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TCP在海洋互联网中的应用仿真研究
本文关键词:Semi-TCP在海洋互联网中的应用仿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互联网 Semi-TCP 逐跳拥塞控制 船舶自组网 岸基网
【摘要】:海洋互联网是为海上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的网络。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海洋互联网必须是一个大型协作的无线网络,如包含船舶自组网(例如用工业型IEEE802.11)、岸基网(如基于IEEE802.16的WiMAX)等网络。由于网络的连通性、端到端时延及丢包率等方面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造成对网络拥塞状态的误判,这使得传统网络上使用的传输层控制协议TCP无法适用于海洋互联网。Semi-TCP的提出有效改善了对于拥塞误判的不足,它将原来将拥塞控制功能从传输层下放到数据链路层实现了逐跳拥塞控制,彻底避免了对网络拥塞状态的误判,加快了对拥塞的控制速度。到目前为止,Semi-TCP的研究仅仅针对的是小型移动无线自组织网络,缺乏对海洋互联网这样大型无线移动机会性网络的研究。所以本文先分析两种已经被提出过的针对IEEE802.11的Semi-TCP拥塞控制算法,即基于RTS/CTS的Semi-TCP和基于链路层ACK的Semi-TCP,分别在仿真平台进行了实现和性能测试,根据仿真结果找出了不足并据此提出了改进算法,提高了算法对于暴露终端等问题的解决效率,降低了对信道资源的浪费;同时还提出了针对IEEE802.16的基于带宽请求BWR的Semi-TCP拥塞控制算法,实现了逐跳拥塞控制,在仿真平台进行了实现和性能测试;文章最后对两种类型的网络进行了联合测试,验证算法的性能。以上研究工作均在EXata仿真平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Semi-TCP在海洋互联网上的应用能有效的提升网络性能。
【关键词】:海洋互联网 Semi-TCP 逐跳拥塞控制 船舶自组网 岸基网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3.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海洋互联网概述9-11
- 1.1.1 海洋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9-10
- 1.1.2 海洋互联网与无线自组织网络10-11
- 1.2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拥塞控制概述11-14
- 1.2.1 端到端拥塞控制11-12
- 1.2.2 自组织无线网络TCP性能分析12-13
- 1.2.3 逐跳拥塞控制13-14
- 1.3 Semi-TCP拥塞控制算法思想介绍14-15
- 1.4 论文组织与贡献15-17
- 第二章 船舶自组网中Semi-TCP的实现17-34
- 2.1 基于RTS/CTS的Semi-TCP拥塞控制算法17-29
- 2.1.1 RTS/CTS握手协议概述17-18
- 2.1.2 算法基本思想介绍18-20
- 2.1.3 算法性能改进措施20-24
- 2.1.4 性能评价参数24
- 2.1.5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24-26
- 2.1.6 仿真结果分析26-29
- 2.2 基于MAC层ACK的Semi-TCP拥塞控制算法29-31
- 2.2.1 算法基本思想介绍29-30
- 2.2.2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30
- 2.2.3 仿真结果分析30-31
- 2.3 两种拥塞控制算法对比31-33
- 2.3.1 算法实现差异分析31-32
- 2.3.2 算法性能对比及分析32-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岸基网中Semi-TCP的实现34-47
- 3.1 IEEE 802.1634-37
- 3.1.1 IEEE 802.16的媒体介入控制34-35
- 3.1.2 IEEE 802.16和IEEE 802.11信道竞争方式比较35-36
- 3.1.3 IEEE 802.16无线网络Semi-TCP算法实现分析36-37
- 3.2 基于带宽请求BWR的Semi-TCP拥塞控制算法37-43
- 3.2.1 算法基本思想介绍37-39
- 3.2.2 拥塞门限的选取和基站带宽资源分配算法39-40
- 3.2.3 上行传输算法流程40-42
- 3.2.4 下行传输算法流程42
- 3.2.5 适用于Semi-TCP的带宽请求42-43
- 3.3 岸基网Semi-TCP性能测试43-46
- 3.3.1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43-44
- 3.3.2 仿真结果分析44-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船舶自组网与岸基网间Semi-TCP联合测试47-55
- 4.1 边界节点47
- 4.2 拥塞判定标准以及门限值的设置47-48
- 4.3 船舶自组网和岸基网Semi-TCP联合测试48-53
- 4.3.1 整体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48-49
- 4.3.2 仿真结果分析49-53
- 4.4 本章小结53-55
- 结论55-56
- 一、 论文工作总结55
- 二、 下一步工作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160-62
- 附录262-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3-64
- 致谢64-65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淼,吴建平,林闯;互联网端到端拥塞控制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02年03期
2 沈伟,冯瑞,邵惠鹤;一种新的基于显式速率反馈的TCP拥塞控制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3年02期
3 包骏杰,王刚,李波;TCP拥塞控制综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代丽娴;TCP拥塞控制及其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年09期
5 宁相军;桂志波;;以端节点为中心的TCP拥塞控制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6年02期
6 潘矜矜;杨小劲;;TCP拥塞控制方法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6年08期
7 樊茂;许中华;;TCP拥塞控制及其流量微分方程模型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刘拥民;;TCP拥塞控制技术初探[J];信息技术;2007年01期
9 杨金山;李海颖;;拥塞控制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高文宇;李绍华;;TCP拥塞控制研究综述[J];信息技术;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朱磊;;应用控制理论对TCP拥塞控制进行建模分析[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金镝;王晓川;金士尧;;基于模糊理论的网络系统拥塞控制研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3 袁国方;杨贵斌;梁策;;不同仿真环境下TCP拥塞控制特性研究[A];虚拟运营与云计算——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杨洪勇;张福增;张嗣瀛;;互联网的自适应拥塞控制主对偶算法[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陈元琰;胡江伟;罗晓曙;苏聪;;基于最优化流控的TCP拥塞控制改进算法MReno[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东辉;王庆辉;魏立峰;;Ad hoc无线网络中的拥塞控制研究[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严彬;熊伟清;程美英;叶青;;基于拥塞控制的多种群二元蚁群算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卢利琼;罗晓曙;陈元琰;蒋品群;;高带宽时延乘积网络中几种拥塞控制端算法的比较分析[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张舒;徐鉴;;两时滞诱发的Internet拥塞控制模型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10 郭省力;秦忠兰;;IP网络中的拥塞控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N];人民邮电;2000年
2 聂荣 雷振明;NGN传输协议的研究[N];人民邮电;2003年
3 清华大学 程鹏 林闯 戴琼海 吴秋峰;组播中的拥塞控制[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英智;基于公式的拥塞控制机制[N];计算机世界;2001年
5 林闯 罗万明;TCP 基于窗口的端到端的拥塞控制机制[N];计算机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大为;互联网拥塞控制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及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罗万明;支持服务质量QoS的拥塞控制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1年
3 詹振球;互联网拥塞控制系统稳定性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玉良;互联网拥塞控制系统的非线性稳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赵永祥;端到端拥塞控制的强制实施及多流控制器[D];北方交通大学;2001年
6 杨晓萍;TCP拥塞控制和区分服务队列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拥民;下一代Internet拥塞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任立勇;面向网络QoS的拥塞控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9 章淼;互联网端到端拥塞控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叶晓国;基于主动网络的多播拥塞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铁;基于FAST TCP拥塞控制分析与改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斌;SCPS-TP协议中拥塞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唐琳;内容中心网络拥塞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马金金;基于速率的网络拥塞控制协议若干技术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5 马翔宇;基于多路径TCP拥塞控制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云灿;POF-CCN中的实时媒体传输与拥塞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张悦;移动容迟网络中基于能量约束的拥塞控制平衡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王斌;机会网络路由策略及拥塞控制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9 熊晨霖;Semi-TCP在海洋互联网中的应用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祁彦;延迟容忍网络的拥塞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6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97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