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流变中《芙蓉镇》及其衍生文本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18:30
本文关键词:历史流变中《芙蓉镇》及其衍生文本的叙事研究
【摘要】:在当代文坛上,古华创作的《芙蓉镇》曾经备受关注,不但小说自身在叙事艺术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影视创编思路和文化市场范围不断扩充与拓展的社会背景下,对各种艺术载体进行改编,实现了叙事样式的多元化。本文立足于叙事理论,对《芙蓉镇》及其衍生本文进行叙事研究。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除了《芙蓉镇》原著外,还包括台湾著名导演赖水清主导及其与赵雅芝等人合作主演的台湾电视剧版《芙蓉镇》,谢晋主导的电影版《芙蓉镇》(也包括根据本部电影而改编成的电影连环画版本的《芙蓉镇》),以及钟增亚和张盛良经过图画创作和文字脚本编辑而共同完成的水墨连环画版的《芙蓉镇》。全文按照章节划分,共有四个主要部分:第一章,古华小说原著《芙蓉镇》的叙事研究,通过对小说创作的过程性分析,实现对《芙蓉镇》原著文本叙事特点的归纳,并为后文相关衍生文本的叙事研究,奠定夯实的基础。第二章,水墨连环画《芙蓉镇》的叙事研究,在论述其连环画的叙事过程以后,将叙事体制分成图像叙事和脚本叙事两大部分,在归纳各自的叙事优势后,从整体上证实连环画叙事技巧的独树一帜。第三章,电影《芙蓉镇》的叙事研究,即在小说的影视改编的论述前提下,着重分析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风格”转换,同时借助对连环画叙事特点的理论阐释,在本章末尾也对电影连环画版本进行探讨,突出图文结合在叙事体制中的独有优势。第四章,电视剧《芙蓉镇》的叙事研究,结合电视剧叙事的相关理论,直接将电视剧中的叙事信息加以筛选罗列,对电视剧《芙蓉镇》的主要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弥补电视剧《芙蓉镇》在文献资料方面匮乏的短板。
【关键词】:叙事研究 《芙蓉镇》 衍生文本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5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7-9
- 第二节 文献综述9-15
- 一、公开出版的论著9-11
- 二、相关论文11-15
- 第一章 小说《芙蓉镇》的叙事研究15-27
- 第一节 小说《芙蓉镇》的创作过程15-19
- 一、小说创作的“缘起”与生成15-17
- 二、编辑齐力塑造民族风格17-19
- 第二节 小说《芙蓉镇》叙事策略研究19-27
- 一、“苦难”中反思历史20-22
- 二、“疯癫”中批判文革22-24
- 三、“情欲”中突破桎梏24-27
- 第二章 连环画《芙蓉镇》的叙事研究27-49
- 第一节 连环画的叙事艺术特色28-29
- 第二节 连环画《芙蓉镇》的创作过程29-32
- 第三节 连环画《芙蓉镇》的图像叙事特征32-41
- 一、连续性32-36
- 二、故事性36-38
- 三、写实性38-41
- 第四节 连环画《芙蓉镇》叙事脚本特征41-49
- 一、可画性41-43
- 二、完整性43-46
- 三、连续性46-49
- 第三章 电影《芙蓉镇》的叙事研究49-63
- 第一节 从小说到电影改编叙事研究49-57
- 一、解构与重塑——《芙蓉镇》的改编会议及影片中的审美元素处理方式49-51
- 二、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风格”转换51-57
- 第二节 记录经典作品的另一种方式——电影连环画57-63
- 一、电影连环画的独特叙事优势57-58
- 二、电影连环画《芙蓉镇》的叙事分析58-63
- (一)独特的场面遴选58-60
- (二)巧妙的画面定格60-63
- 第四章 电视剧《芙蓉镇》的叙事研究63-72
- 第一节 叙事内容:整体的融合63-70
- 一、主题的融合:秉承原著的深刻性和延展性63-65
- 二、人物的融合:进一步强化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特征65-69
- 三、故事的融合:合理的情节杜撰69-70
- 第二节 叙事视角:言说的智慧70-72
- 一、限制或消除“旁白”的言语介入70-71
- 二、通过人物的言语带动观众的认知71-72
- 结语72-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8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大漠;;《芙蓉镇》捧回“水晶球”立大功谢晋获重奖[J];电影评介;1988年10期
2 柏园;由电视播放《芙蓉镇》所引起的随想[J];w芸,
本文编号:1014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1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