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李攀龙诗文研究_《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20 11:18

  本文关键词:罗隐诗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0年

罗隐诗文研究

孙兴国  

【摘要】: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晚唐诗人罗隐的诗文著作,研究的方法是从文献学和文学的角度探讨罗隐诗文著作的文学价值和文献贡献。论文共分如下章节: 第一章《绪论》:本论文研究动机和目的在于考证罗隐生平简谱和科举经历,考辨其诗文著作的真伪,挖掘其诗文著作的文献价值,观照其文学成就和历史贡献,从而重新审视罗隐在文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地位和价值。前人研究情况主要集中在罗隐生平事迹、著作版本流传、诗文辑校笺注和诗文艺术特色四个方面,于罗隐生平系年、著作版本辨伪和诗文艺术影响等方面还有待探讨。本论文研究范围主要限定在罗隐传世诗文著作:《甲乙集》、《谗书》、《两同书》、《广陵妖乱志》和后人集辑的《杂著》等。研究方法是深化罗隐著作的文献考辨研究,文史相证,考察罗隐生平简谱和科举经历;文史结合,考辨罗隐传世著作版本源流与真伪,进而探讨其诗文艺术成就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功绩。 第二章《罗隐简谱》:以民国汪德振《罗隐年谱》为底本,参考《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著作,以前辈学者的辛勤考证成果为依据,以系年的方式重新梳理罗隐一生交游、科举等人生经历,同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 第三章《科举考》:对罗隐一生参加过的科举经历予以考证和说明 第四章《罗隐诗歌艺术研究》:以诗歌接受美学角度从历代文学评论家的各种评价中,总结出罗隐诗歌的美学特质是“峭直”。罗隐诗歌题材主要分四种:激浊扬清的咏史怀古诗;情真意挚的献酬寄赠诗;悲怀沧桑的感怀行旅诗;寓意兴寄的咏物讽喻诗;罗隐诗歌的好议论,喜用俗字、虚词的散文化特征,标志着重神韵的唐诗向重理致的宋诗的转型过渡。 第五章《罗隐文章研究》:晚唐文坛唯美主义骈文复兴的同时,以罗隐、皮日休等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品文异军突起。作为罗隐小品文代表作,《谗书》的最初功用是罗隐科举时的行卷,是行卷文学的典范,其犀利的批判锋芒和文体的多样化,对研究唐代行卷与文学的关系非常重要。罗隐的《两同书》,历代目录著录时作者或为罗隐,或为吴筠。通过对历代公私诸家目录的考订,可以认定唐代有两部同名的《两同书》:一为子部类著作,即吴筠的《两同书》,已佚;一为杂家类著作,即罗隐的《两同书》。罗隐《两同书》的政治思想是指导钱氏吴越国的治国方策,其援道入儒、重思辨的思想对唐宋两代儒学发展有重要传承作用。《广陵妖乱志》,历代目录家著录为郭廷诲或郑延诲撰,而历代丛书收录该书时均题罗隐撰。今参据史书、笔记记载和该书文本内容,认为《广陵妖乱志》可能即罗隐失传的《淮海寓言》,其书被郭廷诲冠以《妖乱志》之名而行于世。《杂著》部分中,表启是唐代公体文,属于唐代章奏之学。碑记对研究吴越国保境安民的国策提供了文献依据,罗隐还有两篇传奇作品,一篇已佚,今存《中元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第一节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10
  • 第二节 前人研究情况概述10-12
  • 第三节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12-13
  • 第二章 罗隐简谱13-22
  • 第三章 罗隐科举考22-26
  • 第四章 罗隐诗歌艺术研究26-34
  • 第一节 晚唐诗坛的格局和罗隐诗歌的美学特质26-28
  • 第二节 罗隐诗歌艺术浅析28-33
  • 第三节 小结33-34
  • 第五章 罗隐文章研究34-54
  • 第一节 骈文与小品文分庭抗礼的晚唐文坛概况34-35
  • 第二节 直面人生皮里阳秋35-39
  • 第三节 哲理深远子部瑰宝39-46
  • 第四节 《广陵妖乱志》的研究46-51
  • 第五节 《杂著》等研究51-54
  • 注释54-57
  • 主要参考文献57-59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 致谢6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丽明;《左传》与唐代散文[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定广;;罗隐生平事迹辨正——兼与吴在庆先生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李之亮;《罗隐年谱》补正[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郭淑新;董秀丽;;中华民族的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辩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张金铣;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郭琳;五代十国的流民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赵树功;论晋宋书帖与玄学的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汤华泉;;唐代诗人与宣城关系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刘相雨;;论“桐城三祖”的作文之“法”[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5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刘艺;;唐代最早从军西域的著名诗人——骆宾王[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7 邓程;;论名词句[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劲松;;陈崇与东佳书堂关系的再认识——基于谱牒与地方志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10 朱晓慧;;情与景会 意与象通——论秦观词的语言意象性[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韶玉;《左传》人物描写艺木美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2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易平;;《左传》中的传记体雏形[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4 乔东义;;论孔颖达对儒家诗学的演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汪杏岑;;《左传》“君子”评论之文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汪政;;刘禹锡、柳宗元散文题材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7 刘春雪;;《左传》情节类型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刘春雪;;《左传》叙事手法研究——预叙[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葛晓音;中晚唐古文趋向新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10 鞠岩;;贾至中书制诰与唐代古文运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吴峥嵘;《左传》索取、给予、接受义类词汇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鸣;春秋时代的文学与文学活动[D];复旦大学;2006年

    4 宁全红;《左传》刑罚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尹雪华;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路;《左传》时间范畴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刘顺;初盛唐的儒学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巍;中晚唐经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刘宗棠;清代《左传》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单良;《左氏春秋》叙事的文化阐释[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平;柳宗元与中唐儒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韩利萍;韩愈古文散论[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黄洁洁;韩门弟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段开正;论春秋战争礼仪与军事文化[D];青岛大学;2005年

    5 刘明涛;《左传》外交辞令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6 吴秉坤;《左传》叙事与弑君凡例之关系[D];清华大学;2006年

    7 谢仲伟;论白居易的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史继东;《左传》叙事观念及叙事艺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玉洁;顾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汪卷;试论唐人沈亚之的传奇小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在庆;罗隐《嘲钟陵妓云英》诗非作于咸通十二年辨——与张一平同志商榷[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张一平;罗隐《嘲钟陵妓云英》诗作年考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吴在庆;关于罗隐生平行踪的几个问题[J];文学遗产;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笑汀;;咏史怀古[J];老年人;2006年08期

    2 杨有山;试论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陈子建;试论杜甫夔州咏史怀古诗[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4 张少林;;读邓世广先生《铁门关怀古》[J];诗词月刊;2010年11期

    5 宗晓丽;;议罗隐的咏史怀古诗[J];社科纵横;2005年06期

    6 赵望秦;潘晓玲;;唐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回顾[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罗家坤;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J];晋阳学刊;2005年04期

    8 王荣梅;;气俊思活,议论警拔——杜牧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点[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10期

    9 张美丽;;借古以抒怀 吊古以伤今——论韦庄的咏史怀古诗[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红;;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湘桥区南春中学 黄韩玉;[N];潮州日报;2011年

    2 河南省武陟县第一中学 常红霞;[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幸福;河北地域八景诗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海玲;许浑与杜牧咏史怀古诗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许慧君;论晚唐背景下的许浑咏史怀古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琼芳;汉代纪行赋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4 李艳梅;赵翼诗歌分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懿;许浑咏史怀古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胡军玲;语言本体论观照下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英译文本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7 孔令敬;周弼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叶永翠;梁储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柏林;黄滔诗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杨建;张羽诗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罗隐诗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8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18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7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