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儒家思想的核心_毛概考试重点_《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01 15:07

  本文关键词:试论刘勰“味”的美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2年

试论刘勰“味”的美学思想

郭敏艳  

【摘要】:刘勰的《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部有关文学理论和文章学的著作,同时还是一部美学著作。刘勰在《文心序志》篇中也说到“言为文之用心”,因此这部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为文”的美点,而“味”这一美学思想则是其美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刘勰对“味”的审美运用,使得其美学思想更加丰满。本文拟对刘勰的“味”论进行挖掘和分析,试图来展示其“味”论的方方面面。 本文正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本章主要谈刘勰“味”论的溯源。本章分两节,第一节论述了“味”从先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审美衍化;第二节讲述了刘勰“味”的思想土壤和现实条件,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是从魏晋玄学和文学艺术实践两方面来展开。 第二章:本章探讨了刘勰“味”论的内涵和根源。这一章分两节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节论述了刘勰“味”论的内涵,以审美的角度从情感之味、辞采之味、意象之味和意蕴之味来挖掘其内涵;第二节是对刘勰“味”论理论依据的论述,主要从本质论的文道统一、创作论的心物交融和语言传达的言意矛盾三方面来揭示其理论依据。 第三章:本章论述了刘勰“味”论的特征和影响。第一节论述刘勰“味”论的特征,主要是与陆机和钟嵘二人比较来说,认为其“味”是独特的,在文学活动中是虚的,,具有概括性和包孕性的;第二节谈论刘勰“味”论的影响,刘勰对“味”审美性的开启和广泛运用和他“味”论讲求的情景交融是意境论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味”论对文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忠;含蓄美探源[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李金坤;;《文心雕龙·神思》创作精义新绎[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王毓红;论刘勰的“情性”理论[J];固原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4 王涧,李进;刘勰康德意象论之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5 漆贤泉;;刘勰论“味”[J];荆州师专学报;1986年01期

6 罗培坤;论"味"的演化[J];荆州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7 张家梅;味“和”之内涵及“味”论之美学意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周可;《文心雕龙》若干审美范畴辨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韦春喜;;《文心雕龙》“味”论探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5期

10 冷卫国;夏侯湛以“味”论赋[J];文学遗产;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4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6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钟翠红;李建华;;论江总的散文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陈建农;;士族文化与六朝诗学的审美情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李晨阳;;中国与希腊古典哲学中的和谐理想(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10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娄飞;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庙园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高;论《文心雕龙》对古代写作理论建设的贡献[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2 邱世友;刘勰论比兴[J];楚雄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3 张文勋;《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J];云南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4 乔焕江;从“原道篇”看《文心雕龙》深层结构的局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岳爱华;尉春艳;;刘勰《文心雕龙》编辑思想初探[J];作家;2010年16期

6 王明辉;《文心雕龙》“虚静”探源[J];阴山学刊;2003年05期

7 李清良;《文心雕龙》方法论体系之梳理与评价[J];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03期

8 乔守春;;刘勰佛学思想散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蔡欣;;刘勰批评论三说[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12期

10 张惠;;彦和弃陶蠡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明华;;“登高能赋”和“登高必赋”两说与刘勰文学理论的传承关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蔡宗阳;;论譬喻的分类[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3 蔡钟翔;;金圣叹的小说结构理论[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韩品峥;;刘勰与定林寺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黄宗英;;以生命偿付大自然[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6 童山东;曾玉章;;亚里斯多德《修辞学》与刘勰《文心雕龙》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比较[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7 邹然;蔡欣;;《文心雕龙》的批评论[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炳昌;;关于作家语言风格研究方法的思索[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9 黄广华;;《文心雕龙》与因明学[A];因明研究[C];1990年

10 徐卫;;从中国画意象形态演变看当代中国画发展态势[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N];光明日报;2004年

2 扬州大学 顾农;[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龙选理;[N];协商新报;2006年

4 上海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刘强;[N];光明日报;2008年

5 马斗全;[N];光明日报;2003年

6 胡家祥;[N];光明日报;2005年

7 朱凤鸣;[N];人民日报;2003年

8 任遂虎;[N];文艺报;2009年

9 涂光社 辽宁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N];沈阳日报;2010年

10 穆陶;[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勇;唐代颂赞文体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高云;四萧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王晓军;《文心雕龙》的篇章语用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王万洪;《文心雕龙》雅丽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于景祥;《文心雕龙》与骈文理论和骈文创作[D];河北大学;2007年

8 杨倩;明代《文心雕龙》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

10 仇海平;秦汉魏晋南北朝奏议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敏艳;试论刘勰“味”的美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秀华;刘勰奇正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靖华;刘勰与《文心雕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红利;刘勰的文学风格论试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赵炜;刘勰文学创新思想新探[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6 祝慧芳;论刘勰的文学语言观[D];山东大学;2012年

7 胡亚萍;刘勰的应用文写作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向辉;《文心雕龙》“味”论解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春亮;刘勰与萧统诗歌观之异同及其成因[D];扬州大学;2003年

10 李梅;《文心雕龙》“物色”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刘勰“味”的美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7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7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2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