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4年
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丁辉
【摘要】: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迅速进步的今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不断普及。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移动商务这一商业模式出现并越来越得到大众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而移动支付作为移动商务的重要流程和关键环节,正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移动支付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与欧美日韩这些移动支付比较普及和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移动支付推广、使用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的范围和速度。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以第三方公司为运营主体的支付方式,是移动支付的三大支付模式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各种手机应用的普及,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中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形式。目前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但其表现不尽如人意。 在制约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因素中,较为关键的因素是消费者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第三方移动支付由于其支付平台和支付工具的特殊性,拥有其他支付方式所没有的特点,本研究发现这一新颖的支付方式还未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因此研究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升消费者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现有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总结,梳理关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UTAUT)、感知风险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针对第三方移动支付这一研究对象提炼出对其使用意愿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建立第三方移动支付消费者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探讨影响消费者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的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选择安徽省合肥市的高校学生和企事业单位的年轻工作族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发放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其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情况。调查最终搜集到有效问卷168份,在对问卷设计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检验实证模型和研究假设。经数据分析与统计讨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感知成本、感知风险、感知收益、社群影响、营销推广。以上五个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按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感知收益、社群影响、感知成本、营销推广、感知风险,其中感知收益、社群影响、营销推广对消费者使用意愿会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成本与感知风险对消费者使用意愿会产生负向影响。 在对研究结论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点关于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和普及的管理对策、建议,以期更好的提升消费者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同时探讨了本研究的局限并对未来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13.36;F713.5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明刚;;移动支付业务现状及发展初探[J];当代通信;2006年14期
2 杨国明;;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年20期
3 郭零兵;曹武;;关于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J];东岳论丛;2005年05期
4 师群昌;帅青红;;移动支付及其在中国发展探析[J];电子商务;2009年02期
5 陈华平;唐军;;移动支付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6年06期
6 马耘;姜旭平;;移动支付的SWOT分析[J];金融电子化;2003年10期
7 谢滨;林轶君;郭迅华;;手机银行用户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3期
8 白长虹,廖伟;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顾客满意研究[J];南开学报;2001年06期
9 曹媛媛;李琪;;中国文化下的移动支付使用者使用意愿与行为分析——基于整合型信息接受模型[J];社会科学家;2008年08期
10 胡秋灵;孙权;;运用整合科技接受模型对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解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家乐;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信春华;张星臣;;基于资源整合的顾客资产管理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朱阁;敖山;戴建华;李忱;;手机移动支付的价值接受度模型及实证[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梁燕;;顾客满意度研究述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徐平平;张希;钱媛;杨学成;;移动支付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策略对比与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高锡荣;梁立芳;;影响消费者网络收费电影采用意向的因素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伍颖,邵兵家;顾客满意陷阱的成因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7 林青;;顾客满意向顾客忠诚转换因素探讨[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8 雷大章;;价值判断与公司竞争力的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9 李继承;于智;;消费者SM的利用构造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5期
10 董雅丽;何丽君;;基于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品牌忠诚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腾飞;张新;;手机银行用户采纳意向影响因素研究[A];山东计算机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支华炜;夏一;刘金培;;产品族选择价值、相容性配置与顾客忠诚[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忠伟;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沈焱;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锐;商业集聚内店铺印象差距对顾客波及惠顾意愿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慧;基于PLS-SEM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5 王亚卓;双渠道顾客消费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新;虚拟品牌社群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健民;基于价值网络的移动支付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杜惠英;3G增值业务采纳行为及安全信任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向峥嵘;顾客忠诚迁移过程中的营销决策与竞合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刘家乐;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淑玲;基于顾客价值的房地产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春华;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模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照国;基于服务公平性感知的卷烟零售户满意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逄凤莲;基于客户价值的通信客户细分及服务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姜亮;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袁昆明;在校大学生对高校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吴菁馨;消费者对绿色服装感知价值维度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王智星;服装品牌感知质量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9 连芳芳;服装导购员特质对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10 叶宗造;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农家茶庄氛围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忠华;史本山;刘晓红;;电子商务交易中买卖双方诚实行为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7期
2 胡秋灵,姚文辉;支付工具成本定价难点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4期
3 于丹;董大海;刘瑞明;原永丹;;网上购物风险来源、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邹俊伟,袁琦;支持多接入方式的手机银行技术[J];电信网技术;2005年03期
5 张安勤;;移动支付技术综述[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姜楠,王健;移动安全支付[J];计算机安全;2004年11期
7 Ken Hansen;;移动支付和3G应用[J];电子商务;2006年03期
8 张纪;;国际手机银行发展、风险分析与安全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3期
9 周锰珍;石建斌;;电子商务信息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莫万友;;移动支付法律问题探析[J];河北法学;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康;n人合作博弈理论、方法及其在战略联盟上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徐茜;知识型员工流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戴宏;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风险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巩震;网络消费者感知隐私的构面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姜阳;电信移动增值业务客户使用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会敏;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及发展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唐芙蓉;移动支付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安娜;用户接受移动支付服务的影响要素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清;;手机移动支付想说爱你不容易[J];互联网天地;2004年07期
2 吴丽;;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及相关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03期
3 董晓常;;TOM在线抓住移动支付[J];互联网周刊;2007年01期
4 郎晓黎;;移动支付应从行业用户切入[J];中国防伪报道;2009年01期
5 陈琛;;移动支付小步前行“摸石头”的阶段[J];通信世界;2009年22期
6 王朝晖;;移动支付新一代移动通信时代下的支付形式[J];中国新通信;2009年10期
7 ;市场动态[J];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2009年04期
8 陆沂圃;;银行业如何应对移动支付[J];山东通信技术;2010年01期
9 李萌;;移动支付标准制定提速 迎来爆发契机[J];互联网天地;2010年05期
10 翟冀;;基于银行视角的移动支付发展探讨[J];金融电子化;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江;武捷;;移动支付安全性分析及技术保障研究[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晏敏;牛少彰;辛阳;;基于第三方的安全移动支付方案的分析与设计[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志华;索炜;;移动支付现场应用远程支付账户的几种方案[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邱翔;;我国近场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确立发展分析[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吴疌;;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支付应用模式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转型创新促通信业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秦成德;;现场移动支付的技术选择[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高丛;;移动支付与金融中介是竞争还是合作?[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苗;冯海旗;;移动商务面临的挑战[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秦成德;;移动商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吕恒;;“手机钱包”业务实现方案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斌;[N];人民邮电;2005年
2 徐超;[N];通信产业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邱江勇;[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记者 郎晓黎;[N];通信产业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逄丹;[N];通信产业报;2009年
6 电信研究院 闻立群 庾志成;[N];人民邮电;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云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美玲 林芳 李真 陈洪;[N];人民邮电;2009年
9 本报记者 徐恒;[N];中国电子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侠 张洪生;[N];中国电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乐;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刘磊;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协作模式[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高丛;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机制与效率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4 刘伟;移动支付消费者感知风险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锋;移动支付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戴宏;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风险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刘文琦;移动支付系统安全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曦;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研究及其在移动支付业务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金业;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匿名认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樊利民;开放业务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念维敏;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移动支付平台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2 岳星;引入文化变量的移动支付业务TAM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周巧;移动支付用户采纳模型和实证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董亚昕;移动支付业务采纳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高松岩;A公司电子支付发展与创新产品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窦本斌;基于W-PKI和J2ME移动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4年
7 陈香梓;面向3G的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旭光;移动支付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尹哲;基于BPEL的移动支付处理系统构建[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王雷;基于WAP的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消费者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8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9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