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链多层博弈网络监护信息融合特征优选
本文关键词:蚁群链多层博弈网络监护信息融合特征优选
【摘要】:在网络安全预测监护模型设计中,需要对网络安全监护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和特征优选,以提高对变异特征的识别能力。传统方法中,采用蚁群算法进行监护信息特征优化融合进化和链路模型设计,算法无法实现相邻簇头之间的信息素融合,特征优化效果不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蚁群链运动多层博弈的网络监护信息融合特征优选算法,构建多层博弈网络监护数据样本驱动空间权矩阵模型,引入粗糙集理论,对蚁群引导的粗糙集前馈补偿网络进行动态博弈,实现网络安全监护数据的预测控制目标函数最佳寻优。构建多层博弈网络监护系统模型,得到蚁群链运动的监护信息数据状态跟踪模型,实现网络安全监护信息的融合特征优选改进。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对异常信息的监护和检测能力,有较高的特征优选品质,展示了本文算法在对网络安全监护中的优越性能。
【作者单位】: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关键词】: 蚁群算法 特征优选 信息融合
【分类号】:TP202;TP393.08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网络安全监护系统受到人们关注,网络安全监护系统作为一种安全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网络安全监护系统是通过对网络运行的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融合和特征优选,从而保证网络安全[1,2]。然而,如何设计一种高效合理的网络安全监护信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薛存金;谢炯;;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1期
2 刘大有;陈慧灵;齐红;杨博;;时空数据挖掘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年02期
3 魏理豪;王甜;陈飞;冯艳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系统实用化评价研究[J];科技通报;2014年02期
4 於世为;魏一鸣;诸克军;;基于粒子群-遗传的混合优化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珊;季民;胡瑞林;;基于版本—增量的矿区地面沉降时空信息集成表达[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4期
2 高燕;苏奋振;周成虎;田志刚;;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时空特征模型研究[J];测绘工程;2013年05期
3 徐爱功;车莉娜;;一种新的时空过程模型建模方法[J];测绘科学;2013年06期
4 梅志雄;徐颂军;欧阳军;;珠三角县域城市潜力的时空关联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14年04期
5 郑姗姗;万庆;贾明元;;基于STARMA模型的城市暴雨积水点积水短时预测[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7期
6 荣少巍;;基于小波变换的磁悬浮直线电机故障诊断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11期
7 高秉博;周艳兵;潘瑜春;郜允兵;单炳乾;王同坤;;面向过程的建设用地全程监管时空数据组织模型[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4年05期
8 尹琦明;;试论时空数据挖掘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06期
9 DENG Min;LIU QiLiang;WANG JiaQiu;SHI Yan;;A general method of spatio-temporal clustering analysis[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3年10期
10 吴虎胜;张凤鸣;徐显亮;张超;杜继永;;多变量时间序列的无监督属性选择算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珊珊;季民;胡瑞林;;基于版本—增量的矿区地面沉降时空信息集成表达[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保;基于对象、事件和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其时变分析模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齐同军;城市公共停车管理的时空模型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3 刘婷;土地资源信息语义服务发现与服务链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夏英;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时空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邓武;基于协同进化的混合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朱琳;城市快速路交通态势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孙晓亮;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和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赵玲;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分析及其对交通流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李勇;烧结混合料制备过程智能集成优化控制策略及其工业应用[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徐东伟;道路交通状态多维多粒度获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珊;矿区开采沉陷时空分析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磊;基于工作流的业务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岳鹏;流域水利信息时空表达[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陆霞;履带起重机多重臂架组合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胡晓婷;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森林资源时空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D];西北大学;2012年
6 杨杨;基于过程的四维风暴数据场时空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张辉;基于IPSO-GA神经网络的风电场功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贾静;基于家谱的家族迁徙数据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响;一种改进遗传算法及软核实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郭会芳;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通信基站空调能效比参数辨识[D];湖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晓轶;周云轩;;从空间到时间——时空数据模型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吴立新,龚健雅,徐磊,赵学胜;关于空间数据与空间数据模型的思考——中国GIS协会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北京,2004)总结与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5年02期
3 曹志月,刘岳;一种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J];测绘学报;2002年01期
4 崔伟宏,史文中,李小娟;基于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及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学报;2004年02期
5 李勇;陈少沛;谭建军;方秋水;;事件驱动的城市公共交通时空数据模型研究[J];测绘学报;2007年02期
6 谢炯;刘仁义;刘南;陆丽珍;;一种时空过程的梯形分级描述框架及其建模实例[J];测绘学报;2007年03期
7 龚健雅;GIS中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J];测绘学报;1997年04期
8 苏奋振;周成虎;;过程地理信息系统框架基础与原型构建[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9 杨浩;徐晖;萧展辉;魏理豪;王甜;;广东电网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评价研究[J];广东电力;2010年04期
10 王家耀,魏海平,成毅,熊自明;时空GIS的研究与进展[J];海洋测绘;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奇平;建立信息化指标体系有利于信息融合和知识创新[J];信息系统工程;2000年06期
2 董志荣;论信息融合[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1年07期
3 董志荣;再论信息融合[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2年11期
4 潘泉,于昕,程咏梅,张洪才;信息融合理论的基本方法与进展[J];自动化学报;2003年04期
5 陈金海;关于情报信息融合处理方法的研究[J];情报杂志;2003年03期
6 李微微;韩捷;;同源信息融合的空间领域诊断分析与应用[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4年03期
7 郭惠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5年01期
8 董志荣;三论信息融合——研究与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电光与控制;2005年02期
9 许德章;何去非;;多传感器集成与信息融合原理[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赵蕊;贺建军;;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茵;王军利;;交通管理综合信息融合模型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顾星;;中医诊断与体表生物特征多信息融合的思考[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志胜;甄子洋;王道波;范大鹏;;随机大系统的信息融合最优联合控制[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为民;李龙澍;;基于GIT的信息融合在农业信息中的应用[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汝杰;袁保宗;;信息融合的认知学基础与D-S融合方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6 杜奕;迟毅林;伍星;;概率盒和D-S结构体在机械故障信号信息融合中的应用展望[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7 李树军;蒋晓瑜;纪红霞;;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和典型算法的应用诠释[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来军;沈永良;;多SVM多级信息融合与诊断决策模型的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杜奕;迟毅林;伍星;;信息融合在设备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录平;邹新元;晋风华;黄树红;卢绪祥;;基于信息融合的旋转机械振动状态评价方法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新红 田朝晖 段勇;信息融合:现代战争的重要支撑[N];解放军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别坤;信息融合让地铁更快捷[N];计算机世界;2012年
3 赵会龙 特约记者 王军;合成蓝军搅活信息战场[N];解放军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林;信息融合系统工程设计准则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朱方;多信息融合模式分类方法研究及在公交客流识别系统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孔庆杰;信息融合理论及其在交通监控信息处理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王晓帆;信息融合中的态势评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志胜;信息融合估计理论及其在航天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罗贺;多Agent信息融合与协商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赵征;基于信息融合的锅炉燃烧状态参数检测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管天云;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1998年
9 王炯琦;信息融合估计理论及其在卫星状态估计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潘放;通航桥梁船撞风险分析与规避措施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政权;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张羽翔;信息融合中一种基于组合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D];吉林大学;2007年
3 宋子龙;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测试智能研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韩连涛;信息融合无尺度网络结构不确定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程辉;人体体表信息融合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侯北平;基于信息融合的两相流参数检测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1年
7 刘倩;面向农业物联网多环境信息融合的监测判别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8 董洁;基于体域网多体征信息融合的健康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克俊;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苹果智能分级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10 牛沿笼;抗差稳健状态信息融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99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999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