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丧失与寻求:新诗的一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7-10-11 10:42
本文关键词:“形式”的丧失与寻求:新诗的一个问题
【摘要】:新诗之"新"是语言从文言文变换成白话文,抒情方式也由古典的感时伤怀变成现代的激情迸射和说理,其生命力主要靠"内容"维持,相对于旧诗丧失了"形式"。在"形式"的寻求上,新诗的开拓者们大都把目光对准了艺术最"有意味的形式"——音乐性。在这一点上,现代诗人深受西方现代文学尤其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但西方现代文学中的"音乐性"是对诗歌整体审美效果一种更高的追求,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尤为值得注意。
【作者单位】: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关键词】: 新诗 形式 音乐性 象征主义
【基金】: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中医院校通识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SJGLX036)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一、新诗之隐忧“新诗”,在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中,与其说是名词,毋宁说是动词,人们一直在期待“诗”得到更新,不断地“新”诗。子曰:“日日新,又日新。”什么事情一旦上了这直线前进的链条,只能进不能退,就是入了现代性的陷阱,无暇回顾,无暇反思,人生如此繁重复杂,谁向我们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龙;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杨洁;韩飞;;论法、中象征主义诗歌的暗示性功能[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康洁;;浅析象征主义诗歌的“神秘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4 张英伦;;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概观[J];诗探索;1981年01期
5 周颐;;试论象征主义诗歌[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韦建国;;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来龙去脉[J];新疆社科论坛;1990年02期
7 王凯;;浅析中国象征主义诗歌[J];神州;2013年21期
8 王丽云;;象征主义诗歌运动兴衰的另一种解读[J];艺术广角;2010年05期
9 余娉;;新诗创作理论的探索——论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建设[J];学理论;2011年35期
10 向天渊;论象征主义诗歌的“死亡主题”[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饶希玲;20世纪初期中日象征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唐慧丽;论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对卞之琳早期诗歌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金姗姗;论中国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12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1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