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发布时间:2017-10-11 05:19

  本文关键词: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更多相关文章: 地域审美视角 六朝文学 江南意象 历史生成


【摘要】:"江南"之所以成为一个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具足、并被广泛接受的特定概念,除了其突出的经济文化地位外,更是历代文人对于"江南"不断文学化、意象化的结果。先秦以来的进贡制度凸现了中原权力中心对于各地方物的觊觎与索取,使得江南方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为"江南"之成为"江南意象"的历史前提。随着江南方物不断进入文献视野,在文学领域出现了江南方物的意象化。六朝时期,前后两次南方文人入北的空间移动,不断凸显与强化了"江南"审美视角,美学范畴的"江南"意象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审美姿态从被动审美变为主动审美;二是审美对象从方物逐步转向山水。引发文化中心南移的晋室南渡,乃是江南意象发展演变的重要分野,它为后者带来了美学姿态和文化心理的双重变换。江南审美视角的不断强化与"江南认同"的渐趋成型,是江南意象历史生成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地域审美视角 六朝文学 江南意象 历史生成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中国历代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多在北方。“江南”a作为一种具有地域属性的概念指称,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化中成为内涵丰盈自足、具有鲜明识别性并被广泛接受的审美意象,正是历代文人骚客对于“江南”不断加以文学化的结果,它所对应的其实是一个由特定地域性特征的风物人事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桂生;“意象”三题[J];文艺研究;2004年03期

2 陈剑晖;论散文的诗性意象[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3 骆新泉;;画眉楼上愁登临——宋代女性楼意象词与男性闺音楼意象词比较[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陈仲义;;现代诗语新论:意象、非意象化、无意象之纠结[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5 陈兰香;意象化辞格探微[J];楚雄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6 罗立乾;“意象”的“出口转内销”与对《文心雕龙》研究的启示[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洪迪;诗的意象化与抽象化[J];诗探索;2000年Z2期

8 许宛春;庾信作品中的“树“意象[J];南都学坛;2002年05期

9 陈太胜;从意象化抒情到事件化抒情[J];诗探索;2002年Z1期

10 洛夫;诗的语言和意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功洲;;不可忽视意象在创作中的核心作用[A];四川省诗词学会诗艺研讨会发言选登[C];2007年

2 曹旭;文志华;;“意象”与“比兴”碰撞融合的意义——以《文心雕龙》为例[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3 姚国建;;知性的塑形——论郑敏诗歌的意象化与结构形态[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4 王向峰;;魔幻浪漫主义的游走叙事——《西游记》的艺术表现新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陈建农;;士族文化与六朝诗学的审美情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泱;意象的魅力[N];文艺报;2007年

2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罗振亚;在持续的生命追问背后[N];光明日报;2013年

3 罗振亚;具有方向感的情思书写[N];文艺报;2011年

4 曾凡华;寻觅精神的家园[N];文艺报;2001年

5 李遇春;沉默的力量[N];文艺报;2011年

6 石长顺 柴巧霞;“中部支点”的意象化表达与艺术灵光[N];光明日报;2012年

7 李星;传奇与现实[N];文艺报;2010年

8 曾凡华;寻觅精神的家园[N];解放军报;2001年

9 舒羽;王晓黎的筑梦空间[N];美术报;2011年

10 黄南珊;清代文论视界中的艺术理性[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仓;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境界叙事和意象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大萍;京味文学中的胡同意象及胡同文化[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艳晓;油画静物的意象表达[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君渡;论太阳意象在中国当代新诗中的流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汤进峰;解读中国当代油画意象特征[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5 颜彦;远行与回归:二十世纪上半叶新诗中土的意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马晓坤;美在意象[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7 吴霞;论萧红小说的意象化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唐婉祺;文化诗学视域中的中日“落花”意象比较[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丹鹃;论唐诗中的牡丹意象[D];华侨大学;2008年

10 刘枫;试论舞台意象在戏剧创作中的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10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10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f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