关键词】: 社交僵尸账号 社交僵尸网络 社交网络 数据挖掘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481,6130323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122089)资助
【分类号】:TP393.08
【正文快照】: 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s,OSNs)在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模拟现实生活,建立社会网络或社会关系的平台.Facebook、Twitter、人人、微博等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以新浪微博为例,截止2012年底用户量已有3.27亿,微博逐渐成为人们讨论时事、分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滨兴;崔翔;王威;;僵尸网络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年08期
2 王天佐;王怀民;刘波;史佩昌;;僵尸网络中的关键问题[J];计算机学报;2012年06期
3 闫幸;常亚平;;微博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裕辉;李奕楠;;基于新浪微博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陈红岩;樊鹏;;微博营销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6期
3 汪松松;;基于云计算理论的“三农”信息平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6期
4 马静;徐晓林;;政务微博问责泛在化研究[J];电子政务;2013年01期
5 蒋鸿玲;邵秀丽;李耀芳;;基于MapReduce的僵尸网络在线检测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7期
6 张幼麟;;基于僵尸网络分类的防御技术[J];计算机安全;2013年08期
7 胡洪彬;;中国高校微博的发展现状与完善策略——基于18所“985”高校微博案例的调查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李沛沛;;微博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3年23期
9 陈灼;;灾难舆情趋向分析——以“尤特”水灾民众微博为例[J];东南传播;2013年12期
10 陈艳红;宗乾进;袁勤俭;;国外微博研究热点、趋势及研究方法:基于信息计量学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文瑛;王洪伟;;基金管理企业微博营销策略的选择研究——以J公司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卢华玮;面向可信计算的分布式故障检测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宋礼鹏;网络病毒动态交互模型及防御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3 史建焘;P2P文件共享系统安全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史文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面向取证的安全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蒋鸿玲;基于流量的僵尸网络检测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李霞;微博仪式互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王建东;微博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柳;微博营销对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治起;僵尸网络命令控制信道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杨萍;自媒体时代微博公益传播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鹿美子;开心网群组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任晓霞;基于企业微博的顾客参与感影响机理实证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6 廖海庆;基于聚类分析的IRC僵尸网络检测系统研究及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彭晨希;校园微博客产品心理评价与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许筠芸;移动微博客户端用户发布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段磊;面向网络广告定向的微博中心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甜甜;基于微博传播的新媒体接受与使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年02期
2 陈萍;;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热”[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3 王海龙;龚正虎;侯婕;;僵尸网络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年12期
4 王威;方滨兴;崔翔;;基于终端行为特征的IRC僵尸网络检测[J];计算机学报;2009年10期
5 诸葛建伟;韩心慧;周勇林;叶志远;邹维;;僵尸网络研究[J];软件学报;2008年03期
6 平亮;宗利永;;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以Sina微博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0年06期
7 诸葛建伟;韩心慧;周勇林;宋程昱;郭晋鹏;邹维;;HoneyBow:一个基于高交互式蜜罐技术的恶意代码自动捕获器[J];通信学报;2007年12期
8 夏雨禾;;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润恒;大规模网络中僵尸网络分析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永亮;结构化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吴敏;基于微博的媒体营销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丽芳;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利香;;僵尸网络传播模式分析和防治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徐原;;恶意代码数量激增 警惕其传播扩散[J];信息网络安全;2009年03期
3 蔡彬彬;赵巍;;国际互联网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僵尸网络[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4 蔡敏;;僵尸网络流的识别[J];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04期
5 王明华;;网络安全波澜不惊[J];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04期
6 于晓聪;董晓梅;于戈;秦玉海;;僵尸网络在线检测技术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朱帆;;僵尸网络检测和防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2期
8 张洁;;基于P2P的僵尸网络的检测技术[J];商场现代化;2011年03期
9 李基初;唐俊;;基于多智能体社会的僵尸网络协同防御模型[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年03期
10 陈周国;;僵尸网络分析及其防御[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隽;童峥嵘;;浅谈“花生壳”在僵尸网络检测系统中的妙用[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蔡隽;童峥嵘;;浅谈僵尸网络及其检测方案的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威;;DNS放大攻击的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4 杨明;任岗;张建伟;;浅谈僵尸网络[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韩心慧;郭晋鹏;周勇林;诸葛建伟;曹东志;邹维;;僵尸网络活动调查分析[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金双民;段海新;郑辉;;IRC僵尸网络控制端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周勇林;崔翔;;僵尸网络的发现与对策[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诸葛建伟;韩心慧;叶志远;邹维;;僵尸网络的发现与跟踪[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季大臣;刘向东;;Botnet网络组织机制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斌斌;僵尸网络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俊;在线社会网络上SPAM行为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蒋鸿玲;基于流量的僵尸网络检测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史文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面向取证的安全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余俊丰;Web程序与数据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高见;基于P2P的僵尸网络及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坛首;僵尸网络攻击模拟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陈曦;微博社交僵尸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3 原志超;P2P僵尸网络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陈兆冲;僵尸工具类恶意代码的检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吴玲;蠕虫型僵尸工具的传播模型及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满萍;受控僵尸网络攻击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李金良;僵尸网络及其防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姜一川;低交互恶意软件捕获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刘彬斌;一种僵尸网络的拓扑分析及反制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吴海飞;基于异常检测方法检测僵尸网络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0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94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