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苏州绘画传统与金圣叹文学评点之人物塑造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3:35

  本文关键词:苏州绘画传统与金圣叹文学评点之人物塑造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苏州绘画传统 金圣叹 文学评点 人物塑造法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本就与传统书画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借书画理论论诗文亦是文学批评的常用方法。金圣叹(1608-1661)的小说戏曲评点受传统绘画理论影响的痕迹十分明显,一定程度上金圣叹把作文比作作画,从他的评点文字中很容易找到绘画理论、术语、典故的痕迹。从金圣叹的交游及其对诗歌、小说、戏剧的评点中不难看出,金圣叹对古代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比较熟悉,对绘画具有浓厚的兴趣与独到的领悟。金圣叹借用传统绘画理论而来的人物塑造技法主要包括背面铺粉法、烘云托月法、衬染之法,这几种技法是对以“衬”为核心的绘画术语的借鉴。虽然是借用画论术语,但金圣叹在他的小说戏曲评点中并非简单地移植,而是结合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对传统绘画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使其成为具有相对稳定内涵的创作手法。金圣叹借用“背面铺粉”这一绘画术语主要取其映衬、衬托之意,但将画纸或绢的“背面”转意为人物性格的对立面。在小说评点中,“背面铺粉法”的作用对象仅限于人物与人物之间,利用人物性格的对立面进行反衬,并在衬托中寓含褒贬。正反相衬的人物在地位上具有并列性,二者的衬托是互相的,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使互相衬托的人物性格都得到凸显,而非有意突出其中一人。“烘云托月法”借用绘画中利用云来凸显月的方法,把需要突出的主体物象转意为戏曲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把用水墨或淡彩渐次渲染的物象外廓转意为围绕在主角周围的次要人物。文学批评领域中的“烘云托月法”是一种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来侧面烘托主要人物的方法,强调次要人物存在的目的是为突出主要人物,同时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必须要重视次要人物。“衬染之法”取绘画中颜色涂染浑融的要求,利用与人物相一致的环境氛围进行渲染烘托,不仅为情节发展提供所需的场景、为人物营造特定的氛围,还不着痕迹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苏州绘画传统 金圣叹 文学评点 人物塑造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第1章 金圣叹与绘画理论的渊源14-23
  • 1.1 苏州绘画传统14-20
  • 1.1.1 苏州绘画之繁盛与吴门画派14-17
  • 1.1.2 金圣叹与画界人物的交往17-20
  • 1.2 金圣叹的绘画修养20-23
  • 1.2.1 金圣叹赠画与弟子20
  • 1.2.2 金圣叹的题画诗20-21
  • 1.2.3 金圣叹文学评点中的绘画用语21-23
  • 第2章 背面铺粉法23-32
  • 2.1 绘画中的“用粉”23-25
  • 2.2 《水浒传》中的“背面铺粉法”25-32
  • 2.2.1 背面铺粉法——不同人物性格的反衬25-27
  • 2.2.2 人物在对比中相反相成27-32
  • 第3章 烘云托月法32-40
  • 3.1 绘画中的“烘云托月”32-33
  • 3.2 《西厢记》中的“烘云托月法”33-40
  • 3.2.1 烘云托月法——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侧面烘托33-34
  • 3.2.2 意在于月,云妙月明34-40
  • 第4章 衬染之法40-47
  • 4.1 绘画中的“衬染”40-41
  • 4.2 《水浒传》中的“衬染之法”41-47
  • 4.2.1 衬染之法——环境对人物形象的衬托41-42
  • 4.2.2 在特定氛围中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42-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本文编号:1049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49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3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