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研究刍议
本文关键词:浅谈中资保险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与实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特点(一)教育对象的多维性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和其他高校相比,就学校而言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他们是由一些特殊的群体组成。
在年龄方面,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本门课程的学生年龄一般处于23—41岁之间。学生的社会背景也各不相同,有的已经是单位的领导干部,有的则是刚刚走出校门不久。从结构特点来看,他们的年龄、工龄、职务相差悬殊。同时,学生具有多重社会角色,并在多重角色间频繁转换。他们在学校是学生、在工作单位是干部,在家里可能是为人父母。如果不能正确把握角色的转换,就难以处理好学习、工作、家庭的关系。
(二)教材的实用性强《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精简了基本理论的描述,,简化了对种理论与观念发展历程的叙述,调整了部分篇章结构,将原来战略评价与选择的内容与公司战略进行了合并;对职能战略与战略实施部分调整了写作角度,减少了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交叉重复。
新版教材由理论基础、思考与讨论两部分构成。特别是第二部分思考与讨论,新教材设计了四个栏目:情景案例、亲身体验、案例分析、资料与观点。学生通过先学习基本理论部分,然后再通过第二部分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试题命题的合理性《企业战略管理》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要灵活,同时还要做到学以致用。本门课程的终结考核的试题由单选与案例分析、作品点评三部分构成。案例分析题目是成年人的强项,由于大多数学生经历过一定社会生活的磨练,社会阅历较深,具有相对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相对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且多数是年龄偏大、身心发育成熟、职业比较稳定的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逻辑判断分析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所以《企业战略管理》是非常适合成年人学习的一门课程。
(四)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培养既具备理论知识,又能学以致用的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教育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讲课法、学习小组来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工商管理的热点作为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启发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变静止教育为动态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一)作业完成质量低《企业战略管理》形成性考核比例占60%,形成性考核作业通过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完成,终结性考试通过中央电大网上考试系统进行,本课程实行双及格。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是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形成性考核成绩,此课程最终将不及格。但是很多学生,做作业不积极、不主动。
(二)形成性测评系统的功能不够强大《企业战略管理》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学生在做客观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这个题目选了一个答案,但是经过一番考虑做错了,此次作业分数已经自动生成,没有办法修改。尽管学生所有作业是通过学习系统完成的,但是有时也很容易在学习系统中套取所有作业的答案。
(三)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差电大提供了在线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发贴。作为本门课程的专任教师,笔者会定期上网浏览学生的贴子,发现效果不好,参与的学生数量偏少。对于学习基础差、电脑操作水平低以及年龄比较大的学生来讲,使用学习系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大部分学生对中央电大的形成性测评系统不熟悉,在做作业和提交作业以及·徐娟探索地方本科院校深化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科研项目研究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在专业技术及自我发展两方面的价值均得到完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化通识教育。
三、地方本科院校深化通识教育的具体途径1、优化课程结构,建立起科学的通识课程体系。通识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载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是实施通识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将选修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高校通识课程建设的重点与核心。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学科覆盖面窄、教学资源有限的特点,各校应依据通识教育的目标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领域进行科学的划分,在拓展课程的学科覆盖面和宽泛性的同时,加强各领域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在联系,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沟通,培养学生的整体知识观和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实施通识教育,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发展有最大价值的人,就必须主动打破专业局限,关注其他领域的进展情况,充实与拓展知识视野,提升自身素质。学校方面要采取系列措施来调动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通识教育教师间的沟通与协调,并给予每位教师进修提高的机会;举办各种教学研讨会,传承教学经验,提升课程质量。
3.改革课程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面要以提升学生批判思考能力为导向,除了必要的课程讲授外,可采用社会实践、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各高校可以考虑邀请各学术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以群体教学的方式,设计并讲授高品质而“深化”的通识教育讲座课程。
4.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和完善通识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识教育的推动必须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可以成立“通识教育中心”、“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审议、推动、评估全校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中心负责起草规划、协调联络、实际执行、通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业务。同时,地方院校应制定通识课程的有关制度,规范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的发展,改革专业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有效地推进和保障通识教育的实施。
上一篇: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基础探析
下一篇:浅谈中资保险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与实施
本文关键词:浅谈中资保险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与实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7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anlueguanli/10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