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白居易及其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白居易及其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4期;21.姚继中:《源氏物语研究在中国——研究状况与;第3期;22.姜文清:《“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24,周建萍:《“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第4期;25.邱紫华、王文戈:《日本美学范畴的文化阐释》;年第1期;26.戈致中:《江州司马“青衫”考》,《中学语文;27.李红霞:《自居易中隐的社会文化阐释》,《江;28,臧运发:《试比较中日两
⑧
4期。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卷)的影响》,《殷都学刊》2001年第2期。20.李丽,《(源氏物语)与中唐诗人自居易的诗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
21.姚继中:《源氏物语研究在中国——研究状况与方法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
第3期。
22.姜文清:《“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日本研究》1997年第2期。23.褚斌杰:《白居易的人生观》,《文学遗产》1995年第5期。
24,周建萍:《“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
第4期。
25.邱紫华、王文戈:《日本美学范畴的文化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
年第1期。
26.戈致中:《江州司马“青衫”考》,《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2期。
27.李红霞:《自居易中隐的社会文化阐释》,《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28,臧运发:《试比较中日两国占典文学中的隐逸思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
第4期。
29.马现诚:《自居易与佛教》,《江汉论坛》1999年第2期。
30.武田云起斋:[原创]浅谈自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
响(http://newtenka.popsoft,com20bs/dispbbs,asp?boardid=4&id=—222—29),2005—2-619:34:15。
31.《物语文学的诞生与繁荣》,㈣.bbtpress.com,2005.10.30。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后记
对《源氏物语》的认识是在学习东方文学时逐渐深入的。被誉为“日本红楼梦”的《源氏物语》至情至美,人物关系复杂,真实再现了平安时代的风土人情和宫廷生活。我对古典文学比较感兴趣,在阅读《源氏物语》和相关评论中,发现白居易及其诗歌对《源氏物语》有着不小的影响,所以我的硕士论文想从这方面进行比较具体综合的研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可能是由于译介的问题,所能找到的日本文学界对《源氏物语》的研究资料比较不足,大多数是国内学者自主研究的结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撼。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收集、开题、撰写以及后期的修改、定稿历时近半年时间。在此期间,我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首先需要感谢的是给予我的莫大教诲的导师邹建军教授,多次对我进行辅导,并亲自对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邹老师真诚宽厚的人格和严谨勤勉的治学态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时刻不敢懈怠。本文能够如期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的鼓励与帮助。同时,也要感谢班主任张建新老师在论文的提交和手续的办理过程中给我的细心帮助。其次,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丈夫贺新家始终是我的第一读者,对我的论文也提供了不少意见,并进行了部分的校对工作。
最后,还需要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大力支持,是他们分担了大量本应属于我份内的工作,使得我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傅怡2005年11月20日
白居易及其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傅怡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31条)
1.姚继中 《源氏物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2004
2.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二) 2002
3.紫式部.丰子恺 源氏物语 2004
4.李寅生 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2001
5.谢思炜 白居易诗选 2005
6.丸山清子.申非 《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 1985
7.叶渭渠.唐月梅 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 2002
8.叶渭渠 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 1996
9.王拾遗 自居易传 1983
10.彭定求 全唐诗 1960
11.叶渭渠 日本吸收外来文学的模式 1997(01)
12.叶渭渠 中日古代文学意识--懦释道--以《红楼梦》和《源氏物语》比较为中心 1995(01)
13.叶渭渠.唐月梅 中国文学与《源氏物语》--以白氏及其《长恨歌》的影响为中心 1997(03)
14.贾文昭 白居易的“物感说”[期刊论文]-江淮论坛 1997(6)
15.周相录 《长恨歌》在日本的影响 1997(06)
16.严杰 入仕求禄与退隐--浅议自居易的出处进退 1997(02)
17.陶力 贵族阶级的精神没落史--《源氏物语》中的男性形象系列、兼论《源氏物语》与《长恨歌》(上)1994(01)
18.陶力 贵族阶级的精神没落史--《源氏物语》中的男性形象系列、兼论《源氏物语》与《长恨歌》(下)1994(02)
19.许明 司马青衫湿几许无限愁容迁须磨--谈谪贬时期的白居易对《源氏物语·须磨卷》的影响[期刊论文]-殷都学刊 2001(2)
20.李丽 《源氏物语》与中唐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2004(04)
21.姚继中 源氏物语研究在中国--研究状况与方法论[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3)
22.姜文清 "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 1997(02)
23.褚斌杰 白居易的人生观 1995(05)
24.周建萍 "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4)
25.邱紫华.王文戈 日本美学范畴的文化阐释[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1)
26.戈致中 江州司马"青衫"考[期刊论文]-中学语文教学 2005(2)
27.李红霞 白居易中隐的社会文化阐释[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 2004(3)
28.臧运发 试比较中日两国古典文学中的隐逸思想[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4)
29.马现诚 白居易与佛教 1999(02)
30.武田云 [原创]浅谈白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2005
31.物语文学的诞生与繁荣 2005
相似文献(5条)
1.期刊论文 刘瑞芝.LIU Rui-zhi 论《源氏物语》与狂言绮语观的关联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3)
产生于日本思想史与文学史上狂言绮语观盛行时期的<源氏物语>,深受中国文学,尤其是<白氏文集>的影响.紫式部的物语论与白居易的狂言绮语观有着难以割离的渊源关系,两者都针对文学被指斥为"妄言"或"虚言"的压力,极力为文学"真"的意义及文学的特殊价值辩护,从而维护文学创作行为的正当性.围绕<源氏物语>而展开的关于"紫式部堕地狱说"与"紫式部观音化身说"的论争,是狂言绮语观同一种构思的两个极端.从某种角度上说,狂言绮语观的受容史与<源氏物语>的批评史互为表里,从而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期刊论文 许明 司马青衫湿几许无限愁容迁须磨--谈谪贬时期的白居易对《源氏物语·须磨卷》的影响 -殷都学刊2001,""(2)
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据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典籍者凡185处,涉及著作20余种,其中涉及白居易的诗40余篇,引用106处,其中江州司马时期的作品引用得颇多.本文对照被贬时期的白居易和物语<须磨>卷中的源氏形象,从被贬缘由、被贬后的心情、携带物、居室、用具、衣服、被贬后的待遇、诗文的引用、退隐后的思想认识、赦免契机等方面,指出了物语<须磨>卷对江州司马时期白居易形象的有关摄取所在,探讨了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文人对中国文学良好的吸收状况.
3.期刊论文 孟彤 《上阳白发人》一诗在《源氏物语》中的引用情况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
本文将《上阳白发人》一诗在《源氏物语》中的引用情况分为两类进行分析.其一、在引用原诗诗句的同时,也一并吸取了其讽喻意义;其二、引用部分不具有讽喻意义,或讽喻意义不明显.文章着重指出,无论属于何种方式,讽喻诗的引用部分都与作品融为一体,成为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要素.并通过论证,摒弃那种认为《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是由于当时宫廷中白居易诗歌流行的影响,或是因为手头上书籍利用的便利才引用白诗的说法,同时也否定了白诗讽喻意义贯穿每处引用的见解.
4.期刊论文 姚继中 《源氏物语》悲剧意识论--兼论《桐壶》卷的悲剧意识导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4) <源氏物语>作为描写新事物的毁灭、美的毁灭、美的理想的毁灭的悲剧经典,可谓日本古典文学中绝无仅有.其悲剧意识源于何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对紫式部的深刻影响、作者自身人生经历的积累及平安朝时代的文化审美定势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很有必要.
5.学位论文 沈璐华 从处世态度看紫式部的政治意识 2006
与小山清文氏通过源氏物语考察紫式部的政治意识的研究方法不同,本论是从社会、家庭、书籍、性别意识的角度考察紫式部的思想意识的,是在认识紫式部的非凡的处世智慧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考察其政治意识的目的。
本论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位以源氏物语闻名于世的女性,吸收她过人的处世智慧的同时吸取和避免因社会局限、女性意识局限性对女性造成的教训和遗憾。
本论在与白居易进行比较的第3章中,考察了紫式部对白诗的吸收态度,以及她所认识的白居易形象,发现紫式部是不盲从于常识的有着开创精神的女性。紫式部与白居易之间,在没有政治野心,,满足于实现个人价值这一点上是相似的。对于紫式部来说,作为中宫女房被卷入政治关系当中,并非她的本意。她更在意的是得到了难得的进行她所热爱的文学创作的机会。
在与宋代女性比较的第4章中,本论又从女性意识角度对她的思想进行了考察。
与宋代女性词人相似的是,她的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并非出于功利目的,这一定程度上源于当时社会秩序对女性社会活动的限制。但是与宋代女性借文学创作抒发个人感情不同,紫式部在作品中很少流露个人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与宋代女性一味寄期望于外界环境如己所愿不同,紫式部只追求现实中可能达成的目标。从比较中我们认识到的是一个有着现实意义的处世智慧的女性。
这样的女性在面对最难处理的政治关系时,只可能会选择妥协于强大的统治者,这从她与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中也可以认识。
那么,对她在物语中揭示物语观一事又该如何看待?我认为这是她对统治者们把物语只当成是为无知的女性而写这一点的不满,在此意义上本论与小山氏的观点一致。但同时笔者认为还不至于到了对政治不满的高度,她首先毕竟是个人,这样的不满乃是人之常情。但她安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意识上的局限性,决定了她政治意识基本上是妥协于统治者的。
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东北大学(dbdx),授权号:d64fcd57-773e-47e5-ac14-9dc0009429fd
下载时间:2010年7月27日
下载地址:92白居易及其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Doc
【】最新搜索
白居易及其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
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基地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2
【论坛上看到】腾讯群面的一些总结
TD_SCDMA网络优化指导书
人参药材检验记录-模板
臭氧水处理对芹菜保鲜效果的研究
对经济法的社会责任本位如何理解
印度跟风光伏反倾销对华影响不大
关于移动虚拟网的说明
合作学习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比较
本文关键词:白居易及其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8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